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2.
建筑反映着社会的结构,亦即社会的物质现实和思想意识.因此,社会文化的变革和要求,必然反映到建筑上.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信仰、民族和时代的特征等,在建筑语言上都会得到相应的反映.本文从汉字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对古代伦理文化对建筑空间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装饰的文化关联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对古代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反映得出一个较为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形体构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是意识、制度、民族心理、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说文解字》中的门部字不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门”这一建筑结构的具体形制,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内敛特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建筑文化由外而内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建筑的外在形式(建筑词汇),其次是建筑及规划的法式、原则(语法),最后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深层结构)。提出了中国建筑文化正是由上述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说文〉540部,与古代居室文化有关的有一部、广部、户部、门部等,其中以一部字为代表,反映了古代居室建筑的演变情况和古代先民的农业文化心理.古代居室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古穴居而野处,人们生活在洞穴之中;二是沼泽低湿之地,人们在树上筑巢而居.从这两种原始的居住方式演变到后来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古代先民的一种居家文化心理;而且,古代居室的演变与农业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有关居室建筑的宀部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足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群体组合,以及在外观上呈现出的大屋顶、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等特色,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上篇铁屋子的来历中国近代以前的文化思想的形象如何?我的回答是:明堂→暗室→铁屋子。就是说,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十分有趣而奇妙的同构关系。而且,不同时代的文化造就不同形制的建筑,无宁说中国古代建筑物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象。明堂,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的原型形象。据传说,明堂是黄帝时代的建筑。其形制  相似文献   

8.
"亚细亚的古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制约着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路线,也决定着"阴阳"的思维结构及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民族心理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在成为一种宗法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一种诗性文化。通过对宗法文化与诗性文化得以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因素的考察,可以看出陈炎的"价值中立"的治学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生命,因而传统文化的研究,应该客观地去清理显在的学术材料并揭示潜在的结构关系;也只有不断进行多元方法并存的理性的研究,才会使认识领域中有关古代文化的知识得到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建筑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并对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及现当代建筑的深入分析,初步建立起建筑与文化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创新 ,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吸纳整合 ,以及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理性自觉和文化转型 ,构成了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由于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