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的发展中地区,自60年代以来,台湾的工业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63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66年工业品出口值超过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出口值,1973年工业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台湾已基本上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地区,世界银行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首次将其列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中。很显然,这种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是因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全部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一面进口生产资料和机器…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省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多种经营和混合农业发展阶段.主要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差;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发展四川农村经济主要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村技术推广能力和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入手.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泰国奉行的是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为样板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即仿效亚洲“四小龙”,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赶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到70年代中期这一发展战略受挫以后(当时外债额巨大、财政赤字严重),泰国政府便遵循了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的新模式。泰国政府从此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农产品资源加工出口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高度。泰国的“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发挥本国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重点加工农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4.
四川新型工业化:机遇、困难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新型工业化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也给四川新型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四川新型工业化仍面临对外开放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体制性障碍制约等困难,对此,应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继续加快发展四川特色优势资源产业,提升四川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机制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支持能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使开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打造四川工业航母,对推进四川新跨越,加快四川工业快速发展,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实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形成四川工业品牌,实现四川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凌 《四川社科界》2005,(10):6-6,2
我认为,“十一五”工作要做好,必须要有重点,不要面而俱到。目前,和谐四川、生态四川、农业四川、工业四川各种口号都提到了。这些口号我们省在提,其他省也在提.如果全国都这样做,全国上下都流于形势.是很不好的现象。提口号毫无意义,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应该走一条自己的路。首先,发展还是硬道理,发展最重要的又是工业化问题,如果我国小迅速走上工业化,口号提得再好,也起不到作用:可以说,推进工业化,这是中心任务。耶么,四川工业应该怎么做?搞了这么多年,各种说法都有。  相似文献   

7.
《四川社科界》2005,(12):38-40
做大做强四川大集团公司,打造四川工业航母,对推进四川经济新跨越,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实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形成四川的产业品牌,加快四川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四川省礼会科学院陈永忠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课题《做大做强四川大集团公司对策研究》,对做大做强四川大集团公司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四川社科界》2005,(3):33-35
高新技术产业化关系到四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四川加速科技进步和进行传统产业改造、推进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选择。由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刘端直教授牵头完成的四川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对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央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把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并力争到2010年把东西部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本文就中央政府在加快西部开发中的决定性作用加以论证。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殊进程是形成东西部差距的根本原因产业经济建设理论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践表明,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演变的一般顺序是,农业──轻工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重加工组装工业。50年代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  相似文献   

10.
赵曦 《天府新论》2003,(4):42-45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是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四川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中 ,关键在于争取用 1 0年左右时间形成若干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特大型城市 ,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核心地区 ,并建成一批中等城市 ,强化其对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的辐射功能。根据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综合改革 ,积极推动乡镇企业 ,等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通工业化:进程、影响与反思──兼与陕西关中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生相比较常宗虎中国社会科学院百年以前的陕西关中地区与江苏通(州)海(门)地区有着相同的植棉、家庭手工纺织业的传统优势,但关中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始发于抗战期间,而后者却早在本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工业化与人口工业化──云南就业结构变动研究杨先明,安一民一个地区人口工业化的程度,既是经济结构变动的标志,又是工业化的社会结果。工业化作为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有两个方面:第一,一般来说,来自制造业活动或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会随其趋于上升;第二,...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导致企业交易费用的大幅降低、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政策的转变、企业外包业务到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潮流,这些都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90年代,部分设计、供应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按知识流量呈现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四川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中国西部的四川经济社会相对落后,更有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脱贫致富的问题,影响到四川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社科界》2006,(4):37-38
多年来一提到科技创新,民族地区就陷入茫然。这不仅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有碍于创新型四川的建设,因此,建设创新型四川,民族地区应该怎么做?是目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康同志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就我省民族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以及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紧紧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脉搏,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现代化进程大大向前推进。邓小平提出了比毛泽东更切合实际的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农轻重协调发展作为工业化战略重点,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地区非均衡发展工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
解决全球与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韧于西方的工业化在全世界推进3O0年以来,真正分享了工业化、现代化好处的国家,主要是工业化发源地的西欧和移民形成的北美,而在具有悠久农耕传统的亚洲,如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到目前为止,仍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8O年代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进人了和平与发展新时代,为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创造了良好契机。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每年平均8%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了强劲势头。但是自从进人9O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深层次因素也随之而来。如果说在中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8.
高梧 《天府新论》2006,(6):76-78
一、城镇化路径的多元性与四川城镇化路径的最佳选择城镇化路径是多元的。世界各国的城镇化道路因其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有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步调一致;有些地区的城镇化则与贸易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各国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19.
原工业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初始阶段。18世纪,在中、西欧各国全面展开。莱茵兰地区克雷菲尔德成功地实现了由原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化。其经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对向工业化迈进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认为:80年代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90年代,乡镇企业能否保持高速增长,要取决于乡镇企业在实现初步工业化以后的政策、制度的适应程度。制度结构选择方面主要是,企业组织制度的调整、改革与政府、企业、社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此同时,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战略选择之一,就是通过竞争进入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之二,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论文的结论是,乡镇企业引起的工业化进程迟早将改变目前传统的政府推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扭转一系列似乎定型了的政策措施,导致乡镇企业在组织体制、结构分布、管理方式上出现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