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从文体形式上说,传奇小说蹈袭了史传的叙事传统,它把史传的叙事体式和方法运用到传奇文的写作中,并始终与史传保持着紧密联系。从文学观念上说,传奇小说无论是唐人小说,还是宋元话本体传奇,或者清代笔记体传奇,严格地说,都是传统笔记小说之外的文体,代表的是非正统的小说观念。史传文体与非正统的小说观念的融合,不仅创造了传奇小说文体,而且也带动了中国小说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是一个传奇小说的繁荣时代,源自汉魏六朝的中国传奇小说达到了艺术顶峰,无论是通俗传奇小说还是高雅传奇小说,无论人物、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等,都取得了全面的、重要的艺术成就,并且为长篇白话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与艺术借鉴。明清时代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版业十分发达;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到了明清时代已发展到了思想艺术的成熟期;小说观念、小说理论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传奇小说进入繁荣时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也是中外小说"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在中外交汇、古今争斗背景下发生、形成,从晚清到"五四"的整体发端,始终没有摆脱传奇叙事传统的背景影响,既"承袭"中国小说传奇叙事的传统,又与西方小说传奇叙事模式相整合,在"传统与发展"的意义上完成了"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唐人传奇之出现,一方面源于志怪的精致化、文章化,另一方面则与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有关。正史之外的汉魏六朝杂传,由于与史的疏离状态,较少受到正统史传撰写规范的束缚和制约,从而在不自觉中走向了小说,孕育了传奇的胚胎。如果说志怪主要在题材方面为唐人传奇提供了开拓方向的话,那么,杂传则主要是在文体方面为唐人传奇提供了基本范型。  相似文献   

5.
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前人谓之“文备众体”,即史才、诗笔、议论三者结 合,形成了传奇独特的艺术体制。唐传奇“史才”的形成与史传文学密切相关,借鉴了史传文学围绕主人 公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技法;唐传奇注重抒情诗,以骈体语言描 写景物,及以诗歌杂入正文之中,形成了“诗笔”的艺术特点;“议论”的作用是对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论,对 人物进行褒贬,力图从具体的描写中抽象出哲理来。“文备众体”既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逐渐成为古 代小说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说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多种文体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史互动与唐传奇的文体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的出现被认为是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的小说独立之标志。传奇接受此前各种文体之写作经验,最终脱胎换骨,在唐代形成具有独立性的文学文体。这种文学性的获得是在汉末魏晋以来追求文学独立性的背景上发生的,而六朝隋唐之际文、史互动正是唐传奇获得文学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16世纪初而在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大量涌现的朝鲜朝梦游录小说,主要经历了雏型、定型、发展和新叙事结构四个阶段。它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小说独特的"入梦→坐定→讨论→诗宴→觉梦"的叙事结构上。这种叙事结构模式与唐宋传奇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可以看出朝鲜梦游录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与古代传奇文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作家不仅从本事的角度仿作传奇故事,创作了仿传奇的历史小说,而且也从形体的角度拟作历史传奇,写作了拟传奇的历史小说.前者在情感故事中重塑了女性的形象,对女性进行了新的发现,后者则从文人传奇中接续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并展示了其现代性的特征.二者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传奇体,以"再续传奇"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10.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5,(6):125-128
传奇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秀的文学传统,从张恨水、老舍、张爱玲到冯骥才、林希等作家创作了新时代的市民传奇,充分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学醇厚久远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问世与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物的类型化、情节的模式化、结局的格式化上都受到戏曲特别是明传奇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明代中后叶传奇的繁荣及其大量演出与刊行催生了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创作进入"自觉"时代。文章从唐传奇题材内容、唐传奇代表作者创作意识的觉醒和创作实践及社会氛围、唐传奇艺术成就与影响等方面,探讨唐传奇小说艺术创作的"自觉性",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唐传奇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散发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时代汉文小说>是韩国当代学者林宪道精选收录的李氏朝鲜时期九篇汉文小说编辑而成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四书五经"、史传和部分文字、文学作品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不但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而且对朝鲜(韩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深刻影响.在朝鲜时代的汉文小说中,大量地引录、运用或化用、转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典故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林宪道所收录的汉文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内容、语言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典籍、诗歌、小说中典故、成语等的运用与借鉴,以此揭示朝鲜时代的汉文小说与中国文化、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贺付开 《船山学刊》2009,(4):181-184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来考察,是与史传文学,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在前人文学史论著中多有涉及。本文则着重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等原因.来论证唐传奇小说得以在唐代繁荣兴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左鹏军 《北方论丛》2001,(1):96-102
近代是传奇杂剧最后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近代传奇杂剧在题材、艺术、文体、语言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戏剧史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代传奇杂剧在近代戏剧的三足鼎立格局中,在整个传奇杂剧发展史上,在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历史转换过程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近代传奇杂剧应当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叙事视角艺术及其叙事文体的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叙事文体的独立与其极富灵性的视角操作艺术存在密切关系。传奇作者们通过采取全知叙事框架下的局部限知叙述、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以及多视角的交叉与转换等叙事谋略,使传奇文本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叙事的时间、节奏等方面都超越了母体史传,发育成独具小说审美品格的叙事文体。唐传奇叙事艺术成就的获得,既吸纳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如史传、六朝志怪的营养,也借鉴了国外叙事艺术,如印度的佛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的小说采用了一种立足于生活而又超越庸常生活的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上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深刻哲思,从而使其笔下的乱世英雄传奇、家族历史传奇、战争流浪传奇和浪漫爱情传奇闪现出与众不同的神采,充满了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小说观是指作家对小说文体创作的认识。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绚烂期 ,比较分析《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作家的小说观 ,可见作家越来越摆脱史实而走向虚构想象 ,越来越摆脱英雄传奇而走向百姓世俗生活。小说是一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体。读者的小说观并非和作家的小说观一致  相似文献   

19.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传奇小说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传奇小说包括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由古文衍变而成的,这种类型的传奇小说,在选材与表达上受到古文体裁的制约,又比较明显地受到传奇小说的影响;第二种类型以“三灯丛话”为代表,兼受唐代的辞章化传奇和宋代的话本体传奇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叙事惯例;第三种类型是兴起于元代、盛行于明代的中篇传奇小说,这类作品受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影响较大。本文试图对这三种传奇小说的类型特征、文化品格以及在小说史上的不同影响作出力所能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