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特点及其成因石荣伦魏晋南北朝之史学,灿若星辰,乙部之作达千部之多,在“二十四史”中独占5部,仅次于唐,其史学史地位令人瞩目。本文试就此间史学的特点及其成因略陈管见。由附庸到独立:史学受到重视史著大增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历史学和历...  相似文献   

2.
汪小烜 《中国学术》2003,4(4):290-29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汉学家关注不多的领域,加州大学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论文集(根据1980年的会议提交的论文编定),大体可以作为当时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水平和方向的一个反映。哈佛大学出版社以1996年“与古人对话”会议论文为基础、于2001年推出的这本论文集,同样可以让我们透视近期来的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3.
汪小烜 《中国学术》2004,5(1):367-37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汉学家关注不多的领域,加州大学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论文集(根据1980年的会议提交的论文编定),大体可以作为当时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水平和方向的一个反映。哈佛大学出版社以1996年“与古人对话”会议论文为基础、于2001年推出的这本论文集,同样可以让我们透视近期来的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4.
1986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选定了两个议题;一是“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二是“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这两个议题抓住了深入研究此段历史的关键,并触及到整个历史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问题。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今后,本刊还拟为此类学术讨论继续提供一定的版面,欢迎持有不同见解的同志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一样,低男人一等,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作为历史研究来说,仅仅作这样抽象的认识,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欲真实、准确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境况,必须从婚姻、家庭、社会活动等方面,具体考察其实际的生活情形。而客观、真实地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对于魏晋南北朝史及整个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又有着重要意义。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在男权社会中,婚姻是妇女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家庭则是其活动的最重要空间。因此,要了…  相似文献   

6.
<正>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122人,其中日本学者14人,韩国学者4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边境与外交、诸葛亮研究等问题。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并当场质疑答辩,气氛热烈而严谨。  相似文献   

7.
黎虎 《晋阳学刊》2002,(3):109-110
在数千年统一为主流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里,地域史的研究有其突出的意义,从而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关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尽管魏晋南北朝地域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成绩,但是,对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的并州地区的系统性、专题性研究却迄今未见。汪波君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魏晋北朝时期的并州地区政治形势演变作为其研究课题,撰写了《魏晋北朝并州地区政治形势研究》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学术空缺。在此基础上,汪波君又对论文作了一些修改…  相似文献   

8.
论隋唐奴婢阶层在中国历史上的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婢在隋唐时期是普遍存在的,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当时之有奴婢,盖略如今日之有雇农”。他们人数众多,来源广泛,活动频繁,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阶层。在隋唐承上启下的历史变革中,其来源、素质、身份和地位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对后世深有影响。所以,考察这一时期奴婢阶层的变化及原因,是隋唐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如婢来源、素质和身份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奴婢“多数是以战俘转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89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与会代表100余人,提交著作8部、论文72篇。会议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区域经济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来山东大学一直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教授是山东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创者。他所著《魏晋南北朝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山昔)华山馆丛稿》等10余种,考订精核,识解闳通,为海内外士林所推重。先生扎实勤奋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培育了山东大学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者。郑佩欣教授早年师事王仲荦,现在已是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区史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势头。加强地区性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这是争取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条蹊径。”(王志邦《六朝江东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在这……  相似文献   

12.
韩吉绍  司家民 《文史哲》2023,(6):2+169-170
<正>2023年10月14日至15日,“纪念王仲荦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拜根兴,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日本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原会长葭森健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刘安志,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王鸣盛论史的卓识--以六朝政治、军事地理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有大量关于六朝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既有关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三吴、京口、水道、山越等问题的综合研究 ,又有围绕两淮地区所辖州及治所的变迁 ,并借此揭示出汉迄隋之际南北冲突与交融的深层内涵 ,还有对长江中、上游历史地位的考察等 ,体现了他从地理条件上看政治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不仅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史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以来,我们在授课中颇注意向同学介绍国外史学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成果,但因广州各图书馆所藏图书资料有限,掌握到的情况很不完全。以我们所知,国外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同其他的中国断代史研究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显得单薄,但是逐年积累起来仍是相当可观的。单在日本,从七十年代起每年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约有七十至九十篇,专著也很不少。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前相对落后,如1977年创刊的《南北朝研究》初时组稿都很困难,近年也急起直追,在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综合看来,国外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广泛,不论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多妾的时代。在东魏时期,元孝友曾有"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的说法,有学者据此提出"东魏无妾说"。但实际上,东魏乃至整个北朝仍是一个多妾的社会,与魏晋南北朝其他时期并无太大的差别。魏晋南北朝的妾主要来源于战俘、买卖和聘娶,也有的是由婢、妓上升为妾。关于妾的归宿,她们有的被正以为妻,有的出家为尼,有的被夫所放。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良  周海燕 《学术论坛》2006,(11):178-180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女子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实例,其中有的还获得较显著的成功。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分析,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当时的经济生活场景和社会文化风貌。而当时妇女的地位以及社会性别关系的若干情状也可以得到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玄佛思想兴盛,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中国封建法制儒家化的开端与初步完成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玄佛思想对当时的法律制度看不出有任何重要影响。儒家正统法律思想仍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指导思想,它的法律化表现在“八议”入律等若干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山水美学的历史地位,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山水美学意识的觉醒起重要作用,并因其先于西方山水美学意识的产生而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禁卫武官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武官制之分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秦及汉初,虽然官僚制度中已有现实的文官与武官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与武官分化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分文、武,以“文武”一词指代文武百官(包括开府文武僚佐)习见于史。武官系统中,以保卫皇帝、皇宫及京师为职能的禁卫武官尤为重要,“禁卫”(或“警卫”)一词于魏晋南北朝历史中颇为常见,即指对皇帝或皇宫的保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