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人才交流》2013,(10):71-71
《前海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管理暂行办法》9月l日正式生效,符合标准的外籍人才在深圳申请长期居留或永久居留。凡是符合条件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外籍子女”,或者“中国籍回国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外籍子女”都可以享受“获签两至五年有效期的外国人居留证件”和“符合办理永久居留条件的,可以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两项优惠。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0-10
近日出台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和《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将为“洋专家们”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居留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外国专家”应当是既具有外国国籍又在某一行业领域具有特殊造诣的专门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则是指这样一些具有特殊造诣的高层次人才:他们身居国外,但不一定具有外国国籍;可以是中国留学人员,可以是“身居海外的”外籍华人,也可以是“本来意义上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11,(9):57-57
8月12日,长沙市公安局举行仪式,为来自美国的外籍教授韩志玉的家人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自2009年以来,长沙市已先后吸引了74名来自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6名,省"百人计划"人才28名)来长创业。长沙公安机关已为其中2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办妥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多次往返签证、居留许可及华侨回国定居等手续,其中5人获得“中国绿卡”;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中,规定“随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家属(含外国籍配偶)在国内就业,用人单位有接收条件的,应为其安排工作。确有困难的.当地人事部门积极帮助推荐就业”。  相似文献   

6.
资讯     
《国际人才交流》2016,(7):49-49
6月20日上午,法国大学生 Charles Vanoverschelde来到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领取了实习证件。这是上海实施“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以来,向法国学生颁发的第一本加注“实习”字样的《外国人就业证》。这名法国大学生将在甄美服饰(上海)有限公司进行实习,获得海外实习经历。  相似文献   

7.
中国面临国际化人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的关键是人才“入世”。入世以后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最大的危机也来自人才。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为3900万名,占人才总量的2/3。从绝对值来看,这个数字不能算少。但是,中国现有的人才结构很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十多十少”,即:1、初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级人才仅占专业人才总量的5.7%。2、高龄高级人才多,中青年高级人才少。50岁以上的高级人才占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高级人才不足10%。中国高级人才面临严重的“老化”与“断层”。3、大城…  相似文献   

8.
刘宏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生,河南封丘人。现为郑州大学化学系主任、药物研究所所长。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结项奖。 他是个富有特色的科研人才,主要从事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化学和糖化学研究,并主持和参加国家多项新药的研制、工艺研开发或新究,主要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子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项口” 等…  相似文献   

9.
2005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将于6月22日—24日在星海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创业周将围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的主题,新增国际高级人才交流会、创新技术及产品展、国际创投论坛等活动,更加注重实效性。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务院侨办、中科院、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人事厅、外(侨)办、财政厅、中科院沈阳分院联合承办。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5届。据悉,今年创业周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500位海外学子、2000多名求职…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计划分5年引进2000名左右优秀海外青年人才,每年引进400名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杜梅 《人才瞭望》2003,(2):21-21
近一年来,工程师、经理等白领职业人纷纷走进租赁公司的“人才银行”做起了“临时工”。而最近许多城市的人才市场明文规定允许高级人才租赁、转让,并承认猎头公司的合法性。高级人才的市场化,为人才的招聘和流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一、高级人才租赁的步骤现在中国开展高级人才租赁的公司分本地的人才交流机构和国际猎头公司两大类,其最大区别就是,通过本地人才交流机构出租是与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劳动关系在中介,工资和保险也由用人单位付给中介机构后,由中介机构转发。而国际惯例的做法是猎头公司只负责推荐,由用人单位与高级人才签…  相似文献   

12.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于近日在出席经济相关部门长官会议时提出了“培养更多高级人九实现产业优化”的战略计划。根据该战略计划,韩国政府将集中力量积极扶持高附加值工程、海洋成套设备、系统芯片、嵌人式软件等产业,并将为此每年培育1500名高级人才。到2017年为止,韩国政府还将指定300家高级人才专业企业,向其提供各种扶持政策以及减免税收等优惠。韩国政府目前已经决定从2014年起在优秀的工科大学新设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到2017年计划扩大至20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组委会联合组织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评选活动。63名海外专家成为候选人,成为60年来各个时期海外专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突出“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在保持外国专家组织展区、出国(境)培训机构展区和引智成果展区等3个传统板块之外,结合深圳的实际加以创新,增添了包括国际人才高峰论坛、海外留学人员、国际教育与培训人才、管理咨询与国际资质证书,高级人才招聘会等5个新的板块。  相似文献   

15.
公安部、外交部2004年8月发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永久居留资格是一国政府依据本国法律规定,给予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人在本国居留而不受居留期限制的一种资格。外国人在居留国享有永久居留资格,所取得的合法居留的身份证件,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绿卡”。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限不受限制,出入中国国境无需再办理签证手续,凭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可出入境。截止9月21日,共有28名在京外国人首批领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诺贝尔…  相似文献   

16.
才市风向     
《人才开发》2009,(1):58-59
浙江临安: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乡创业 临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海外留学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方式回临安创业创新,回乡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可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并享受一定额度的购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其配偶落户、就业和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也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国务院审改办决定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简称“两证整合”)。这项工作中央层面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实施,地方实施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8.
原来,外国人在上海就业,需要办理一系列证件,频繁往返相关部门。日前,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试点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外国人居留许可、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将“一窗式”受理、一并发证。自贸区保税区人力资源网上服务平台也同时上线。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同主办、香港青年实业家刘坤铭先生资助的首届上海“十大优秀职业女性”评选活动,特定在与上海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与海外客人直接接触的“窗口”行业的70万职业女性中开展。 候选人介绍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科技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日本科技产业发展成就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指导,特别是对海外科技人才的开发利用,日本有许多独到之处。日本将吸引海外人才视为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 几十年来,日本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资源的最大消费国和受惠国。1990年6月,日本颁布了新的出入国境管理法修正案,将外国人入境后的居留资格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28种,其中新增加的10种和调整的7种居留资格,大都是以吸引科技人才入境居留而采取的新措施,为“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外国“智力精华”人才及劳工在日本居留和就业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