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曾根内阁推行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积极地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技术、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日本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和发展日本的利益。其具体作法是:坚持日美同盟关系;发展日美欧的联合;防范苏联;以亚洲地区为重点,对华友好;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去年以来,中曾根内阁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提法,日本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今春召开的日本第108届国会上,中曾根内阁提出的税制改革法案,未经审议而成为废案。中曾根在税改问题上的这次失败,反映了他对国内政治形势估计有误,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日本政治中的一些特点。 自民党优势地位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1985年的日本政局,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澜起伏,但总的来说,基本上是稳定的。中曾根内阁为解决内政、外交上面临的种种难题,采取了几项重大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经济仍有较大幅度增长。物价稳定,实际工资增加比前几年稍多。人心思定,群众运动继续处于低潮,对中曾根内阁的支持率也略有上升。但是另一方面,在表面的平静背后也孕育着政治不稳和动荡的因素。在战败40周年之际,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调整政策,甚至出现新的分  相似文献   

4.
一 1986年日本政治形势的一个特点是:尽管日本经济由于日元急剧升值引起了出口减少、中小企业倒闭加剧、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和失业率上升到近3%等诸多难题,出现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形势,但政治上并未发生70年代那种执政党的危机,“保守回潮”的趋势继续有所发展,自民党的统治有所加强,政局稳定,中曾根内阁推行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日本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政治过程,“贤人政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佐藤诚三郎就是被日本政府聘用的众贤之中的佼佼者。他曾参加了大平内阁组建的9个政策研究小组中的3个小组的工作,任综合安全保障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环太平洋合作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兼干事、多元化社会生活意向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兼干事。在中曾根内阁时期,被任命为最具权威的临时行政调查会和行政改革审议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三、中曾根康弘政治思想简介 应该指出,上述政绩不能全部记在中曾根一人的帐下,但中曾根本人毕竟在其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因此当我们研究中曾根政治时,有必要对中曾根的思想加以深刻解剖和分析。 中曾根是一位老资格政治家。从他1947年(28岁)第一次当上众议员,直至担任首相止,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日本外交──评大平、铃木、中曾根内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姚文礼70年代末至80年代,基于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及本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日本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开始开展“大国外交”的尝试。日本当政者公开宣称:日本要“从被...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义在近代日本政治思潮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和独特之处。二战前,天皇制极端国家主义恶性膨胀,使东亚国家深受其害。二战结束,标志着极端国家主义彻底失败。从战后初期开始,以岸内阁为代表,实施带有国家主义色彩的政治追求,但遭到战后民主主义的抵抗而遇挫。20世纪80年代初,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立志构建"国际国家""政治大国""文化大国",这是战后国家主义思潮的政治反映。小泽提出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以建设"正常国家",这是在冷战结束背景下国家主义的变种。安倍执政后,将安倍版国家主义思想贯彻到内外政策当中。安倍版国家主义思想既有时代性,又有复古特征,既是对当今社会思潮的反映,又是面对全球竞争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日本安倍内阁成立后,日本政治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内阁成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言论,力图修改和平宪法,修订《防卫计划大纲》,成为"正常国家"。其形成的原因有:东亚区域权力结构的变化,美国对日本政治右倾化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兴起,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安倍本人政治保守主义色彩。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世界、亚洲和中国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直面应对,并做出有效的反制,同时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日本米价审议会本拟把国产大米的政府收购价下调,但由于受到自民党的政治压力,被强行冻结;同时,美国全美精米业者协会为要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向美国政府提出诉讼。以此为契机,1986年8月以来,在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对农业、农政的批评。 去年11月28日,农政审议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对新农政长期展望的报告,题目是《面向21世纪日本农政的基本方向》,报告对问题的提法较之过去有很大不同。中曾根首相赞誉这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上台一年多来,苏联向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先是戈尔巴乔夫在契尔年科的葬礼上同中曾根首相“亲切交谈”,接着副外长贾丕才赴日,衔“尽全力寻求打开日苏关系的转机”之命去东京参加日苏副外长会谈。1986年1月,走马上任不久的新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正式访问日本,同中曾根首相等日本政要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社科纵横》2013,(11):45-47
当前,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并且日本内阁政治开始右倾化,日本内阁试图美化日本曾经的侵略战争,并且进而试图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今年3名官僚与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安倍政权为了其政治目的,还极力想修改宪法96条,进而修改宪法第9条,对此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日本共产党反对强化军备和日美同盟,日本共产党的委员长明确指出了当前安倍政治的三个异常特质:其一是他企图使过去侵略战争正当化的异常,其二是认为美国是好政治的异常,其三是极端大企业中心主义的异常,日本共产党呼吁日本内阁要学习德国对待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并且警告安培内阁如果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将使日本在世界上失去生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安倍内阁执政以来,历经2013年参议院选举与2014年众议院选举,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结构内涵。“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是各种制度性、生态性因素在同一时期内相互交织的结果。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党体制、内阁决策、国会立法以及修宪路线等领域。“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发展,将受到国政选举、内阁业绩、在野党重组以及选举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左右。“一强多弱”政党格局虽“有利”安倍内阁执政,但有损民主主义社会的健全,而且与选民政治意识、选举制度目标相乖离。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历史学研究》1984年7月号报道,1984年度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大会,于5月19日在法政大学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大约'80多名会员,会上,首先由会务委员长吉泽南作1983年度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报告认为,1983年有3项值得重视的大事件:(1)越改越糟的学术会议法案的公布,(2)中曾根内阁对“教育改革”下了非同小可的决心,(3)家永三郎对教科书判决提出第三次诉讼。针对这3个大事件,历史学研究会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为了阻止学术会议法恶化,历史学研究会发起签名运动进行反对,并向各政党及有关方面寄出了抗议声明,全力以赴使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战前和战后的日本政治中,掌控政治主导权的是日本官僚和官阀.明治时期确立的日本政治权力构造实际上是以官阀为主轴的财阀、军阀三位一体的国家主义体制.正是在这种制度下,日本发动了对外侵略,最终以战败告终.战后,美国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使得战前日本的官僚和官僚独裁体制在战后得以继承,这在政治上的意义非常大.战后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权,而自民党政治就是官僚垄断政治,日本外交则以日美同盟为核心.随着民主党入主内阁的时机不断成熟,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试图带领民主党脱离自明治政府以来就一直持续的官僚独裁政治,并力图转变一直以来追随美国的政策,实现日美对等.最终由鸠山由纪夫实现了政权交替.鸠山内阁面临了很多困难,国际上主要来自美国的压力,国内除了自民党的反扑之外,党内也出现了分歧.菅直人接替内阁首相后,重用政经塾议员,而政经塾议员必然从属于某个财阀、官阀,所以有人说菅内阁不过是政经塾的一个傀儡政权.从菅内阁组阁以来,民主党内阁非但没有改善内外交困的局面,支持率还不断下降,可以说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名称时间内阁年度经济自立五年计划55年12月鸿山56一60年新长期经济计划57年12月岸58一62年国民所得倍增计划60年12月池田61一70年中期经济计划65年1月佐藤64一6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67年3月佐藤67一71年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70年5月佐藤70一75年经济社会基本计划73年2月田中73一77年75年前期经济计划76年5月三木76一80年新经济社会七年计划79年8月大平79一85年80年代经济社会展望与指针83年8月中曾根83一90年日本与世界共存88年6月竹下88一92年实际增长率(%) 4。9 6。5 7。8 8。1 8。2 10。6 9。4 6强 5。7 约4 3谭-战后日本历届政府编制的经…  相似文献   

17.
日本要作“政治大国”,并非始于今日。从中曾根内阁提出使日本成为“国际国家”算起,已近10年。而实际上这种欲望早在70年代,甚至60年代末就已萌发.在此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飞跃发展,但其对国际政治事务的影响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次新的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正在遍及日本列岛。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加深认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以及加快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整的起因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开始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一次调整。早在1985年10月31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就组成了以日本银行前总裁前川  相似文献   

19.
从思维认识论的高度来观察,战后10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在日本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中逐渐解体,新的思维模式不断被提出.在研究社会思潮变化问题时,如何确定思潮变化的时间标志,尚有很大争议.有一种"五年周期论",认为基本上每隔5年时间,出现一次新的社会思潮以替代旧的社会思潮.我把战后40年大体概括为4个时期:(1)战败至五十年代末;(2)安保斗争的激烈冲突与新安保条约通过的六十年代;(3)经济高速增长和学生运动结束的七十年代;(4)1982年中曾根内阁上台以后.显然,每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我认为只有1960、1970和1982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王铁军 《日本研究》2007,7(2):53-59
本文以太政官时期的官僚的任用、《文官试验试补及见习规则》以及《文官任用令》为线索,探讨和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明治初中期政局中藩阀、政党以及日本内阁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近代日本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与日本的政局-藩阀政治、政党制度以及议会和内阁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观点;近代日本文官不仅仅包含有经过文官考试而成为职业文官的集团,也包括着随政局变动而更迭的文官官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