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现代性建设没有完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就缺乏合理性.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主要为后殖民主义和国学思潮.后殖民主义认为中国的启蒙主义运动是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产物,国学思潮认为儒家代表的中国文化可以弥补甚至取代现代文明,它们都具有反现代性的倾向.为了建设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必须批判这两种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2.
杨毓团 《船山学刊》2010,(1):192-194
“启蒙”成为近代以降中国学界最具批判力的话语之一。它为人们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位置,以及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所具的内在张力,提供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框架与视野。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启蒙论的建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映现了近代以降学人在认知与处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关系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中国学术面临新的建设格局.胡适融合中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对中国现代学术建设作出示范,他的探索过程和成果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走向,是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选择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4.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与价值层面展开学风建设;其次,要力求以学术自由、匿名评审与学术批评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建构学术规范的外在动力机制;最后,作为一种系统的规范建构,惩治失范行为是一种逻辑和现实的必要,可从诚信档案、舆论监督与法律制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王梅 《阴山学刊》2006,19(5):76-81
杜威站在经验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于现代性是持批判的反思态度;胡适站在实验主义方法的立场上,对现代性持赞成的态度。在现代性思想的建构上,胡适背离杜威的立场,误读了杜威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6.
启蒙应具备三个维度,即理性、感性和神性.中国的启蒙主义也应该具备这三个维度.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主要参与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和神性维度的建构.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最早的形式是以译介方式出现的.对尼采、叔本华等人著作的译介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哲学美学基础.一方面,中国现代的启蒙思想家王国维、鲁迅等将当时西方最时髦最具先锋性的哲学美学和中国的启蒙建构结合到一起.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是在两种现代性即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当中建构了启蒙的感性维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主义文论还承载了建构启蒙的神性维度的重任.这主要体现为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学所具有的神学来源.例如,作为基督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论家梁宗岱的"纯诗"诗学观,发掘了象征主义诗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为何缺乏创新活力?文章透过R.柯林斯的学术变迁理论视角,把这个问题放入中国学术传统和学术制度中加以反思。其结论为,中国学术形态为学院型学术仪式而非创新型学术仪式,其中缺乏乃至没有生成思想创新的社会要素,文本而非智慧被捧为学术仪式中的神圣客体,创新思维饱受冷遇和排斥,创新学者遭到流放,创新情感能量无法得到孕育、积累和提升。在此情境下,创新学术活动的仪式化诉求成为泡影,从而失去了有效激荡思想创新的学术生活形式。把中国学术推上创新轨道的一个必要和重要手段是设立原创讲席。  相似文献   

8.
在殷海光的言述中,“胡适”有着超个人的社会史、思想史、学术史的涵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领袖,自由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也是中国自由主义学术的象征.殷海光的“胡适”论说的变化,折射出新一代自由主义思想者对自由主义势力的期待,对自由主义学理建构缺位的反省,和对自由主义思想启蒙和政治批判的坚守.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规定性,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生存样式。如果把现代性作为价值观念来考察,那么其具有启蒙定向。启蒙既体现在个体自我的觉醒,也体现在民族国家的确立。近代以降,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性建构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境遇中,一方面,重申启蒙以促进个体自我的觉醒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培育市民社会和国人的公共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的、政治的,在文化的层面上也在迅猛地持续进行.中国文化历史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问题,中华人文学术正成为一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问.在这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不能使中国人文学术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学术交融中消磨自身的个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放眼世界,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起点和工作基础,对中国人文学术做出新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评》于20世纪90年代的创刊,从今天来看,可以说是为了“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中国书评》于21世纪的复刊,则是为了把“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推进至第二个阶段。毋庸置疑,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各种形式的学术规则,而且更在于强调学术内容的实质性规则,比如说如何建构学术评价机制、如何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以及如何建构中国学术传统,等等。据此,我们必须指出,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第一阶段的十年努力虽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至少还存在着这样两项不足:第一,严重缺失严肃的学术书评,亦即严重缺失对知识增量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印度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帕萨*查特吉曾呼吁印度人民建构"我们的现代性":他从康德的启蒙定义引申出他自己的现代性定义.所谓启蒙或进入现代世界,对查特吉和康德来说,便是不再听命于别人,而是从当下的主流思潮中退出,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判断,摆脱霸权话语的制控.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却常常显得精神上缺乏成熟,尚未启蒙,他们常常是摆脱了过往的权威,到头来又仰赖当下的权威.当今的新自由主义者和新保守派尤其如此.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只有一条现代性轨道.他们所代表或鼓吹的现代性实际上不外乎是一个西方老故事的中国翻版.这个故事的内容即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失业、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解体、经济市场化,无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建构查特吉所称的"我们的现代性",有必要重新思考重新梳理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遗产.建构"我们的现代性"必须首先同时从内部与外部批判主控现代性话语;知识分子与社会批评家应该在资本主义体系以外构想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自身民族和其他国家的过去历史中吸取社会、文化、政治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学术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学术批评严重缺失的危机。与自由、平等、友善的对话和批评的学术态度相反,吹捧、附和、敷衍、打压、攻讦、沉默、掩埋等知识现代性策略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声誉和学术的严肃性、公正性。学术批评是消除认知环境的恒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最有效的方法。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主旨重大、立意深远,源于学术、止于学术,准备充分、论辩有道和学术期刊的率先垂范、包容开放是激发学术批评兴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认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之当代建构的核心之点在于:当今的学术话语如何能够深入于我们的历史性实践所开启的特定内容之中,从而使这样的内容能够被真正的思想所把捉,并能够以学术的方式被课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党在现代性的谋划与探索过程中,经历着由模仿的现代性、学习的现代性到自觉的现代性再到新现代性的建构。中国政党建党八十多年尤其是执政六十年来,从执政的历史方位上、执政的方略、执政的功能以及自身的建设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加强对现代性探索与推进,积极回应政党从“魅力型”向“法理型”切换的现代性诉求,实现中国式政党的新现代性的典范性建构,促成社会与自然的双盛、相携永久,人与人与社会的共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原本是从依附于意识形态的状态中获得自主的路径,结果反而导致了学术的异化.据说从西方引进的量化指标管理模式,在中国国情里却具有了学术教条主义、学术形式主义、学术官僚主义"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在于学术规范的确立,而且在于学术制度的改革.民间思想、个体学术是扬弃学术异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学术突围,就是突破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的"围城",实现体制学术与民间思想、个体学术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引起的显著变革是官学的一统江山被打破,民间学术重焕生机,蔚然而成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道醒目风光,更成为考察乃至重写中国学术史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向度.三十多年来民间学术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是中国社会转型及民间社会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民间社会是民间学术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学术自主性是民间学术的本质特征和灵魂,因此,法理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对民间学术的前途及命运至关重要.而建构和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则是民间学术自身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联大以其“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书写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学术社会”的理想。其时的知识分子,以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理念的捍卫和实践,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文化思想史上的奇迹,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言说与表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裁体,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元素的有机整合,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支撑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构将话语符号整合在一起的有机语词体系.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必须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面向现实生活世界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对中国问题进行语词提炼,嫁接与推展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吸收中国古代典籍的精华,同时还要进行中国学术话语结构与方法的建构,最后学术期刊要担当公共责任,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