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陕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于制定西部大开发下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标准。精确测算了陕西省城乡居民高、中、低层次收入差距,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02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弥补了以往定性分析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解决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 ,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以及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果表明 :(1)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起着显著作用。 (2 )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后 ,女性的城乡收入差距要高于男性。 (3)在男性的收入差距中 ,迁移者和非迁移者在素质上的差异占主导地位 ;而女性的收入差距主要决定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别。  相似文献   

3.
收入、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城乡居民储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2002~2006年分省、分城乡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纳入绝对收入和恒久收入理论模型,对居民储蓄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老龄人口比例对城乡居民的储蓄有显著的负影响,这对于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中国意味着将面临人口转变带来的额外的资本供给压力;城、乡居民的储蓄决定因素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区域经济差距以及城乡居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使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通过作用于教育投资、社会保障通过作用于有效家庭时间共同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影响收入。一方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城乡实际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本应该起到调节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发挥其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形成了"逆向调节"的负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得出,缩小我国城乡人均教育投资和社会保障税率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刊》2018,(5):86-99
本文以2000-2016年26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模视角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收敛问题,分析人口迁移和户籍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不同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大城市的绝对收敛速度高于中小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条件收敛速度高于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从分周期的"动态收敛"看,整个周期内无论是绝对收敛还是相对收敛速度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大城市以及特(超)大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条件收敛速度逐渐超过了绝对收敛速度,在中小城市则表现为相反的走势。进一步分析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因素,发现人口迁移显著缩小收入差距,且通过户籍城镇化机制发生作用,迁入人口若能顺利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缩小收入差距。目前在大城市中迁移人口获得城市户籍较难,而小城市相对而言获得城市户籍较为容易,在低于526.48万人的小规模城市中户籍城市化更加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类共同富裕,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研究中,如何测量居民收入差距,是分析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否由过去的城乡收入差距发生了转变?鉴于此,通过分布函数加总的方法,从理论上将基尼系数按照农村与城镇的群组分解,得到基尼系数由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城乡之间与剩余项四部分组成。利用2005—2021年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分组数据测算了每一部分的基尼系数及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并根据每一部分的贡献度来判断各时期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主要结果显示,2012年之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城乡之间,而2012年之后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城镇内部,这部分比重正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不断扩大,并且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缩小工资性收入不平等性的政策,例如,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差距;另一方面,加强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性收入的政策性偏向,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解释变量作了定量研究,认为农业与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人力资本的差距拉大是根本的原因,过去若干年来所推进的就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政府在城乡政策制定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88年和1995年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居民和汉族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少数民族居民的人均收入在1988~1995年间有所增长,其增长速度却明显低于汉族居民,出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收入差距的分解分析中,我们发现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组人群地区分布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对这一发现加以充分论证,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是把分析范围缩小到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子样本上,二是利用全国汇总的数据分别对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乡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了估计。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都支持了我们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究其原因 ,城乡差距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方面。因此 ,努力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步伐 ,是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子坚  何红梅  魏巍 《西北人口》2008,29(4):102-106
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了甘肃省近十年以来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城乡总体基尼系数,通过回归模型对甘肃省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得出了相应的政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刘新  刘伟 《西北人口》2013,(4):78-82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考察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全国而言,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教育投入有利于缩小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西部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的差距,但对东部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收入差距,但对中部的影响不及东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金融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周期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调节效应,并利用199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研究表明:(1)消费顺金融周期变动,正向金融冲击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负向金融冲击减少居民消费支出。(2)收入差距不仅抑制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存在显著负面调节效应。收入差距会削弱正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加剧负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削减效应。(3)从全国层面看,城乡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分区域看,城乡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差距对中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城乡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对东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4)城镇中高、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降低收入差距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负面调节效应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持续恢复应精准收入来源、收入群体和区域施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按照同时体现地区、城乡和贫富三大差距的要求,对全国的城乡人口进行组群细分,以尽可能地降低组间重叠和组内差距等因素对计算结果带来的影响。按人均收入高低对细分后得到的居民小组数据进行城乡混合排序,利用面积法近似地计算出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结果显示,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已处于较高水平,并在十五期间呈增大趋势,但进入十一五后逐渐平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国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对基尼系数贡献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甘肃省1978-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增加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提出建议:应通过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稳定农村金融资源、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把握信贷投放方向和控制通货膨胀等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开华  彭诚  陈红玲 《西北人口》2013,(1):96-101,110
目前贵州的收入差距问题已经相当突出,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的分解显示,贵州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基于贵州1978—2010年地市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初始分配不公和资本的稀缺性、城乡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差距、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了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对贵州当期和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教育水平以及改善财政支农效率等有助于缩小贵州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城乡差距悖论指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的流动而缩小。传统的文献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行为及其意义关注很多,然而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及其所附带的经济意义却关注过少。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渠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构建数理模型将城乡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的经济意义进行研究和数值模拟,最后得出在考虑城乡劳动力异质性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完全消除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梁宏 《南方人口》2011,26(2):24-30,23
本文在描述广州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其差异的同时发现,受教育程度、地区因素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强调城乡分布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建议将其作为解决老年人经济供养问题政策制订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存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决定居民获取收入的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居民个体人力资本存量积累通过扩张效应、平等化效应、缩减效应和错位效应影响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带来了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存量效应,形成了人力资本存量与居民收入差距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倒U形曲线。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人力资本存量对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大于平等化效应,呈现出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