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初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创以来 ,学者对西方哲学概念范式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哲学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关系等问题的反思 ,从未中断。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亦经历了一个由诠释原则的多元到一元再到多元化的转变过程。近年学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与反思 ,表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的一种民族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借鉴传统学术注重“通”的精神 ,注意体认传统整体性的人文教养 ,强调诠释原则的多元互补性和中西哲学思想诠释的双向互动 ,使中国哲学的研究逐步走向个性化 ,这是我们能够对全球性“普遍哲学”有所贡献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4日景海峰曾经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有三件大事最可注意:一是新出土材料的发现,特别是郭店竹简和上博楚简的问世,激起一阵阵上古思想研究的热潮;二是经典诠释的新开展和"中国诠释学"的探讨,为中国哲学的研究方式提供了新的视阈;三是对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在总结和梳理传统哲学之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提出了重写中国哲学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赵宏宇 《探求》2013,(3):40-45
《论语》是一部有着两千多年解释史的儒家经典作品,但历代注家在解释这部经典的过程中,都要对文本自身的歧义性和语境的模糊性做出富有说服力的诠释.比照这些不同诠释方式之间的差异,阐明先儒在注释《论语》过程中所面对的歧见与困难,并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此做出分析与观照,既可以让我们在更加本原的意义上理解文本与诠释之间的张力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以更好的方式来解读《论语》以及其他类似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对经典诠释及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作一深入反思,其主要省思对象为当代新儒学及与之相关的中国经典诠释与哲学系统研究.文章首先指出,"古典话语"、"现代生活话语"、"现代学术话语"之间应有一恰当的融通与转化,并因而检讨了格义与逆格义等问题;其次就"话语诠释权"和"文化主体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检讨,厘清"权力"与"知识"的复杂关系;进而着手一种"文化型态学"的工作:依"天人"、"物我"、"人己"诸向度对比了"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并进一步对比"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及"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指出当前中国哲学诠释所涉及的问题及其解消之道.正因有"文化形态学"上的宏观对比,我们在中国哲学研究上才能对古典的话语进行恰当的诠释,进而从事融通、转化和创造的工作.惟其如此,中国哲学研究才能不仅仅止于"史"的研究,还可以是"论"的创建.当然,从"道、意、象、构、言"这五个诠释层级看,中国哲学有着诠释学上的循环,也正是因此循环而有新的转化与创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广阔的语义空间,提示了种种可能的思路,但它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的这一根本缺陷,以及其内部的张力和冲突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范畴的简单转换,更不是用中国传统哲学去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绝不能忽视实践对文本的任何一种重读,对哲学体系的任何一种重建,在根本上是现实的实践活动所激发的。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哲学到哲学中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哲学到哲学中的“中国”〔法〕J.托拉瓦尔中国哲学是否存在问题不是一个汉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应该超越汉学范畴来探讨这一问题。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有四种:1.中国存在着一种与西方相似的哲学;2.中国哲学是存在的,但却是一种与西方...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充分肯定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对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检讨。认为 ,近 2 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缺乏对自身前提的彻底批判 ,没有实现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缺乏一种形而上的维度 ,未能建立起一种总体性哲学 ,失去了对社会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总体化功能 ;削弱了对现实的总体把握能力 ,未能充分发挥思想的启蒙作用 ;未能克服史、论分离的研究方式 ,某些热点问题研究缺乏真正的思想性等。 2 1世纪 ,中国哲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的总体现代化将给哲学的发展提供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8.
余德华 《浙江学刊》2000,1(1):24-29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逻各斯”不是指世界的普遍规律,它主要是作为本原而存在的;“逻各斯”与“火”作为本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逻各斯”和“火”构成的本原理论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陶同哲学是人类对象性认识的高峰产物,它是和时代紧密相联系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古老命题:对宇宙毫不了解时作出在人类之初,自然界的巨大威力统治慑迫着人类,人们总希望对神奇的宇宙找到一种解释,在朦胧之中把这一切看成是...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毋庸置疑,我国近20年的哲学研究在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主题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势头令人鼓舞。然而深思之下,近20年的哲学发展无论在学术性情、理论品格还是研究旨趣上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这些研究大多未触及传统理论的研究范式,未完成理论范式的根本转换,因而缺乏理论的彻底性。新世纪将至,哲学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因而尤其需要一种深刻的自我批判,特别是一种彻底的“前提批判”。否则,哲学的前行将会举步维艰。这里所谓“批判”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它不是单纯地否定过去,而是在反思、总结过去的基…  相似文献   

11.
笔者沿着中国哲学史上气学发展的脉络,探讨了中国哲人如何将人的精神因素与世界的本原——气——分离的过程。进而探讨了气与人的情的关系。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的精神是至善的性,人的情感是形而下的范畴,是一种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近代哲学中所蕴藏的回肠荡气的主体特征。主体性不仅是中国近代哲学启蒙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正是主体性划定了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理论分野。一、古代哲学扼杀、混灭了主体意识中国古代哲学是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决定了它必然要扼杀和混灭主体意识,牺牲个人的权利和个性来维护至等无上的皇权及大一统的局面。1.本体论上推崇元气、天理、同心为宇宙本原,用整体吞噬和湮没了个体。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越是抽象、混饨的本体越具有包容性,它自身越没有规…  相似文献   

13.
范式作为总体性、根本性、指导性的规范与方式,通过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约定遵循的基本的研究理路,推动着一个学科的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清理国内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并前瞻从这一研究路向出发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以主题定位、历史境遇、生存体认、基本方法、理念提升、立体动态、目标旨向等构成的新的哲学研究范式,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中国人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出发来理解西方思想。作为一个现代学科范畴 ,“哲学”本来是从西学中借来的 ,但是借来以后立即被“中国化”了。文章认为 ,把“哲学”普遍地理解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这一理解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但却与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传统没有什么关系。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把哲学这门学科定义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不仅如此 ,他们所说的“哲学”与中国人通常情况下对“哲学”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他们对哲学的上述理解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学术传统中来的 ,与西方人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理解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致使他们在阅读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误读 ,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曲解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广阔的语义空间,提示了种种可能的思路,但它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的这一根本缺陷,以及其内部的张力和冲突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范畴的简单转换,更不是用中国传统哲学去“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绝不能忽视实践对文本的任何一种“重读”,对哲学体系的任何一种“重建”,在根本上是现实的实践活动所激发的。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动变的世纪;直到新世纪来临之际,饱经磨难的民族最终才踏上了一条能实现富民强国之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与社会的大动变相对立,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作为文化之核心的哲学亦在此百年中动荡不已。在中西文化的剧烈撞击中,尽管有数代人的不懈探索,尽管有人试图通过恢复传统哲学生命的路子,有人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哲学的方式,但我们终究未能建立起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能够满足民族的精神需要的、既展于自己的时代又居于自己民族的新形态的哲学来。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说,20世纪真正的中国哲学尚未成形。毫…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展望魏义霞本世纪90年代,困惑的中国哲学始终在低谷中徘徊。如何冲破重重误区建构一种全新的中国哲学,本文拟从追朔中国哲学的渊源沿革人手,对21世纪中国哲学的宏观建构提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传统哲学的精华与糟粕传统哲学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诠释视域及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辉 《求是学刊》2005,32(5):40-46
马克思哲学在东西方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诠释,造就马克思哲学的不同历史命运。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必须从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与反思入手,找到探究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诠释理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能的路向。  相似文献   

20.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