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山东省劳务市场研讨会最近在济南召开,会上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劳务市场的概念劳务市场在我国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以后,理论界对劳务市场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此次会上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经典作家的释义.第一,劳务既不是指劳动力,也不是指劳动,而是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加工于服务对象本身或其原材料之上的活动,虽创造一种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由对旧体制的单方面突破转入了总体配套建设新体制的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应当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用工行为的劳动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我国劳务市场是建立新的劳动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一劳务市场并不是作为一项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劳务市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劳务贸易及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 劳动力作为一种具体的资源形态是有国籍的,是其隶属的那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财富。但是,当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跨越国界后从事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时候,它又具有国际属性。这种将劳动力从一国向另一国出口挣取劳务费用的过程,就形成劳务输出,也叫劳务出口。 从国际劳务市场的情况看,普遍采用如下四种劳务输出方式。①对外承包建筑工程带动的劳务出口。这种劳务输出一般是由承包公司组织的,特点是大批量、有组织、便于管理。②在国外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经营企业派出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培训人员。这种以投资带动的劳务出口,可以绕过一些劳务保护主义壁垒,进入其它方式的劳务难以涉足的国家或地区。③按供求双方签订的劳务合同直接派出劳务人员,包  相似文献   

5.
试论等劳交换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优化配置,必然表现为市场形式。我认为这种市场的本质是等劳交换,宜称为等劳交换市场。这里谈几点看法。等劳交换市场存在的必然性我在1986年9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略论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形式》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动力买卖不是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需要市场形式,相反,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统一的劳动法律法规尚未最终形成,劳动力流动和职业介绍等活动还处于不够规范的状态之中,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立法工作严重落后于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的需要。随着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劳动立法,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管理立法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如果继续否认其滴品性,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能否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又该如何建立;如果承认其商品性,劳动者的收入是不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按劳分配又该如何进行。显然,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关系到企业的深化改革,关系到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培育,关系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等等。我们认为,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是有客观依据的。一、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政策入手,试析其理论原因。在理论上,我们曾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第三产业的大多数部门只消耗社会财富,不能创造价值。显然,这种认识过份强调了第三产业劳动不生产物质产品,却忽视了它能够提供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事实上,第三产业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也能够以其效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面包可以驱除饥饿;洗浴可以清身爽体;看戏可以带来美感享受,等等。无论是以哪种形式满足人们的需要,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使用价值。第三产业劳动在创造特殊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形成了价值,也就是花费在劳务生产和精神生产上的凝结在“服务”之中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它在商品交换中表现为价格。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体系的培育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市场,如劳动力市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等。但在出现这些新兴市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偏差。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意见,以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一、劳动力市场:认识误区远甚于实践中的障碍 过去,我们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劳动力市场,而以“劳务市场”、“劳动市场”、“就业市场”等概念取而代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然而,要培育真正的劳动力市场在实际中会面临诸多障碍: 从企业方面看,有以下几个阻碍因素:(1)企业无人事自主权。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把企业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有自主权.事实上,企业目前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约束,从而没有成为真正的相对独立的经  相似文献   

10.
中福公司举行了由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省人大政策研究室、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福州大学、东方律师事务所、省经贸委等二十多位专家、领导参加的拓展国际劳务市场研讨会。现综述如下: 一、拓展国际劳务市场的重大意义。 1.发展国际劳务合作,是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的产物,它可发挥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劳动力的合理配置。3.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劳务输出投资少、创汇周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继论述公有资本范畴之后,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形式两个经济范畴,并提出四个不等式。作者认为剩余价值应当视为商品经济的共同范畴,有其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其阶级性主要看归谁所有、归谁享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的剩余价值,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不能视为剥削。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所共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一不是剥削关系;二不会影响主人翁地位;三不妨碍按劳分配,而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着政策不落实,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下岗不规范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加快劳务市场建设,完善职业培训;规范下岗工作,完善劳动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的市场交换性质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展迅速,但是,劳务市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之所以这样,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外,理论认识的模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究竟具有什么性质,实践要求理论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劳动力配置、流动的现实作些分析。 我们的考察就从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始。作为劳动力的需求方,这些企业的产权关系比较明确,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在用工——招收和辞退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能够自主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在就业——择业和辞职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也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这两个利益主体在没有外力干预(国家的统包统配对他们不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平等协商而结成的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开放劳动力市场,就被提上我们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这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对它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探索。 流动所需 势在必行 有没有必要开放劳动力市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回答应是肯定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劳动力需要流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有关理论,在探讨生产关系的问题时,只论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未涉及或很少论及劳动力所有制,以至一些问题得不到深化和解决。笔者认为,在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先解决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有关理论问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为此探讨了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内容、性质及特点等问题,并说明了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若干意义。一、关于劳动力所有制劳动力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从事劳动的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后一种含义是以前一种含义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劳动能…  相似文献   

16.
一、承认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必然要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近年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理论界开始重视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不少同志发表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必然性,同时阐明了劳动力的流动必须采取商品交换形式,在此条件下,价格——供求——竞争是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基本调节机制.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突破.但同时,这些同志却讳言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这二者不能等同,也无必然联系.这就不免要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7.
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自发流动,当地基层政府既不能放任自流坐视不管,也不能视之为“盲流”严加堵截,必须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转变职能,引导本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步人科学、合理的良性运行轨道,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笔者认为,县乡基层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职能转变:1、从“封闭”到“开放”,变原来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和服务,构建县乡劳动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劳动力转移新机制。成立县劳动管理委员会,各乡镇投劳动管理站,形成劳务介绍、劳务管理、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18.
该文系在省城乡劳动资源开发研究会工作年会上的讲话摘要)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转移,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组织服务等诸多环节。在现代社会,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所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者的职业变动和劳动力的流动也就成为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每个劳动者都会面临着失业和再就业的挑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状况,就成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一下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自由劳动,劳动者与个体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以及计划安排的劳动形式,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劳动自由劳动是指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与其它财产等同的财产形式,并以此与其它当事人签订契约、发生交易、受益或受损。它是与商品经济或曰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行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自由劳动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成为劳动力产权的拥有者。笔者把劳动力产权定义为附着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之上的人们之间相互认…  相似文献   

20.
劳务输出就其科学定义来讲,是指一国向他国提供劳动服务,输出劳动力。本文为了叙述简便,特借用这个概念,说明国内以提供技能和体力为主要形式的劳动者区域间流动。它囊括大到成百上千人的外出工程承包队、建筑队、采矿队,小到结伙搭伴进城搞社会服务、干杂活、当保姆的零散外出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