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历次震撼海内外的“审计风暴”中,喝彩声、叹息声、责问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汹涌而来时,61岁的李金华平静而又坦然,因为他不过是在履行职责,真正实践做好“国家财产‘看门狗’”的诺言。他说:“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决策探索》2013,(18):76-78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毛泽东最早进行的社会调查,可追溯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的“游学”。1925年春,毛泽东因病从上海回韶山休养。他一边养病,一边利用串门、走亲戚、访友等形式,广泛接触群众,对韶山地区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的革命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重点调查了佃农的生活。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比牛还苦,因为牛每年尚有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3.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4.
近有报道说,一位县委书记一年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1100多人次。而且,他经常头顶烈日下乡,坐在农民的炕头上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此,有人劝他说:你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这样做不是大官当小了吗?但这位书记却说:“大官当小了比小官当大了好!”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希特勒是有“个人魅力”的,他叽哩咕噜地胡扯一通,信众如痴如醉,欢声雷动;希特勒还有幽默感,他到陆军部队视察,见战士在打蚊子.便说:“这不是陆军做的事.这是空军要于的活。”霍梅尼回到伊朗.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可以说是天下归心.欢呼声像巨浪立即颠覆了巴列维的王权。  相似文献   

6.
伊同才 《领导广角》2001,(10):43-43
下午,刚到大孟村,恰遇村民刘传年与村干部发生争执。原因是:村里要发展200亩桑园,动员他参加,他却执意不肯。我听后劝他说:“发展桑园,由镇里赊给桑苗、肥料、蚕种,茧站给予技术指导,国家统一收购,收入有保障,是件好事。”这位村民却说:“镇村干部为我们搞服务,提供致富项目,我很感激。但我从七八年前就搞黄瓜制种,每年能多收入3000多元钱。现在,制种技术掌握了,  相似文献   

7.
话说某甲做官远游,在家乡的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人有了私情。当某甲调动工作即将回乡的时候,奸夫眼见“好事”不再,乃郁郁不乐。奸妇却劝他“勿忧”,说:“吾已作药酒待之矣”(“药酒”即毒酒)。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买了一头驴子,他在书写买卖契约时,洋洋洒洒地写满了三张纸,但在文中却找不到一个“驴”字! (颜氏家训) 有一个人写书信时,喜言词重复,罗罗嗦嗦没完没了。他的朋友劝他说:“兄台文笔很好,只是若能将繁琐累赘的话  相似文献   

9.
1986年,已而立之年的李万虎在改革大潮的激荡下.萌生出了“不安份”的念头,他当时是四川安岳县水电局的一名合同制技术员,因工作出色,局里决定把他转为正式国家干部,为此,亲朋好友、家属都替他高兴,出乎预料的是,万虎本人对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却作出了令亲人吃惊的抉择:辞职下海。单位领导劝其不要因一时冲动而被海水吞没;亲朋好友说他“太傻”,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相似文献   

12.
“我仅是一个教书匠,恐怕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供你采访。”端木教授一见面就如此谦虚地说。我轻声回答他:“端木老师,我是代表读者来向您请教问题的,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你是从广西来的,我个人和中山大学跟广西的关系都很密切。五十年代我们就有不少好学生来自广西,后来又回到广西工作。  相似文献   

13.
局长的派头     
教育局长和孙老汉沾点亲。不久前,孙老汉有幸去了一趟教育局长的家,教育局长请他到大酒店吃了一顿饭。回来后,孙老汉逢人便说:“人家不愧是当局长的,真有派头!那可真是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着一座楼啊!”  相似文献   

14.
汉代名相丙吉,一次外出巡视碰上一宗杀人事件,他没有理会,尔后看到一头牛在路边不断地喘气,却立即停下刨根问底,仔细询问。随从不解,问为什么人命关天之事他不管,却关心牛喘气。他说,路上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喘气异常,则可能发生牛瘟或其他与民生疾苦有关的问题,这些事情地方官吏又往往不太注意,因此我要查问清楚。这个故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很耐人寻味。如果把“杀人事件”看成例行事件,那么“牛喘气”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外管理的典型。因为这类“杀人事件”的处理实际上已经制度化、流程化,并有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6.
1974年第29届联大讲坛上,阿拉法特以其略微沙哑的声音激昂地说;“我带着一枝橄榄枝和一支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前不久,这位“命中注定我与巴勒斯坦事业结合”、为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止的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领袖,却被围困在地下一间黑暗的斗室中。巴勒斯坦曾经在圣经中被描述为奶和蜜的丰饶之地,如今却又一次淹没于血腥的暴力、屠杀和冤冤相报的仇恨之中。  相似文献   

17.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到分利时,管仲总要多取一倍;鲍叔牙的从人心怀不平。而鲍子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是我自愿让给他的”。管仲还曾领兵打仗,每要开战,他总居于后队,到辙退的时候,他又成为先驱,所以,人们嘲笑管仲胆怯。而鲍子说:“管伸家有老母,他要留命养母,啊里是胆怯呢!”管仲听说此言,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  相似文献   

18.
开庭审判     
张平 《领导广角》2001,(11):54-54
我曾在乡党委当过宣传委员。有一次,新来的李乡长问我,这个乡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我说最严重的问题是失学儿童太多,全乡至少有200名适龄儿童没有人学。李乡长点点头,说确实太严重了。他派人去劝农民送孩子读书,可收效甚微。李乡长生气地说:“把最顽固的那个家长送上法庭,‘杀’一儆百。”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曾说:“我们党内要有200个精通马列主义的人,就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我遇到这样一件事:他很想找一位熟悉马列主义理论的人帮他工作。中央党校给他推荐了一位,据介绍,是位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斤茶叶     
郑能新 《领导文萃》2007,(1):180-182
赵明从那张破藤椅上站起来,冲女人说:“我得跟主任说说,那样的茶叶送给他,还不如不送呢,那是他喝的?”女人说:“咋就喝不得?”赵明说:“喝得也不能这个时候给他喝啊。”女人知道赵明瞄准了科长的位于,就不做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