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9):21-21
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横向看,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数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但是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已达1万至3万美元,而我国在2002年时,人均GDP只有980多美元,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相似文献   

2.
发展老龄事业的经济意义系指发展老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要努力实现“和谐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老龄产业化”,消除和缓解其不利影响,变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国开始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老龄人口以每年800万~900万的速度增长。在迎面而来的压力面前。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整体状况却可谓“未备先老”。  相似文献   

4.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句朴实语言稍许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老”的关注。老年、;老龄、养老,这些语词已经成为这个“老龄化时代”经常见诸报端的关键词汇——老冉冉之将至,老龄社会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已经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而我国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但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是未富先老,老龄化准备不足。如何通过有效措施积极化解老龄化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日本老年介护保险制度,其在化解日本老龄化风险发挥了巨大作用,希望对化解我国老龄化风险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5-155
多维网刊发的报道说,有关中国社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出,同发达国家的经历相比较,中国的人口已经出现了老龄化提前的趋势,所谓“未富先老”。如今,可能又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叫做年轻一代“未老先衰”,指的是年轻一代迟迟未能实现自治自立,成为大学毕业后总是离不了巢,或者离巢后又归巢的“归巢族”。  相似文献   

7.
梁芳  崔凌霞 《城市》2010,(5):52-55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各种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国情之一。因此,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迪 《老年世界》2013,(18):32-33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龄老人增速加快,空巢老人增多,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农村老龄人口比例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社会化养老的问题再次引发各方关注。相关业内人士呼吁:我国社会化养老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体现在个体层面上就是余寿期延长,正如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主张所云:“生命己经增加了岁月,现在我们必须给岁月以生命”。处于中国西南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贵州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均比较落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己进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中,势必将迎来老龄社会。为此,我们对贵州人口老龄化进程提出的目标就是健康老龄化。目前,贵州省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均比较落后,单纯依靠经济因素迎接老龄社会的挑战,其作用是有限的,其他非经济的制约因素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是本着这样的思考,特对贵州健康老龄化进程中若干重要的非经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际交流,一场由中日韩三国智库人士参与的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联合主办方之一、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在致辞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对我国而言,由于老年人口增速加快,还要应对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农村老龄人口多等特殊挑战。  相似文献   

11.
蓝皮书全面回顾总结了2012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进程,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展望了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趋势. 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苦、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老龄化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石立 《老年人》2005,(6):34-34
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比如用于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各种费用成倍增长,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政府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实行“财政兜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以现代化、社会化的理念发展“居家养老”,是综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条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但笔者认为“居家养老”真正破题尚需“四个支撑”。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老龄委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1.6亿,2015年将突破2亿.到2044年前后甚至将高达4亿。中国,成了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养老,成为一道摆在政府、家庭与社会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老龄化。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中国又普遍存在着未富先老的现象,老龄化促使农村老年人口普遍增加,"五保"人群也随之增加,因此敬老院的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此逐年加大投入以促进其发展,但是敬老院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社会越来越意识到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老龄事业的必要性.但是老龄事业发展还有很多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在当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下,加强老龄工作和发展老龄事业在不少地方和基层还多数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近视、关键时忽视.基于此,为做好老龄工作,更好为老年人服务,各级老龄干部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老"眼光.  相似文献   

17.
镇江自198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迎来老年人口第一个高增长时期,并将于2025年出现第二个高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益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少儿人口的大幅下降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高龄、“空巢”、独居、患病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对养老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社会养老意识还不强,社会养老服务投入有限、设施不足、服务欠缺,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不全、程度不高,尤其是占老年人总数七成左右的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社会保障,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会服务,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相互扶助,实施“以老治老”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以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由全国老龄办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老龄健康环境科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其中慢性病患病老年人0.97亿,2013年将突破1亿人。从一定意义上讲老龄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老年健康问题,健康的基础是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我国呈现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这种现象被专业术语称之为“未富先老”。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比重达6.96%。所以,就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刻,我国也在总体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令人遗憾的是,2000年我国GDP总量  相似文献   

20.
积极老龄化是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应对2l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提出的老龄发展战略。积极老龄化的提出,是继健康老龄化之后又一次理论升华。积极老龄化的思想和理论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