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赵爱玲 《齐鲁学刊》2007,25(5):117-1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3.
论信用经济——读《资本论》第三卷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人们把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三个具有特征的经济运动形式而互相对立起来。”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把上述三种经济形式对等并列,他指出能够和自然经济并列的只能是商品经济,但认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并且认为:“货币经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可见,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高级阶段。 一、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集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成为财政、银行筹集分配资金渠道之外的又一条筹集分配资金的渠道。它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把城乡居民手中小额的货币,把企业单位分散闲置的资金汇集拢来,把国外资金吸引进来,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资金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根据统计,目前全国社会集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我们完全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社会集资活动,还会有较大的发展,并将在  相似文献   

6.
价格是反映商品价值同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是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表现。只要有商品、货币存在,商品交换活动就离不开价格。那未,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职能是什么?它的形成基础和形态又应该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岳理 《学术研究》2001,(6):54-56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学术研究》杂志社、《南方日报》社理论部和《亚太经济时报》社联合举办的“塑造广东信用经济良好形象”研讨会于 5月2 4日— 2 5日在广东惠州举行 ,来自广东省内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 4 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主要围绕以下六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信用”的内涵。与会代表认为信用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用 ,一般是指货币借贷和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交货的方式总称 ,是一种以偿还为…  相似文献   

8.
货币理论是金融理论的基础,要理解金融资本权力的产生和金融寡头社会统治的必然性,首先必须了解货币以及货币资本的内在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金融的系统性理论说明了:商品及其商品社会的内在矛盾是货币权力产生的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的整个货币——信用制度又造成了货币权力转化为以单纯利用货币资本占有权来收息为标志的金融资本社会权力的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金融寡头得以产生和其社会统治向现实性转化的根本条件,而对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则进一步加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和掠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商品、货币、信用等范畴到虚拟资本的论述,以及人类社会经由商品经济发展以来逐步演变过程的剖析,本文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框架的社会关系下,以货币及其本身的延伸(包括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物等货币的资本化形式)为代表的当代虚拟经济,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货币经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实物经济".这样,虚拟经济的各种运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释了我国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非法融资活动亟需整治———对金溪县民间“买子会”的调查与思考□人行金溪县支行计划股一、“买子会”的发展过程“买子会”最早产生于金溪县的浒湾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信用活动方式,具有“社会集资”和“高利贷”双重性质。“买子会”的起源可追溯至本世纪三...  相似文献   

11.
李秀辉  韦森 《学术月刊》2023,(11):63-72
货币制度史基本问题的梳理有助于从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中理解其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为当前货币制度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货币制度史研究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制度,货币制度史应融入经济史研究之中,经济史分析的“韦伯—波兰尼—芬利”方法传统有助于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实质,波兰尼对社会整合三种方式的划分为理解各时期货币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框架。这决定了货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意味着不同的货币职能有着独立的起源,货币的起源也有多种可能,它深刻影响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信用是理解货币等级和货币制度的重要视角,三种社会整合方式中存在着复杂的信用关系,影响甚至决定了货币制度的发展,如何解决过量债务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是不同时代货币制度都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也是货币制度史研究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商品交换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制约着、规定着货币形式的发展。不同的货币形式反映着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先进的货币形式加速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对社会生产起着促进作用;落后的货币形式则成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阻碍。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几千年来,货币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大体说来,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过四种货币形式,即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这四种货币形式又可划分为两大基本形态:物质形态的货币和观念形态的货币。前者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属于货币发展的较低阶段;后者包括纸币和信用货币,是货币发展的较高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即在商品买卖中,企业之间采取赊销方式实行延期付款而提供的信用。表现为以商品的实物形式提供信用,到期以货币进行债权债务的清偿。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钱货不能两清的情况下,保证再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有效形式。正常的商业信用对促进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永远根植于信用货币无限扩张的可能性的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大幅度的公开物价上涨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信用扩张,准确地讲,由于信用扩张失当而造成的货币发行过量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一货币发行过多的实证分析抽象地把握货币供给过量的涵义,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否符合流通货币的需要量。如果一定时期的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货币的需要量,则可以判定该时期内,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确是过剩了。在金属货币本位条件下,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可以(?)属货币本身价值职能与交换职能双重性的存在而自动完成。但在现代信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正常经济生活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社会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供不应求,从而使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这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二是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失衡。有些商品供不应求,需求严重膨胀;有些商品供过于求,需求不足。社会购买力集中投向少数的几种紧俏高档商品上面,引起少数商品供求紧张,物价上涨,导致人们心态失衡造成购买商品的饥渴症。  相似文献   

17.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似无讨论的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说明,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混乱的,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正相反。在经济学著作中,讲到货币的本质时,一般都说,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例如,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货币”条中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林与权等同志编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一书中说:“货币是商品;但它与普通的商品不同,是特殊的商  相似文献   

18.
吴远阔 《学术界》2008,(1):249-252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的内容应该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提倡按经济规律办事、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一切向钱看”的倾向。“一切向钱看”指的是一切活动以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物质利益为目的,而不顾国家政策、法令,不讲职业道德,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那么,“一切向钱看”的产生就是必然的、合理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的存在、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实行,是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根源。我认为,这样一种看法是不对的,有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叫做“商品生产者社会”,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