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圣叹“文法”论的核心是用文章之法评点《水浒传》。文章之法源自古代的章句之学,至宋明成熟,与时文之法互相影响,评点的批评形式至宋代真正形成。在明代,时文评点兴盛,形成评点一切文体的风气。金圣叹以“文法”评点《水浒传》具有特定时代的必然性。同时,明清小说作者的科举经历、明清小说结构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也使金圣叹的“文法”评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批评家 ,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堪称古典小说批评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 ,一是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基本看法 ,二是金圣叹对《水浒传》叙事艺术的评价。此两方面的探讨 ,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金圣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尤其是通俗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为例 ,简析金圣叹论述的读者阅读心理的一些概念 ,认为金圣叹对读者的研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所评批的《水浒传》,由于分析透彻,立论高奇,见解独到,300多年来流传最广,向被《水浒传》研究者所重视。他还批过《西厢记》,写过《杜诗解》,但成就远不如《金批水浒》,以致许多人径直称他为“小说评点家”。在《金批水浒》书前,金圣叹写有几篇总论《水浒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文字,其中以《读第五才子书法》最为读者所称道。这篇名为读书指导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水浒》艺术论。他分别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对《水浒传》的创作动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研究,现今多集中于其批语的理论性,而对于金圣叹所修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的文本却少有人问津。相较于金本所用底本袁无涯本《水浒传》而言,贯华堂本(即金本)《水浒传》文本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金批中有"俗本"一词,其所相对的便是金圣叹所作的修改文字。通过对这些金本所修改的文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本《水浒传》在字词句的精炼、人物的改造、情节的修改、修辞技法的运用方面都做出了完善,而这些完善也使得金本《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更加的突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为研究依据 ,通过分析探讨金圣叹的三类阐释性评点———字句阐释、内涵阐释及结构阐释 ,总结了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在创建古典小说阐释方法和小说批评理论以及理解、评价和传播中国小说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冯镇峦是著名的《聊斋志异》评点家。他评点《聊斋志异》的重要特点是对文章之学,尤其是时文文法的借鉴。其人物塑造的"性情伦次"说、情节设置的"以文不以事"说、结构安排的"跌宕起伏"说,以及对小说教化功能的阐释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小说评点理论。  相似文献   

9.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是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著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左绣》与八股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以古文为时文方面表现为文体、文题、技法上的借鉴,在以时文为古文方面表现为将八股文术语、结构、技法运用于《左传》评点中。从八股文角度可以揭示《左绣》在文学批评、古文义法、修辞学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达到全盛期的历史原因、美学形态及文学价值,推动《左传》评点学史乃至《左传》学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其在评点修改《水浒传》时是在多数虚构的情况下,试图用史笔来对虚构小说进行修改,但又不过分囿于史书的框架,这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与评点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对小说加以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著名小说评点家叶昼说:“此《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终始也与?”[1](P27)而另一位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则说他所读的书中,“无晨无夜不在怀抱[”2](P8)的书便是《水浒传》。他们所说的话表明了《水浒传》是部不朽的著作,是部为人们所喜爱的著作,正因为喜爱,所以才不朽。当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水浒传》的创作动因是"发愤作书"、寄托"庶人之议";创作方法是"因文生事"、"动心"想象、"凭空造谎";艺术成就是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真实性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是相反相成、同中见异;情节结构的设计法则是相似相避;由此产生的审美效果是"险绝故妙绝""、险极则快极"。这就使得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超越了单个文本,获得了普适的小说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其《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贯华堂本金批《水浒传》,下同)。不少金圣叹小说评点研究者误认为这是金圣叹对历史和小说区别的认识,并在这种误解的基础上对金圣叹的文学本质论作了歪曲的理解与论述。为了正确理解与评价金圣叹的文学思想,笔者深感有对此作一辨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与张竹坡小说评点多有相似、传承之处,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故事相似部分对其二人评语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分析二人评语于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而张批集中于眉批处;金批文风激情昂扬,而张批则平和中正;金批内容于文章处无所不入,而张批内容则多局限于文章人情物理;金批攀引甚多,经史子集无不入彀,而张批多随文下笔;金批多于文章细处着手,而张批却于文章大段精思处驻足.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小说、戏剧文学等叙事性文学作品总是着力于创造典型人物。例如《水浒传》所以几百年来流传不衰 ,为人们称道 ,就在于它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既然典型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 ,那么究竟怎样去认识文学典型呢 ?金圣叹是清代一位大批评家 ,以其对《水浒传》的评点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小说理论体系 ,特别是其中的小说人物塑造理论。在他之前 ,叶昼、李贽等人虽都有论述 ,但不及金圣叹。本文从金圣叹对艺术典型的主要问题的论述 ,来探讨他的人物典型塑造理论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他将大量的比喻运用在<水浒传>评点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其评点中的比喻运用的情况及特点分析,指明了比喻对小说评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元以后,我国的小说高度繁荣和发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遊记》等雄视千古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总结小说创作经验、探索小说创作规律的理论批评也应运而生。明清之际,我国的小说理论跨入空前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的小说理论的主要形式是评点。这种批评形式风靡数百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种主要形式。代表了我国小说理论最高成就的就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他评点《水浒》流行极广,蕴含着许多惊人的艺术见解,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可惜我们过去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还太少,对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研究尤其不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理论主要是小说评点家的批评理论,同时也包括一些涉及蓟理论问题的小说题序、笔记杂著等。小说评点与戏剧评点是孪生姊妹,都兴起于明代,由古文评点发展而来,其奠基者是杰出的思想家李卓吾(李资,1527——1602)。李卓吾写了《忠义水浒传序》,又亲自评点过《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见《焚书·与焦弱侯》)。他通过小说、戏剧批评,对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的判逆思想和文学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开创了明代小说戏剧评点之风。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