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以新疆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调查了新疆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区、不同学习类型(民考民、民考汉)、不同专业等大学生的双语教师从教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双语教师的培养主体应该是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学生及民考汉学生,高等师范院校应该设置双语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双语教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汉兼通”和新疆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双语教育是一种追求“民汉兼通”的“添加性”的双语教育。“民汉兼通”的方针准确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新疆双语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民语”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的“添加性”双语教育性质。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是实现双语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宗教认同和习俗认同四个方面对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他们对汉语的认同程度比较低;本民族身份认同感有所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趋势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产生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汉一民"双语类型最为普遍.从历史到今天,"民一汉"、"汉一民"双语人才在促进新疆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民汉族际间的交往、语言文字翻译、语言研究和语言社会实践方面贡献卓著.文章认为当今社会,更应大力培养双语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双语人才,这是新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中,有"使户籍民迎天马敦煌郡"的简文。汉代"户籍"上登记的人,就是"户籍民"。悬泉汉简中记载的"户人"以及记载有籍贯、名字、爵位等情况的人员,应属于"户籍民"。悬泉汉简中记载的刑徒、奴属于非"户籍民"。  相似文献   

6.
方晓华  张兴 《新疆社会科学》2012,(3):113-118,142
文章回顾了"民汉兼通"提出的过程,指出"民汉兼通"是双语教育的目标,而不应该确定为汉语教学的目标,从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两个方面,阐释了作为双语教育目标的"民汉兼通"的内涵,分析了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的三个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大一至大四848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学习行为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及其特点。结果表明:"注意力差"、"懒惰行为"、"缺乏方法"三种不良学习行为,在大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依次升高,存在显著差异;"缺乏方法"和"注意力差"维度的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懒惰行为"维度各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湖南师大体育系八八、八九级的九十名学生(随机抽样,其中男生54人,女生36人)中不同行为类型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总体效果上几乎没有差异,但在理论学习上,A型不及M型,M型不及B型,A型与B型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术科学习方面,A型、M型优于B型,A型与B型也呈现也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学习效果的差异受各类行为特征的影响。而这些行为特征受到人体某些生理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为体育系科对学生学习的科学管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清代由于海难而漂流到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带的漂民救助问题,主要包括两国对漂民的身份核查、安置、资助、管送等方面的内容。从具体救助程序上看,清代中朝两国间较为完备的救助机制业已形成。在处理漂民事宜的外事程序以及对疑似越境漂民问题的处理上,也形成了国内外相结合的调查、通报体制并且带有典型的朝贡关系特征。而不同时期清朝规定的漂民管送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朝鲜救助清漂民所做出的回应,反映出康熙中后期之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顺和的趋势,由此也使得双方间的漂民救助机制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0.
"新"与"旧",是薛福成考察中西文化的一对重要范畴;考"旧"方能知"新",是薛福成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考旧知新"说表达了薛福成对近代中国文化在西学冲击的困境中如何发展的理论思考。这一思考是积极的,但它终究还是没有摆脱时代的局限,突出反映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但"考旧知新"说正确合理的内核为当代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金滢坤 《晋阳学刊》2008,15(3):85-89
利用新近发现的唐五代墓志以及相关文物、史籍对《登科记考》进行补遗、订正,其中补遗二十一人,补正九人,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界对唐代登科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研究闽语的语音特点,有必要区分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闽语的源和流,体现闽语的综合特征和下位特征.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域内闽语的特点,对周边闽语的变异特点注意不够;而周边闽语的语音变异,又有内外因素在起作用.闽语的比较研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周边闽语的语料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聚焦于琼南闽语的语法要素,侧重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探索琼南闽语的规律性,对于完善海南闽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闽语语法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较局限于孤立的、静态的描写,内部的比较研究尚欠缺。本文尝试对闽语的两大次方言的疑问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两种方言在是非、正反、选择、特指疑问句上的异同点,并强调方言语法研究期待方法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族际通婚即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族际通婚主要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本文谨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族际通婚的历史渊源,汉晋之世夷汉通婚的"遑耶"制度,以及南诏、大理时期和元明以来的族际通婚的历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索讨论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天根 《学术月刊》2012,(3):131-143
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舆论动员涉及"革命"学理论证。《民报》作为话语系统,其对革命的表述策略在政治宣传中有集中的表现。《民报》被查禁本属媒介事件,引发巨大反响,并迅速演化成政治事件。查禁前后的政治语境及其相联系的舆论氛围尤其值得重视。章太炎主持下的《民报》逐步改变了早期激进与和缓的折中的办报路线,益发地偏左。这涉及革命阵营内部老同盟会与原光复会之间的分野,特别是孙中山与章太炎之间的矛盾。后来者常据此将《民报》停刊完全归结革命思想分歧的产物,实际上,《民报》的停刊有着更为广阔的政治背景,它关联世界范围内远东政治格局的变迁。面对中美、中日、美日关系联动中的利益抉择,为避免将清廷推向美国的怀抱,日本对清廷及革命者采取了均势外交策略。这亦是《民报》第二十四号暂时停刊的重要原委。《民报》被查禁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民报》被查禁的历程及局内、局外人解读,反映出革命元首与政治资源获取、日本外交策略及其对华政治舆论控制等种种联动关系造成复杂纠结的历史变数。  相似文献   

19.
孙昌武 《河北学刊》2012,32(5):48-53
在契丹、女真、蒙古诸族在进入汉地并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入与汉族的交流,这种交流与其接受汉地文化同步,而佛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有力地推进了这些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这也是中国佛教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艳丽 《齐鲁学刊》2012,(3):126-130
从"遗民"视角进入《人间词话》,可以发现"易代"的现实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空前思考与表达自由,可以更好体悟《人间词话》的强烈个性色彩。但是,从王国维品评作家所依据的内在标准,又可以看出其身上所遗留的传统士大夫式的心理洁癖。正是这种新旧交替时代的过渡属性,造成了王国维进退失据的人生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