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以民生建设为重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矛盾化解为重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构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接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启示我们,开展社会建设与治理要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开展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变革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历史人物。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引起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在社会公正思想、处理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社会治理思想和民生思想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呈现出从党的百年建设史、从新时代社会建设现实、从整体和专题相结合等角度开展研究的特点。未来进一步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应该在实践、理论和方法三个维度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3.
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当代中国留下丰富的政治遗产。毛泽东领导设计的新中国政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尊重本国历史传承与文化传统的政治探索,启迪着未来制度设计的思路。毛泽东奠定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政治实践中的基本方法,他高超的战略艺术与精妙的领导方法仍然值得品鉴学习。毛泽东使得平民取向价值观与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深入人心,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展网络风险协同治理社会参与机理的探讨,关键是认识两个问题:一是网络风险协同治理为何需要社会参与;二是网络风险协同治理的社会参与何以能够实现。就第一方面来讲,网络风险协同治理的治理结构和功能发挥无疑都离不开社会参与。就第二方面来讲,社会中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网民个人是网络风险最广泛的承受者,但他们独自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有限,需要聚群应对,同时,他们具有的慈善情结、自愿意识也能激发出社会贡献心理,从而产生参与网络风险协同治理的社会行为。据此,要实现网络风险协同治理,关键要明确协同治理需求,形成社会参与共识;建立协同治理体制,确立社会参与职能;完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社会参与动员;创新协同治理组织,拓展社会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小平的领导思想张炳文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70多年的革命生涯,经历了三起三落。他既有领导百色起义、建立红色政权和指挥刘邓大军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壮举,又有作为副总理协助周恩来治理国家、总书记协助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社会调查研究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他的一个著名论断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丰富和宝贵的社会调查研究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为此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最终确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种国体形式。这不仅为新中国建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而且对新中国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纵观古今中外,毛泽东堪称最为彻底的革命家。夺取政权对毛泽东来说仅仅是革命的开始,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人性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在执政以后试图挑战乃至颠覆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秩序和观念,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不惜在实践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惜与多年的同事和战友分道扬镳。尽管其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但他探索新社会新道路的愿望和勇气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从时代的高度认真反思晚年毛泽东的革命观,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和人类命运的思想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简论毛泽东对新中国外交的总体构思崇庆余对于一个新诞生的国家来说,外交尤其重要。因此,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新中国的外交问题予以了极大的关注。面对新中国建立前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以非凡的智慧、伟大的胆略,从总体上构思新中国的外交,阐明了新中国外交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理念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基础。追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以人为本思想之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确立我国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社会治理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社会治理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在于民众参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它汲取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民为邦本、立君为民,顺应民心、与民同乐,解民疾苦、富民为要;同时,这一思想主要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石之上,与毛泽东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价值取向,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提出是我们党长期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和理论创新的升华,也是主动回应社会新挑战的现实需要。学术界对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意义与内涵、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我国新型社会治理是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各尽其责的协同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激活社会各方治理力量,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强化法制机制,建立制度保障。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上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理的"调和"、"多元"、"互动"等特征,决定了女性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女性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参与领域不断拓展,参与方式日趋多元,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女性参与社会治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培训机制,加强女性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及任用,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2019年12月召开的以“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全面回溯了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深入阐释了毛泽东新中国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启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了长沙求学时期、延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密切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从国家整体发展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和思考科技发展问题。他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倡导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开展科技研究,他认为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要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以民族性、战略性、辩证性为基本特点,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举世闻名的战略家。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新中国国家利益的争取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国初期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毛泽东在此期间为争取和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作出的许多战略决策,不仅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站稳脚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新中国未来的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由此有必要对毛泽东建国初期的国家利益思想与实践作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以后,果断地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上来。他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探索的一个主要课题,为此他确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步骤,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坚持大搞科学技术。毛泽东同志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进行的大胆探索、艰辛的开拓,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角度或者切入点,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对组织内部各个利益阶层有什么影响?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毛泽东主席在他40多岁的时候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分析,他判断要打胜仗,我们领导力量在哪儿?可依赖的力量又在哪  相似文献   

18.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21世纪之后,人们对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记忆犹新,对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人物依然充满敬仰之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毛泽东,虽然已经辞世27年了,但是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还在继续,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都是从论事角度研究毛泽东.今后应开拓一条新路,从学理角度来研究.应以二元选择论为立论根据,从学理上研究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人类社会沿着发展与平等两条轨道运行,由于这两条轨道不完全同向,有时还相背,执政者经常面临两难选择.毛泽东的核心思想是平等主义,他是思想家,又是革命家、政治家,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平等社会,倾向于沿平等轨道走,并终生坚持,将晚年毛泽东割裂出来是站不住脚的.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是沿着发展轨道走.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略.人们对毛邓两大伟人和对改革的认识不同,由此引发了两种思潮的分立,其根源都在执政的两难选择上.二元选择论能统一地解读共产党执政60年的全过程,统一地解读毛泽东一生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破解"文化大革命"这一理论难题,由此开拓毛泽东研究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所开创的革命事业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去世时,留下的是一个廉洁为民的党,这是我党得以战胜“四人帮”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先决条件。中国人民世代怀念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但是在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时,几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何以在建国后领导国家经济与政治建设中犯了一些错误,而给国家事业造成了损失?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产生于战争环境,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