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湘军 《民族论坛》2008,(9):60-60,53
湘鄂渝黔边区是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经济文化联合体,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农村体育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探讨了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推进边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积德 《民族论坛》2007,(10):32-33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能提升湘鄂渝黔边区农民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弥补湘鄂渝黔边区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缺乏,促进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0月28日,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在吉首市圆满闭幕.此次大赛历时3天,汇集了湘鄂渝黔边区15个地、州、市、区、县的101名民间艺人、289家商户的1000余件作品,吸引了186人申报"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约有600万人,有本民族语言,活跃在今湘鄂渝黔边区一带.历史上,土家族是由土著先民、巴人、乌蛮等集团融合而成.土家族曾有过多种图腾崇拜,和巴人崇白虎,乌蛮崇黑虎,土著先民崇拜蛇、鹰、马等.由于巴人这一支势力最强,统治湘鄂渝黔边区大部分地区,且一度控制过湘西北地区,故其白虎图腾崇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约有600万人,有本民族语言。活跃在今湘鄂渝黔边区一带。历史上,土家族是由土著先民、巴人、乌蛮等集团融合而成。土家族曾有过多种图腾崇拜,和巴人崇白虎,乌蛮崇黑虎,土著先民崇拜蛇、鹰、马等。由于巴人这一支势力最强,统治湘鄂渝黔边区大部分地区,且一度控制过湘西北地区,故其白虎图腾崇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9,(11):F0002-F0002
<正>10月26~28日,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举行。图为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一场民族民间文化盛会——首届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在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举办,这场精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大展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湘西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吉首大学,自1958年建校之初便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研究,从未间断,但因基础薄弱,经费投入有限,研究成果不显著,难以满  相似文献   

9.
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发展应在认真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边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大区域红色旅游整合力度,走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湘西,湖南的西部,一个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的行政区域名称。然而,这块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的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却远比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两个汉字复杂与神奇。  相似文献   

11.
<正>武陵山脉绵延于湘鄂渝黔边际交错区域,处于中国国土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中原与西南沟通的连接地带,占据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位,居住着以土家族、苗族、侗  相似文献   

12.
彭林绪 《民族论坛》2008,(11):44-46
《土家族古籍总目提要》是湘鄂渝黔川五省市合作的结晶。它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适用性,为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土家族古籍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人口学、人种学方面也会给我们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加强边区团结协作,促进边区和谐发展,对于做好全州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在边区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联系点,推动边区建立健全联防联治有效机制,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加强省际边界民族工作协作与交流,不断促进边区和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2013,(9):75-75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虽然湘鄂渝黔四个省(市)各级民委履行“调查研究、反映情况、沟通协调、督促指导”职责,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扶持资金,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重大战略的实施仍然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位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正逐步形成。本文通过分析湘鄂渝黔边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分布不均等问题和成因,从理念、体制、环境和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范畴与属性湘、鄂、渝、黔边是指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边区,具体是指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及怀化地区;湖北省的鄂西土家族自治州;重庆市的涪陵地区、黔江地区;贵州省的铜仁地区等七个地、市、州的52个县,方圆20  相似文献   

17.
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建设绿色的生态文化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社会基础。在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应是生力军和旗手。而在湘鄂渝黔边区,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生态存在着失衡现象。因此,必须优化媒介生态,才能保证传媒在构建生态文化中高扬绿色文明的大旗,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保护边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玄  刘柳 《民族论坛》2012,(18):23-25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是国家西部开发中的武陵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湘西州在经济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州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但贫困面积仍然较大,农民收入仍然很低。而民族地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制约湘西州农民增收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指出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三个资源优势,探讨了湘西州农民增收的若干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呈现出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趋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旅游产业同构化严重;旅游产业集群诚信机制缺失,企业合作度低;旅游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弱;边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产权保护意识弱,产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等。  相似文献   

20.
在地处湘鄂渝黔边界的湘西地区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土家族、苗族、汉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湘西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湘西文化。从先秦时代的民族交往,到历时近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直至清代的"改土归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诸多历史事件对于湘西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文化因子在互动中有机融合,构成了湘西特有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