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变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及尾状核、壳核中DA含量减少。该病典型临床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PD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具有典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已表明其与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各类嗅觉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老年VP患者31例和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35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健康老人28例,三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美国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制订的嗅觉功能试验(CCCRC)评分。结果 CCCRC试验各项定量结果及总分比较中,VP组的嗅觉阈值、嗅觉识别分及CCCRC总分均显著高于PD组(P0.05,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各项定性结果比较中,VP组的嗅觉正常例数显著高于PD组,而中、重度嗅觉减退例数明显少于PD组(P0.05,P0.01),但各项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老年VP患者各类嗅觉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同龄PD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帕金森病(PD)病患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88例PD患者为研究组,通过PSQI与ESS等进行诊断评估,分析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以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存在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有71例(80.68%),临床特征主要为失眠、睡眠破碎、白天过度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PD患者有睡眠障碍者的PSQI与E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的PD患者(P0.05)。年龄60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抑郁评分≥40分以及左旋多巴胺每日用量高于600mg的P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PD)病患睡眠障碍就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特征,因此改善患者睡眠有助于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简单相关、一阶最小偏相关和space三种分析方法,利用t检验和permutation等统计学方法找到了正常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和连接边,即有显著差异的共同脑区为右侧尾状核(CAU.R),有显著差异的公共边为额下回轨道部分(ORBinf)—中央前回(PreCG)和楔前叶(PCUN)-豆状核(PUT).从而推测豆状核和尾状核的联合体(即纹状体)可能与ADHD的发病机制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并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住院患者320例,其中接受脑深部电刺激器(DBS)置入手术患者37例,非手术患者283例,根据H&Y(Holehn &Yahr)分级、年龄以及合并感染情况等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非手术组帕金森患者年龄、合并感染情况及H&Y分级与总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显著相关。接受DBS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较晚期非手术患者显著增高(t=7.40,P<0.001)。高龄、合并感染及帕金森病晚期增加非手术帕金森病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额叶的代谢变化与额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PD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20例行1H MRS检查,测定双侧额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NAA/Cho)和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比值,同时测定MMSE、画钟试验、重复100减7试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计算其相关性。结果H&Y分级≥3级的重症PD患者额叶NAA/Cr比值与画钟试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重复100减7试验及MMSE无相关性。结论重症PD患者额叶NAA/Cr比值与画钟试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相关,因而可用以评估额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高龄重听血管性痴呆患者交流困难,设计改进型MMSE电子课件评估其积分,并观察小剂量盐酸多奈哌齐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应用对本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69岁以上伴有听力障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均应用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晚1次,并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2次/d;对照组30例仅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晚1次。疗程均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记忆能力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型MMSE量表为耳聋患者的评估提供了方便实用有效的手段,小剂量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相比单一药物治疗对高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对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合用脑苷肌肽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单用复方左旋多巴(对照组)22例和复方左旋多巴与脑苷肌肽合用(治疗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改 良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的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明显改善3例(13.7%),治疗组明显改善8例(40.0%).治疗前后改良UPDRS评分改善程度在对照组平均为4.26分(P>0.05),治疗组为7.32分(P<0.01).两组治疗后改善分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合用脑苷肌肽对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有效,较单用复方左旋多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自动与控制计时系统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成像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均提供了存在自动计时系统与控制计时系统的证据.对时间信息自动加工的研究表明,自动计时系统与运动系统关系密切,均包含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辅助运动区.对时间信息控制加工的研究表明,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额叶-纹状体回路为认知控制计时系统与工作记忆的基础,时间信息加工的注意调节系统较复杂,涉及区域主要包括前辅助运动区、右岛盖、顶叶、前扣带皮质.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系统激活区域和激活强度存在差异,两个系统时间范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脑中胆碱能神经通路的损害是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药物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合理的治疗措施.我们初步研究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轻至中度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接受安慰剂或5mg多奈哌齐每日一次共12周治疗.治疗开始、第12及24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partⅠ)的检查,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2名患者,其中29名完成研究.治疗结束后治疗组MMSE得分明显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ADL、UPDRS得分两组间治疗前、后无差异.多奈哌齐治疗组12、24周MMSE得分分别较治疗前19.7分有1.1分、0.9分的进步(P<0.01),对照组MMSE得分较治疗前20.2分分别有0.3分、0.7分的退步(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中,每日5mg多奈哌齐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轻至中度痴呆,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鉴别、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表现符合基底动脉尖端梗死,并经CT或MRI证实的患者。结果TOBS临床表现以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为主的中脑受损的症状伴有意识和行为障碍,尚有丘脑、小脑、颞叶和枕叶梗死的症状。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中脑背侧和双侧丘脑(蝴蝶征)缺血性异常信号,以及部分小脑、颞叶和枕叶的缺血性表现。经过及时急性期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TOBS是基底动脉末端领域的非孤立性梗死,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对受累部位和范围,以及确定受累血管和受累程度,对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极大,并需要与影响到双侧旁中央丘脑的疾病鉴别。溶栓和支架等治疗手段颇有前途,但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TOBS患者预后差,但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恢复期的康复,对改善TOBS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误诊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老年哮喘患者及同期门诊非老年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发年龄、主要症状、体征、吸烟史、误诊史、胸部CT、肺功能等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72例: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以前者43例(59.72%);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以后的29例(40.28%)。老年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老年组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喘息,体征为呼吸音减低、哮鸣音不明显,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老年组重度发作者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老年组吸烟人数及自动戒烟者多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老年组的肺透亮度增加、肺气肿、肺大疱、胸膜增厚等影像学异常变化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均P<0.05)。老年组误诊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别(P<0.05)。老年组存在的基础疾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但老年组FEV1、FEV1%及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前发病者多,存在的基础疾病,吸烟者及自动戒烟者多。哮喘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发作程度较重,肺功能差,存在肺气肿、肺大疱、胸膜增厚等影像学变化,这些因素均是老年哮喘患者易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眩晕性颈椎病是受颈椎增生骨刺激后而产生的椎基动脉供血不全,使脑干、小脑区域的血流量减少而出现的中枢性眩晕[1]。临床上在排除耳鼻咽喉疾病、颅脑方面的疾病后,常规治疗为安静卧床,应用脱水剂及血管扩张剂,但大多数患者效果不满意,而且容易复发。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眩晕性颈椎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2人,综合组33人。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使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结果综合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极显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2~4周。入院后均经过完善检查排除了梅尼埃病、颅脑方面的疾病,通过颈椎正位X光检查和磁共振确诊为眩晕性颈椎病。6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1.2临床表现常规症状是较为顽固的眩晕,严重者伴有呕吐、胸闷、乏力,大部分患者有上肢麻木感,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或减轻。1.3治疗方法65例患者均使用甘露醇、丹参静脉滴注,使用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其中综合组33例患者加用了高压氧治疗。我院采用双人纯氧舱,治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