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议官德     
官德乃为官从政之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乃官德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择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但当今社会上一些党员干部却丧失了官德和诚信,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一是临时工背黑锅。拿临时工当替罪羊,几乎是所有事故单位的"杀手锏"。临时工既没身份又没地位,没有与所从事工作相  相似文献   

2.
《科学咨询》2004,(21):30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发表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发表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志坚 《领导文萃》2009,(13):26-30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传统。立德者,乃忠孝仁义之典范;立功者,乃安邦定国之梁柱;立言者,则是著书立说之哲人。此二者有分别亦有交叉。  相似文献   

5.
常修官德     
正古人云:"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应该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修身正己,常修官德。何谓官德?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既包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也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素养,又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反映的是  相似文献   

6.
<正>官德是固政之本,为官者以德为先,官无德则无为、乱为。我国的官德有着完整的历史传承,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均有对为官者职业伦理、职业操守的阐述和规范者,因此也就出现了忠实践行古代官德的典范。这些典范的为官人格、为官思想、为官经历,对当代社会的官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苏轼为官以积学深、见理明、议事切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颂,其丰富的治国思想、坎坷的为官经历和显著的为官业绩系统地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之德,堪称古代官德的典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做人要讲人格, 当官要讲官德; 讲人格才让人佩服, 有官德才让人拥护; 讲人格就是得行得端、走得正; 有官德就是得有责任感. 能做到既讲人格又有官德,才能给自己的生活充填上实实在在的内容. 早年当过兵又带过知青的天津华津牧工商联合公司(以下简称华津公司)党委书记王子高,在他的当官经历中就真实地体味到了既讲人格又有官德的生活.只是他当的官大都不上"品",干的事儿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8.
官德 德是做人之本,也是从政之本。为官者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郁风 《领导文萃》2011,(15):38-41
在近期召开的一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相似文献   

1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各行各业,均应各守其德,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官有官德,对为官从政者来讲,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必须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政治操守和为官底线,这便是政德,也可以说是官德。领导干部只有讲政德、崇官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  相似文献   

11.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12.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正邪,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德,特别是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把领导干部德的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13.
1.中华民族的昨天,体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真理;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习总书记给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语说:"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党员干部素质高不高,就目前阶段来看,重点就是要解决好"官德"问题.当前"官德"问题有哪些突出表现?如何解决?请阐述你的思考. 测评要素:发现问题能力、"官德"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诗经》以诗咏史,刺时颂德,涉及千行百业,其中不乏为官修养正能量,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苌的《毛诗序》又认为,《诗经》有"经夫妻,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能。领导干部通过读《诗经》,可以感悟对待"人之常情"之法与提升职业操守之道。一、慎威慎言,守官德立身之道。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领导干部修行当以官德为重。《诗经》中提醒为官者要"无念尔祖,聿修厥  相似文献   

15.
官德是公务领域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也是政治人的角色道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领导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表明官德至少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部分,前者基于官员特殊的政治职业角色,后者基于  相似文献   

16.
官德,是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品行素养与从政德行。在官德的诸多规范中,“忠”是最基本的德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这些检验现代官员道德品质的伦理价值早在古代就已是官德的核心内容,合理吸收借鉴古代“忠”的含义,对提高官德修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官德     
傅清 《决策》2010,(6):91-91
人间三百六十行,行行讲道德。习武讲武德,作文讲文德,经商讲商德,然而最为重要、做起来最为艰难的却是当官的官德。官德不是虚无缥缈、深奥莫测的玄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吴明华 《决策》2012,(1):44-46
"人们在对官员‘失德’事件的讨论中,容易抽象化;在‘官德’考核评价方面,也往往比较虚。道德建设,除了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两大办法,很重要的是要建立道德管理制度。"当下,"德"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活题,而其中"官德"更引人注目。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官员"失德"的案例,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折射出重塑"官德"的紧迫性。最近,中央连续出台措施加强官员的道德建没,在  相似文献   

19.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当官无德,为人无魂,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是我党的执政骨干,要更加注重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官德建设。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应有之义,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官从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从提高修养正自身、心无旁骛干事业、学习实践强素质三个方面来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