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国际贸易动态均衡模型的构建,认为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具有“锁定”效应和“自我升级”效应,可以通过贸易政策和需求的自然条件调整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实证运用中国农业机械动力与进出口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可以借助比较优势和培育新比较优势,实现中国经济新的均衡和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要素。首先,将土地资源内生化,构建经济增长的CES生产函数,运用动态优化理论讨论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资源、资本和技术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动态增长关系。然后以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分为经济产出、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工业化四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联立方程组,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和城市经济系统中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7年的物价指数持续走低,这种情况至今仍在继续,通常而言,这是政府出台调价政策的良好时机。但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出台调价政策仍应谨慎,理由是:1.居住类、服务类价格涨幅依然坚挺。地方政府对价格有较大调控权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居住类和服务类。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对价格有较大调控权的项目中,居住类和服务类占用%以上。近年来,这部分价格的调价力度一直较大,居住、服务项目价格连年上涨。据舟山市城调资料显示:全市1997年消费价格总水平只上涨3.6%,但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12.6%、服务类价格上涨17%,两者合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196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2减排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以及电力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只存在从经济增长到CO2排放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1992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数据构建非线性动态系统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的动态均衡及风险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与财政赤字率所构成的系统存在稳定的均衡点;扩大财政赤字,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率与财政赤字率的均衡值将会增大;缩小财政赤字,情况正好相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财政赤字率水平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不存在发生较大风险的可能。但是,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变大时,财政赤字政策也要愈加积极;只要经济增长稳定,财政赤字率风险就会处于安全状态。此研究将对中国的财政赤字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资源水平进行动态评价。通过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创新资源的集聚模式。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知识产权资源水平最优。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综合水平、专利、商标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都呈现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主要呈现低值集聚模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具有泡沫的戴蒙德模型进行扩充,通过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将货币因素引入模型中,在肯定了泡沫对实体资本具有挤出效应,使经济恢复动态均衡的前提下,指出:泡沫的发展需要货币支持;货币供应的增加会促进泡沫发展;但通货膨胀对泡沫具有稀释作用;并且在不同货币供应水平下,名义泡沫会出现多重均衡--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使原来不处于鞍点路径上的泡沫水平稀释到最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战明华 《统计研究》2004,21(4):21-6
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往往又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这各个阶段当中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这些不同的阶段就构成了经济中的多重均衡.多重均衡的存在为我们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简称CGE模型)出现到现在,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瓦尔拉斯的模型构建思想是极为有用的。文章在瓦尔拉斯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经济(简称C-D经济),分析了多部门非线性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多部门非线性动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增长和最优增长提供了基本的CGE模型架构。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出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敏感级".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20个单项指标,发现经济因素是造成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再贵 《统计研究》2008,25(5):38-42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内、用OLG模型分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察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对资本劳动比、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工作期消费、退休期消费和效用的影响,求解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该最优替代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个人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和资本的收入份额。模拟显示: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利多于弊;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变化,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情景。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可望接近8%左右,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在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能否发挥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构建了两、三以及四机制C-STAR模型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运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胀率是平稳的非线性均值回归过程,依据三机制模型划分的通缩、通缩-通胀中间态以及通胀的三阶段能很好地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的运动特点;但是把我国通胀率划分为通缩、通胀适中、温和通胀和高通胀的四阶段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与拟合能力。我们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在不同阶段的转换特点以及持久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发现通货膨胀的持久性与不确定性成反向非线性关系,与水平值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在温和通胀阶段,其持久性最强,不确定性最小;在通胀适中阶段,其持久性最弱,不确定性最大。另外,温和通胀阶段也是最优通胀目标区间,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央行应把通胀率控制在该区间内。最后,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4.
Estimating population sizes by the catch-effort methods is of enormous importance, in particular to harvest animal populations. A unified mixture model is introduced for different catchability functions to account for heterogeneous catchabilities among individual animals. A sequence of lower bounds to the odds that a single animal is not caught are proposed and used to define pseudo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s for the population size. The one-sided nature of confidence intervals is discussed. The proposed estimation methods are presented and illustrated by numer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对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响应,居民消费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惯性”特征;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对消费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居民消费对二者的中长期响应均为负;通货膨胀和政府支出对消费的冲击持续为负,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各不相同,而居民消费对它们冲击的响应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消费自身的波动是我国居民消费变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贸易条件、政府支出、经常帐户余额对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要高于其他因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人口综合发展评价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人口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出发,针对人口综合发展评价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将信息论汇总的熵值理论引入人口综合发展评价模型中,利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对全国及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检验,证明把该方法应用于人口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宣林 《统计研究》1997,14(4):12-16
经济增长是个宏观概念,包括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因此,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这样一个宏观体系。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整体经济循环来看,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指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善投入的结构和方式;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最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经济运行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是经济增长分析的关键所在,但迄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测算成果,究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核算工作的严重滞后。针对国内外人力资本核算研究的起源、进展和实践进行归纳和评价,指出目前人力资本核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考虑人力资本折旧及其价格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数据条件的约束。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调整现有人口抽样调查表中的有关人口流动和死亡的调查项目,为人力资本折旧和重估价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对现存的有关个人、政府和机构的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功能分类,以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费用数据。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经济增长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春霞 《统计教育》2009,(7):51-54,59
经济的增长包括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两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主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来获得,资源耗减较多、环境破坏严重,使得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面建立了经济增长质量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国内大量关于经济增长与能源发展关系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或表面现象,没有挖掘深层次关系。通过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了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模型,找出特定地区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真实”关系,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