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李福军 《经营管理者》2012,(14):135-136
<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也就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社会主体、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它是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延仲和运用。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核心和基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引起了理论界广泛持续的讨论。深入探讨这一概念的涵义,势必涉及到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就二者的区别谈一些看法。 一、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区别,首先表现为二者在检验对象和目的上不同。 实践标准的检验对象是认识,检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们认识的真理性,即检验主观是否和客观相一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既不同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也区别于生产力的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它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促进和保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好似一个"合力加速器",它能够把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汇合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在"十五大"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对筹集资金、配置资源、企业自治及产权、权力、行为和利益制衡机制的发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股份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打工经济曾是浙江发展起步阶段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浙江的发展轨迹说明,由"输出劳动力"到"带回生产力"是发展的必然。认识返乡创业的价值,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杨甫祥 《决策》2012,(4):6-7
近年来,明光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滁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动全民创业"战略部署,积极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送务工者到引回创业者、从输出劳动力到引回生产力的良好转型,为市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一、基本情况 明光市总人口65万,富余劳动力达33万人.2001年-2010年,全市常年有外出人员15万人左右.但随着明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提速和工业园区的扩张,加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2005年以来,逐渐出现了从外出"打工潮"到返乡"创业潮"的现象,为市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明光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通过出台政策,创建平台,优化服务,助推"凤还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融进行生产力分析,我们认为金融是现代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从知识到科技,所有这些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实现都不能离开市场而存在,因而在再生产过程中离不开金融市场而存在,并通过金融推动而不断加速发展.因此,我们要承认金融生产力的实在性,并且,从金融生产力的二重性分析中可以进一步得出一种观点,即认为金融生产力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可以看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指示,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铁路林业单位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要把"三个代表"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紧密联系铁路林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党的宗旨等问题,努力实践、大胆创新,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力标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把生产力看作社会有机体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产力标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死板的公式。生产力本身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处在同周围事物的复杂联系中,这就决定了生产力标准具有全面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关联性等辩证特性。只有辩证地认识和运用生产力标准,才能避免简单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有一家私营企业,发展到第十年,要成立集团公司.为了实现企业转型,公司决定实施"瘦身"计划,裁一些人.为了公平起见,公司并没有内定名单,也没有在年龄、工龄,专业上提出具体标准,而是进行考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已大大加强.但是,正如恩格斯早在120多年前提出的警告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从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界留下自己的印记以后,人类的活动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到10日的伦敦"毒雾事件",一次死亡4000人,陆续病死8000人,引起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进行理论考量,改革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科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活力在改革",改革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动力源泉,由改革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才能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从根本动因和终极意义上讲:改革是中国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理念。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灵魂主线和核心思想。深入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理论,形成了绿色生产力的新思想新观点;在实践方面,坚持走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绿色发展道路,科学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关系;在价值目标领域,实现绿色惠民和绿色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先哲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劳动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深入讨论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不仅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而且庄严地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历史重任,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活动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率.  相似文献   

18.
一、认识"两个必然"必须联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进下,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因此,资本主义绝不是永恒的社会形态,它最终要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而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产力存在三方面缺陷 :一是生产力概念本身的缺陷 ,一是不理解或不完全正确理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是生产力只反映物质财富的增多 ,却不反映这种增多是否公平、公正、合理 ,揩出生产力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不合理性。但并不因此否认生产力本身及其发展 ,而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至于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改革最高目标的标准无疑是坚持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去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大家普遍意识到这是一个相当有份量的观点,它必将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但是,究竟应当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三个有利于”就是生产力标准,姓“资”姓“社”就看生产力发展快慢,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