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赛 《公关世界》2010,(6):90-92
时光无法倒回,每个人都会老去。慢性疾病的警钟已经敲响,我们的健康和力量都在减退。一旦疾病缠身,我们便将自己交给现代医学,祈求最好的结果。在岁月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将一个人的心理时钟倒拨20年,有可能吗?在这里,心理学将为我们发现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金色年华》2013,(4):18-21
从“回力”球鞋变身欧美潮牌,到“国民床单”意外走红网络,随柑“同民怀旧”情绪的日渐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久违了的老围货身上。而这些大多流行于上世纪的老圈货。如今又卷土重来,在众人的追捧下掀起了…股强烈的老国货购买和收藏浪潮。它们在欧美市场翻身成为时尚,卖到很高的价格,老国货的“回潮”是集体怀旧的投射,而不仅仅是时尚潮流的简单跟风、复制。事实上,有不少伴随我们长大的“中国经典”品熄都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也许不会再“复出”了,但这些国产经典老品牌会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正是他们见证了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句朴实语言稍许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老”的关注。老年、;老龄、养老,这些语词已经成为这个“老龄化时代”经常见诸报端的关键词汇——老冉冉之将至,老龄社会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1,(31):28-28
“几年前,全国风电行业的从业者加起来不到两万人,如今仅我们公司员工就近1000人。”在采访一开始,孙亚男就用数据来说明行业的“爆炸式”增长,她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背后不断扩大的人才缺口。  相似文献   

5.
董西明  王松 《职业时空》2005,(18):58-59
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处于十分复杂和严峻的状态。具体来说,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三流合一”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首先,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将升至峰值,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290万人,2001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00万人,2002年达到1400万人。其次,据测算,今后几年中,社会失业人员将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0万人,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00多万人,两者合计近1200万人。这表明,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以上。按目前就业框架计算,全国每年实际新增的就业岗位只能达到800万个,年度缺口为1500万  相似文献   

6.
《职业》2011,(10):11-11
供需 “十二五”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1300万 据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而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峰则还将延后出现,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3,(11):19-19
“谁家没有老人?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老去的一天。关注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常年关注老龄化问题的伊丽苏娅委员今年仍将目光投到老年人身上。她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制度上为老年人的贫困、疾病风险提供了保证,但在应对老年失能风险方面尚缺少基本制度安排,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8.
人品和作品     
结识老作家董均伦,已是很多隼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虽然已经在文艺界混过几年,在单位里同事们也都以“老刘”相称,但终归还是个涉世来深的青年,而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了。由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一种疏离感,除了业务上的关系外,与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间的交往。真正与董均伦夫妇交往多起来,是在1979年之后。我历来景仰董均伦的人品和作品。董均伦是年长一辈的老作家,青年时代在北平上过教会学校,学的是英文,是喝“洋墨水”长大的,后来经由香港辗转到革命圣地延安,受组织之命给来解放区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惊华医生作翻译。毛…  相似文献   

9.
蓉兰 《老年世界》2006,(3):31-31
人老了掉牙是必然的吗? 很多人认为老人牙齿脱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将“白发”、“皱纹”和“缺牙”看作是衰老的三大标志。然而,人上了年纪,牙齿脱落真的是必然的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牙齿脱落的原因。牙科专家告诉我们,牙齿脱落大多是由口腔细菌引发的口腔疾病导致的。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0.
据教育部统计,物流人才已经成为中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数量多达600多万,其中北京缺口为40万人,上海缺口为60万人,广州的缺口也在50万人以上,而物流产业还将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老、美、福、寿”如是说──字形话源东方一我们使用的汉字,奇妙无比。它是我们祖先一项伟大的创造。早期的汉字字形,现在看起来十分有意思。充满着生活的情趣。新春佳节,我们不妨看看“老、美、福、寿”这几个字。(一)这是一个甲骨文的老字。《说文》:“老,从人...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房地产业似乎已经成了老百姓心中中国经济事业的代名词。大家平时最为关注的,讨论最多的,争论最激烈的,都离不开“房地产”。为什么大家如此热衷于这个话题呢?我们说“安居乐业”,自然是先安居而后乐业的,可是现今大多数人恐怕正是在为了“安居”而加倍地“乐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好房子,始终是很多老百姓心中的痛。 中国房价的普遍持续走高,早已远远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平均购买力水平,很多人即使辛苦一生,赚的钱也不够买一套称心的住宅。“养房子”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的首要目标。可是,我们看到,除了超过  相似文献   

13.
清埙 《当代老年》2007,(10):35-35
世人大多认为:人老了自然也就返璞归真了,所以民间对老人有所谓“老小孩”之称。然而,现今的老人“出场”却越来越“虚伪”了,生活得越来越累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老人的生活,与他们来一番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1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老而好学”的意义和价值,但只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特别是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老年教育蒸蒸日上的当代,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才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林颖 《老年世界》2008,(23):23-24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老了就变得跟小孩一样了”。我们变成了爸妈的“爸妈”,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老小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过度介入老人的生活,接管了老人的决定权。这时,尤其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6.
巧排老人“残余尿”“人老肾气衰,屙尿打湿鞋。”年老的人,尤其是男性老人,常会有此体验。小便射不远,细小而无力,有时还常解落在自己脚上。并且每次小便后,自己已经感到尿已排尽,然离开厕所后又有不少尿液从尿道流出。尤其在咳嗽、下蹲等腹压增加时更是如此。令人...  相似文献   

17.
不能忽视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三年时间,中国失业形势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表现在,以“老失业群体”为主体的失业现象,已经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的问题则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如果不对“老失业群体”和“新失业群体”做出区分,就无法确切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夏命群 《老年世界》2009,(12):30-30
有“中国老报刊收藏第一人”之称的北京平谷区居民李润波将自己30年来收藏的5万份老报纸全部捐献给平谷区档案馆,并向公众开放。平谷区政府为了肯定李润波的义举,特地拨出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9.
60岁生日那天,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次日就被人称为“退休老人”,似乎一夜之间便跨入老年领域。第二个月我领取了“养老金”,开始“安度晚年”。之后尽管我越来越多地与“老”打交道,但丝毫没有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也不以为已经老了。我驾车,旅游,跑步,打球,上网。年轻人干得的事我也干得。退休多年来,我与老抗争着,喜欢听“看上去还年轻”之类的谀词,持续着心理上的“不老神话”。  相似文献   

20.
“老而不老”新感觉我是在一位老干部家里偶然看到《湖南老年》杂志的。翻开一看,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一下子就借了十几本。读过《湖南老年》,总感到它有一种既凝重又新鲜的“老而不老”的感觉。它健康活泼,雅俗共赏,既有哲理性文章,又有趣味性小品,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