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盈利模式而转向拓展非利息收入并寻求更为广阔的收入空间.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并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拓展支付结算、委托代理业务之外的其他收入并不断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多元化指数是衡量城商行非利息收入的两个重要指标。基于国内23家大型城商行2008—2013年的普通面板数据,将这两个指标纳入非利息收入对城商行绩效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中,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可以考察大型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多元化经营指数,都与大型城商行经营绩效(ROA和ROE)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大型城商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渠道、多元化其收入结构的同时,降低了盈利能力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性,并有效地弥补了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增速下滑造成的利润缺口。大型城商行还需契合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强化新型、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拓展,拓宽中间业务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并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及人才支撑,构建支持中间业务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商业 银行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朝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为探求利率市场 化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选取我国2006— 2015年68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 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的负面冲击最为明显,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改 变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经营 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应推动金融创新,走符合自身的差异化 发展道路,积极拓展除佣金和手续费以外的非利息业务收入,紧密依托 互联网和大数据,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提高高度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这种单一、失衡的经营收入结构,导致成本收入比长期居高不下。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收入结构能够得到维持,财务基础和收入状况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展开和逐步推进的今天,则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走向尽头。面对利率市场化最终将缩小和收窄商业银行过分仰赖的净利差,进而导致经营收入减少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努力扩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顺势实现既有经营收入结构的适时转型,才能增强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是科技与金融逐步融合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迭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文本挖掘法计算出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指数,基于2011—2021年43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抑制经营绩效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作用效应不尽相同;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收入结构,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水平。据此,应合理进行数字化转型,更新企业数字化业务,实现企业数字化运营,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7.
陆岷峰  陶瑞 《南都学坛》2014,(1):100-107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内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呈现总额上升、增速减缓、不同地区与行业分布不均的特点,商业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巨大;对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巨大、资产泡沫特征明显、股市跌宕起伏,商业银行自身扩大经营与再发展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内忧"与"外患"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内因中资产质量下行、不良贷款余额的飙升正是当前外因中房产泡沫、利率市场化、平台债高筑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是"外患"正逐步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转化为"内忧"自身资产质量的下降。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从以下几点努力:差异化竞争,找准自身定位,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采取差异性兼市场补缺的战略;精细化管理,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特色化经营,推进业务创新,提升集约经营水平,优化业务机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同时增强公众的金融意识,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盈利模式给其经营绩效与风险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则越能够提高其经营绩效,同时也可以降低其整体经营风险,这对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更具显著性;而非利息收入占比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带来的影响,则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商业银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所占比重的增加对降低其组合风险更具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启示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应结合自身经营规模,推进中间业务发展,着重发展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相关的业务,适度发展波动性较大的交易性业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创新浪潮的日益高涨、存贷利差的日趋减少,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更是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改善其经营收入结构,已成为上市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剖析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00—2007年经营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如何增加经营收入,改善经营收入结构方面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至2012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对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稳定性及非利息收入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银行风险因子指标,并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同非利息收入比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非利息收入无法分散银行风险,但在朝着收入均衡方向迈进,有降低银行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各国银行的青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建设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建设银行大力推进和发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现针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对于国内外先进银行经验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步伐,加快建设银行战略转型、改变业务发展方式,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到现实的制约,非利息业务不断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采用国内11家上市银行1997年至2008年之间的混合数据,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间的波动性与相关性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波动性明显高于净利息收入,而且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间具有顺周期性和轻微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的诞生无疑会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影响。阐述和分析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影子银行兴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为出发点,从社会融资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对社会融资的贡献度,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模型论证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把银行作为一个产业来分析,通过对商业银行历史和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回顾,指出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业顺应市场变化做出的市场选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培育条件,实现混业经营.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当前混业经营所能选择的最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86家商业银行1999-2009年的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探讨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对收益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收益不仅受本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而且受上一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但是非利息收入对稳定性的影响却不显著,与国外研究结论相悖;佣金手续费收入与收益显著正相关,投资收益与收益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性的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外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对比分析,发现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规模因素对内外资银行的盈利影响差异最大,内资银行的盈利性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差额,而外资银行的收入主要依靠中间业务,内资银行没有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强烈等,由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行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复合型金融工具在现代银行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拥有着巨大的并且快速发展的银行卡市场 ,开发和完善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迎接加入 WTO挑战和与国际同行竞争的突破口。本文着重论述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整合经营、采用积分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竞争和资本充足率约束使得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缩小,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业务提升盈利水平。但一直以综合业务见长的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深陷生存困境,使得我国起步阶段的银行创新业务受到了质疑,其中关于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是否创新过度更是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在比较分析四家全球性外资银行集团和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中存在总量不足、业务结构低端化的问题,提出应通过拓展代理融资业务和创新投资银行业务提升我国国有银行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9.
借鉴Maudos和Solis构建的利差决定的综合化模型,采用2009年—2016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程度、运营成本对商业银行利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成本收入比对商业银行利差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市场垄断程度、交易规模、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对商业银行利差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1年季度面板数据,建立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固定影响分析实证模型,有效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探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银行未来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规模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扩张及社会理财需求增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银行收益率提高、银行存贷比增加及外资银行规模扩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另外,此次危机触发了中国商业银行业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非利息业务发展及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