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文依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路径依赖相关理论,针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个案调查、模型预测等方法,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环境分析,建立高校助学贷款目标体系的评估摸型,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划与实施控制办法一同时提出了助学贷款割度的路径选择:政府要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制度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构建市场信用体系,以取代政府信用体系;尽快完善国家信用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助困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资助方式,面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近十年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制定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资信评估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学生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的经验基础上 ,详细地设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网络化的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档案以及信用评级体系 ,包括学生在校个人信用的信息来源与登记、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学生网络信用报告的编制 ,探讨了助学贷款的奖惩机制和追债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试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贷款工作的信用监督机制、形成信用还贷的固定对象和学生行为导向等方面 ,探讨如何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助学贷款,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由于社会诚 信体系的不完善、个人诚信意识不高等造成一些学生贷款到期不还,甚至恶意拖欠,使学生诚信 令人担忧。因此,加强诚信建设,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发展已是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对大学 生的诚信教育力度,同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加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和管理,最后应建立 规范的、全社会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关联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估中,建立了影响贷款学生信用因素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某校几位申请贷款的学生为例阐述了应用该模型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估的基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该模型也适用于其他指标评价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普通高校进行了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收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带来了困难.为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国家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大学梦.但由于贷款发放、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金额和还贷期限的不尽合理,使有的学生遵守信用积极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性.而贷款的可持续性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用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部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给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信用缺失原因,拟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探讨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减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呆坏帐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周梅 《金陵瞭望》2011,(18):70-7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由户籍所在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的一种贷款。建立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落实惠民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助学贷款信用现况不佳、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诚信环境不佳、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法制空白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助学贷款政策本身不完善影响其执行效果、我国的个人信用系统不健全、商业银行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压力影响其放贷积极性、还款期限短,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还款压力大,导致还款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尽管国家为助学贷款的推行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可是助学贷款在实施时依然困难重重。为使国家助学贷款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应从提高认识、引导学生消费意识、加强学生信用教育及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受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等因素影响,助学贷款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瓶颈,提出只有依靠社会、银行、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调查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山西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基础上提出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加大全社会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宣传力度 ,转变人们对贷款的陈旧观念 ,健全信用体系 ,各级政府全力扶持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 ,探索适合不同区域高校的贷款方式 ,方能有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培育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5.
实施助学贷款,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于2000年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全国联网的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信用教育,改进高校资助贫困生办法;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疏通贷款渠道.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建立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运行中存在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部分失范的必然结果。要形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与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合保障机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依托的"全国大学生信用网",并以此作为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机制的开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持久氛围,让信用缺失者无论在何处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学生生源所在地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7.
由于部分学生还款不积极或恶意拖欠贷款,使银行惜贷、畏贷,严重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助学贷款新政策执行已陷入困境,其表现是:商业银行竞标积极性不高;政府与高校共建风险补偿基金困难重重;失信惩治条款乏力。造成其执行困难的缘由有:国家助学贷款商业性与政策性之间存在冲突;我国目前信用贷款的环境尚不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回报率较低;对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分歧。解决其执行困难的措施为: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信用体系;采取可操作的“准”抵押方式;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已走过13年的历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贷款发放率低、金额小,银行积极性不高,还款期限较短、方式缺乏弹性,信用制度缺失、还贷率低,学校放款环节和管理模式不足等问题。建议建立配套的法律和机构,加强信用体系约束机制,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还贷的人性化、公益化,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均可根据《贷款通则》自行办理助学贷款。贷款人(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对其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