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无论是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角度看,还是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都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的方方面面。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对于塑造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的农村秩序意义重大。为此,应当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法制体系建设等几方面培育农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8,(9):9-12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农民本身的文明,其关键是提升农民审美境界和思想道德人格。为此,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中在谈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说,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9个字,发展了我们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积慧 《学习与探索》2006,3(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真正实现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7.
宋成太 《社科纵横》2007,22(11):37-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攻坚工程,因此在开局起步时就需要把握好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防止走向误区。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这份纲领性文件密集出台32条重大举措,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深层问题,也将给9亿农民带来诸多实惠。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民"宜居社区"和"精神家园"。社区建设涵盖经济收入指数、人居环境指数、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参与指数、平安康乐指数、福利保障指数、社区归属感等参数。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正确的农民观、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3.
覃康惠 《社科纵横》2020,35(2):34-36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亦是其灵魂所在。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乡村在建设乡风文明时,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如:陋习积重难返、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充分载体等。在此背景下,乡村政府应当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作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乡风文明的作用,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带动乡村向繁荣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邹鹰 《社会工作》2009,(13):20-2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各地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工作的影响愈来愈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涌现了像江西万载、湖南古丈、四川都江堰等一批全国典型,显示了社会工作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强大生命力。笔者非常关注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并多次来到有关社会工作农村县(市、区)参观学习,为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喜人局面而欢呼。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一生心系中国的农民、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建国后带领广大农民积极探索的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有关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活跃之势。本文拟就此研究状况作一梳理,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创新》2007,1(6):17-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17.
王彩梅 《社科纵横》2007,22(7):27-29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陕西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民的文化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文化设施缺乏、利用不足。为此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颉 《创新》2013,(6):102-104,111
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影响培育新型农民的因素入手,探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下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建议,以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极大冲击了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增荣  王莲 《社科纵横》2010,25(12):35-37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中国农村加强和完善专业社会工作的相关建议。指出,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促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形成,完善农村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中国农村基层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