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湿法化学研磨方法制备了纳米石墨滤饼,并通过相转移方法移入润滑油中。获得了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纳米石墨润滑油。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抗磨性、承载能力、摩擦系数,通过扫描电镜对磨斑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开初步探讨了纳米石墨减摩机理。研究表明在392 N的负荷下,在基础油中加入纳米石墨颗粒时,其磨斑直径可由0.52 mm下降至0.46 mm,摩擦系数由0.086 7下降至0.061 2,承载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认为其中纳米石墨粒子在摩擦面之间所形成的石墨层起到了抗磨减摩作用,所以含有超细石墨颗粒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阶段地探讨了战时英南关系。(1)1939年9月—1941年4月,英从默认南持中立立场转入争取南参与“巴尔干联盟”,而阻止其加入三国同盟,但未能成功。(2)德占领南后,英出于军事战略与政治需要,从支持切特尼克运动转到支持人民解放运动,使英南合作关系发生质的飞跃。(3)大战后期,英继续修改对南政策,推动南组成了以人民革命政权为基础的联合临时政府,并予以正式承认,从而奠定了战后英南新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醇水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LaF3,通过相转移将纳米LaF3从水相转移到油相(500SN基础油)得到纳米LaF3含量为10.2%(质量百分数)的液体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纳米LaF3的结构和形貌。用四球机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摩斑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颗粒状纳米LaF3平均粒径为9~17 nm,液体添加剂中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大大高于用溶剂洗涤法制得的LaF3干粉粒子,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摩擦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高校系、所专业书刊资料跟踪服务初探李星爱高校的系(所)专业资料室有两大任务:一是搞好自身建设,即不断进行专业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二是积极开发具有较高资料价值的专业信息资料,以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一、书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书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资...  相似文献   

5.
关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产品的规制,主要英美法系国家基本上呈现二种立法模式。一是以美国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监控力度较小的偏向食品的立法模式、在此模式中,政府对“膳食补充剂”上市前的监控基本上是缺位的,当然此类产品与健康有关的功效主张也是非常有限的。二是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监控力度较大的偏向药品的立法模式.在此模式下,不管是“自然健康产品”还是“补充类药物”,都面临着与一般西药一样的严格的上市前控制程序.现在看来,后一种以风险为基础的立法模式将代表一种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 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开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系 列的问题,尤其是水平段后期的摩阻扭矩控制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钻工程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摩阻扭矩分段计算 模型,并对水平段长度、轨迹剖面、钻具组合和钻井液流变性等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 加,钻进和起钻的摩阻扭矩均在增加,当摩阻扭矩不再增加时,此时便是水平段的极限长度;随着单增剖面靶前位移的 增加,摩阻扭矩增加;采用组合钻杆(?101.6 mm/?114.3 mm+?88.9 mm)既有利于水平段和大斜度井段携岩,同时又能 有效地控制摩阻扭矩;钻井液屈服值和塑性黏度越低,摩阻扭矩越小。将摩阻扭矩综合控制技术应用于DPH7 井,水 平段轨迹平稳,平均全角变化率1.79°/30 m。  相似文献   

7.
铜锰系高温变换催化剂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湿法共沉淀工艺制备了铜锰高温变换催化剂.利用微反一色谱联合装置考察了催化剂样品的变换活性.利用XRD、TGA-DTA、AAS、粒度分布及孔结构与比表面测定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催化剂体相结构和组成对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耐热后活性与催化剂的体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当催化剂体相为铜锰1:2的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结构CuMn2O4时,催化剂的粒径相对较小.分布窄,此时铜锰系变换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因此要使铜锰系高温变换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关键是要在制备过程中创造产生尖晶石相CuMn2O4的生成条件.减少其他杂晶的形成.关键的控制因素是:中和母液体的组成(Cu/Mn)、pH和焙烧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硅胶为载体,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Q-53)为偶联剂,哌啶和1,4-丁烷磺内酯为反应性功能基,p-CH3PhSO3H,CF3COOH,H2SO4和HBF4为质子酸,设计合成了4种新型硅胶固定化季铵SO3H型酸性离子液体.分别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TG分析测定了离子液体的功能基结构和稳定性,并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其Hamm ett酸度.初步探讨了H+促进下4种离子液体对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酸性离子液体的Hamm ett酸度函数H0在0.67—0.82,酯化反应体系中若有少量无机酸的参与,可有效地提高乙酸异戊酯的收率,反应体系中加入1.0 g离子液体和1.0 mL浓盐酸,乙酸异戊酯的收率为67.7%,比采用盐酸或离子液体单组分催化时酯的产率提高了20%—40%.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产物与离子液体容易分离,离子液体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纱线间距对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课题组建立了4组纱线间距的芳纶纤维橡胶基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沿经(纬)纱和纤维束交织2种拉伸方向的单胞模型进行拉伸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纱线间距的增加基体和增强相的等效应力逐渐增大,且沿经(纬)纱方向拉伸的等效应力小于纤维束交织方向;通过均质化理论计算出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弹性模量随着纱线间距的增加逐渐减小,经(纬)纱方向计算的弹性模量平均高出纤维束交织方向21%。  相似文献   

10.
平凡 《小康生活》2005,(11):27-27
加强品种(系)选育,建立肉鹅良种繁育体系。从我国目前鹅内的需求市场来看,不同的消费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不同,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省市需要灰色鹅种,且要求头上额庖,脚胫为黑色或深色,而我国大部分消费市场要求羽毛为白色。我国鹅种资源丰富,灰色、白色以及大、中、小型品种皆有,但其生产性能差异很大,现有的鹅种难以适应不同消费市场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加强我国优良地方鹅种的保种选育,专门化品系培育和优良鹅种开发的力度,育成我国自己的高产内鹅配套系,以避免商品蛋鹅.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5个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樱桃番茄的田间生育性能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幼苗生长快,根系活力较强,TPE还原量为417.6-513.4μg/g,叶绿素含量为1.09-1.62mg/g,较能适应低温潮湿环境。单叶面积随冠层变化,以中部最大,净光合速率层性明显,以中、上部较强,下部最弱,果形有近圆形和近圆柱形(马奶型)等,皮色有大红和金黄等,果穗数7-12个,每重申挂果10-16个,具观赏性,果实二心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2-6.7,果肉厚度为4.4-5.8mm,风味有别。单果平均重11.52-15.76g,单株结果数87-128个,单株产量1.00-1.61kg,品种间差异大。单果平均产25-80粒种子,品种繁殖能力差异大。将参试品种划分为早熟丰产型、优质型和特异型3类。  相似文献   

12.
自动引导车(AGV)路径规划时,传统的A算法存在应对障碍物时生成路径平滑度低、累计折角多、易碰撞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一种利用Bezier曲线与A算法相结合的路径优化算法。首先利用A算法在有障碍物的栅格地图上规划出最短路径,找出路径转弯处的特征点;然后利用4阶Bezier曲线在2个特征点生成一条满足安全避障距离、具有一定曲率、路径相对更短的Bezier曲线;最后结合A算法生成的直线和Bezier曲线得到一条新的无碰撞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的障碍物密度下,课题组提出的新算法比传统A算法路径长度平均减少5.5%、转弯角度平均减少654%、碰撞次数平均减少100%。新算法法使AGV路径规划可减少路径长度和转弯角度,提高了AGV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防砂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热采井防细粉砂,从改善纤维复合防砂技术体系中的基体(树脂涂敷砂)性能入手,以期使纤维复合防砂技术能够用于热采井防砂。通过考察水溶性酚醛树脂、ER树脂粉末、偶联剂、增强剂加量对砂体抗压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实验优化了纤维防砂体的配方,研究表明,偶联剂、改性剂、增强剂、ER树脂粉末、水溶性酚醛树脂SR1、石英砂之间的质量比为(0.15~0.20)∶3.1∶1.5∶(2~4)∶10∶100时体系具有较高的防砂强度,并且在350℃下仍能保持在3MPa左右,较不加入纤维时高30%,渗透率可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旋转控制头轴承组件要承受很大的动载荷,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轴承发热和磨损非常严重,极易发生轴承 温度过高而导致轴承失效。针对旋转控制头轴承温度影响因素多、精确计算困难、不易测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 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the optimized algorithm of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GA-BP)进行旋转控 制头轴承温度预测的方法,利用某无外挂冷却润滑泵站式旋转控制头台架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传统神经网 络模型(B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 预测模型实现了控制头轴承温度预测过程的自适应控制,预测得到的轴承 温度与期望值之间的线性相关度达到0.991 48;通过95% 置信区间以及平均、最大、最小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对比得到, GA-BP 模型在逼近能力、收敛和泛化能力上都要优于BP 预测模型。GA-BP 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对掌 握轴承运行状态,优化旋转控制头冷却润滑方式和结构,提高旋转控制头的整体性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G地区P油层由于闭合高度低,油水分异差,存在大量的油水同层,且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使得传统的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失效;加上工区开发过程中采取多层合试,单层试油且产液性质为油水同出的层位较少,可供选择进行油水同层饱和度建模的样本较少,使得该区油水同层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成为储量提交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少量的密闭取芯井为基础样本,首先应用相渗资料建立起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然后外推到常规取芯井获得含水饱和度的补充样本,进而通过优选孔隙度、电阻率比值等建模参数,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油水同层的饱和度计算新模型,通过统计,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9%,满足了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温高压深井酸化施工难度大, 现有酸化工作液体系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针对高温高压深井, 重点研究并解决了酸型及酸液浓度优选、 酸液加重、 高温缓蚀和缓速问题, 形成了高密度耐高温酸化工作液, 达到耐温 180 ℃、密度 1.5 g/cm3以上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的配方酸液各种性能好, 酸液密度可根据实际在 1.1 g/cm3至1.9 g/cm3间可调, 腐蚀速度为 68.9 g/ (m2·h) , 无点蚀现象, 液流摩阻与清水摩阻之比小于 40%。研究的高密度耐高温酸液为深井、 超深井酸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 可促进油气勘探开发向深井、 超深井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