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引入误差的设备不同,分别介绍了两种误差实时校正方法——信号采集部分的实时误差校正和输出设备的实时误差预校正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两种误差实时校正方法具有简单、实现方便、速度快和精度高等特点,在采集原始图像的同时,既可以存储系统误差校正后的图像文件,又可以在监视屏实时显示逼真的原因像.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快速获得高精密数控铣床主轴工作时的回转误差,笔者提出了基于数理统计法与位移信号的多步误差分离方法。设计了一套包含x向和y向的2个电涡流传感器以及1个光电编码器的测量装置,并使用数据采集卡对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进行同步数据采集;设置不同的采样率,使主轴在不同的转速下,每圈的采样点数保持一致;在不借助标准球或者标准棒的情况下对数控铣床的主轴外轮廓进行直接测量,避免标准球或标准棒在安装过程中引入的安装误差和主轴运行时的轴向窜动对测量造成影响;根据误差特性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混合误差(主轴原始数据)进行逐步分离(消除白噪声和主轴形状误差),最终得到准确的数控铣床主轴回转误差。通过使用美国Lion Precision主轴回转误差分析仪验证了所求主轴回转误差的准确性。该主轴回转误差分离方法能够在不借助标准球或标准棒的情况下,完成对工况下主轴回转误差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进而方便、高效地获得比较精确的主轴回转误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少节点的直线拟合非圆曲线新方法,它采用面积偏差来分析、评价拟合误差,在节点计算时用最大偏差来控制拟合误差。拟合误差一定时,这种方法具有节点数少、计算工作量小和编程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提高圆光栅刻划精度的途径,并给出刻划误差自动校正的方法.通过对误差源的分析,找出主要误差的变化规律并导出其数学表达式,利用微机控制的专门装置,使光栅在刻划时转动一个附加角度,从而自动校正刻划误差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定量测定中,通过对观察误差的分析,提出减少误差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6.
高考主观题评分误差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观题评分误差控制是提高高考评分质量,科学准确地选拔人才,进行高考标准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本文对控制评分误差的三个途径:主观题评分误差的测量与控制、评分方法的改进、建立高质量评卷队伍等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研究,探明了高质量评卷队伍的最佳结构,找出了误差动态监控的方法。从而得出,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高质量评卷队伍是控制评分误差的根本性工作,进行误差的动态监控和改进评分方法是控制误差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提高评卷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无线电测量定位系统中,由于大气折射误差已是设备本身误差的2~3倍,因此对大气折射误差进行精确修正,对提高定位精度十分重要。介绍了用微波辐射计在电波传播路径上直接测量大气辐射亮度温度的方法,并进行了折射误差修正,该方法不仅可提高修正精度,而且还可以进行实时修正。  相似文献   

8.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产生误差,包括涵盖误差和内容误差。涵盖误差可进一步分为净涵盖误差及遗漏和错误计数。一般是先估计净涵盖误差和错误计数,然后估计遗漏。净涵盖误差为真实人口数与普查人口数之差。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使用人口普查后的事后计数调查来估计真实人口数。事后计数调包括抽样设计、调查样本、比较样本、事后分层和基于捕获一再捕获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的构造。我国每次人口普查后都进行了事后计数调查和估计了净涵盖误差,但我国的做法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某些缺陷,需要改进与完善。本文对我国事后计数调查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剖析在直线度、平面度误差测量中采用作图法和旋转法处理测量数据的理论依据及应用条件,并对测量方法误差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油气操作成本在油气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高低直接影响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准确地预测油气单位操作成本,可以在生产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将组合预测法应用于油气操作成本的预测,利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加权组合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通过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百分比误差等指标比较,证明组合模型比单一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能提高油气操作成本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的开发问题,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敏感程度,现有井网的渗流与开发特征及调整方法。以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为例,其最突出特点是油层厚度小,单位面积油藏供液能力和吸水能力弱,研究认为:水平井必须充分扩大控制面积才能保证足够的产油量和开发效益,单位面积油藏内有效水平井段长度(即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保持较小状态,就可以与特低丰度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即满足油层产液的需要;该类油藏布井的关键是要精确控制钻遇点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阶梯状水平井井网油水驱替前缘及剩余油区域均为不对称、不均衡状态,影响井网开发效果,利用不均衡分层注水或分支水平井代替阶梯水平井等调整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中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油水分离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出液在进口处的相互流动干扰对油水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带有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的油水旋流分离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表明: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实现了平滑过渡,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流场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的低渗裂缝性油藏包括基质、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根据压裂后流体在各系统的渗流特征,建立了考虑高速非达西、启动压力梯度、毛管压力、重力作用的三重介质三维油水两相渗流数值模型,给出了其数值解法。利用研制的低渗裂缝性油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了裂缝及储层参数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基质中启动压力梯度、人工裂缝中导流能力随时间的递减、高速非达西系数、天然裂缝渗透率、裂缝条数及裂缝长度等对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有很大影响。要准确评价水平井压裂效果,在此类油藏压后生产动态模拟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流体性质、油水系统等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水平井与直井夹角、渗透率、有效厚度、水平井段长度、油水粘度比、直井完井井段等因素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研究不同条件下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和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2种组合井网的开发规律,找到合理的井网组合形式。研究证明,油藏的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水平井段的增长、油水粘度比的减小而不断提高,有效厚度对采出程度影响不大。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组合井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直井和水平井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应该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目前考虑两者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同时流体流动边界并非恒定不变。为了简化计算,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得到同时考虑这2个因素的低速非线性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牛顿迭代方法计算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情况下动边界运动规律以及井产量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加了地层的渗流阻力,介质变形削弱了近井地带地层的导流能力,使得地层能量不易被释放出来,两者均增大了油藏的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16.
G地区P油层由于闭合高度低,油水分异差,存在大量的油水同层,且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使得传统的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失效;加上工区开发过程中采取多层合试,单层试油且产液性质为油水同出的层位较少,可供选择进行油水同层饱和度建模的样本较少,使得该区油水同层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成为储量提交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少量的密闭取芯井为基础样本,首先应用相渗资料建立起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然后外推到常规取芯井获得含水饱和度的补充样本,进而通过优选孔隙度、电阻率比值等建模参数,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油水同层的饱和度计算新模型,通过统计,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9%,满足了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注采井距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根据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大小来确定。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储层存在许多研究误区,启动压力梯度便是其一。低渗透储层孔隙欠发育,渗透率低,产能也较低,压力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施以压力梯度之后,产量的响应需要较长时间。实验过程将微弱的流量误认为是0,因而导致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假象。实测的启动压力梯度数值太高,对油气生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中高渗透储层没有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储层也不应该有。固体和流体都不存在启动压力,油气也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Voronoi网格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局部正交等特点,可以把局部细分网格与基本粗化网格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于大范围粗格化模拟、局部精细化描述的需要。对Voronoi网格的生成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成方法:把油藏区域按断层、井层、基层分层,针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几何模型布点,最后采用间接法构造Voronoi网格。从计算几何的角度把层干扰归纳为点与点、点与线和线与线3类,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重点对断层与垂直井、水平井的干扰进行处理。通过Voronoi网格化模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渤海海域的地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在该地区的宽度为50km,并分为东支和西支。以张家口—蓬莱断裂为界,渤海海域的郯庐断裂带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东、西两支断裂的走滑特征非常明显;北段的东支走滑特征明显,而西支走滑特征不明显。古近纪,北段东支和西支都具有走滑运动,但是由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左旋切割,导致西支走滑受阻而被废弃,因此走滑运动主要集中在东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