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精神历来以"整个世界的和谐"为指归.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合一",日本的"森林思想"历来都是东方文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上古文学的"巫术"精神,中古文学的"宗教"精神,近古文学的"民族"精神,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现当代文学的"反殖、反霸",无不以"世界和谐"、"人性和谐"为目标,且与一味讲"征服"的西方大异其趣."二战"后,西方才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当发现很多西方文学大家都频频向东方文学吸取养分,并把东方的"天人合一"理想作为他们的执着追求的时候,东方文学也开始对厚重的东方传统进行自我审视.他们发现文学在经历了"自然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的阶段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精神性的人"的阶段.而"人性和谐"、"天人合一"也正是"精神性的人"执意追求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与张爱玲神话现象所表现出的文学命运的相似性有着文化选择的必然性与共同性二人坚持以自我所认同的文学性原则来传达时代精神,不愿被某种共性的文化规约强行遮蔽.这种个性追求具体表现为"传奇不奇"的人性写作立场.沈、张文学实践的意义在于以个人的潜在形式证明了新文学运动启蒙传统的薪火尚传和良性发展的可能性,这种意义的存在同时也反照出以往文学史写作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泉镜花是日本近代文坛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者。其早期作品《外科室》中塑造的人物积极寻求真爱,故事情节超脱现实,追求虚幻美,并且极尽想象之能,灵活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可谓浪漫主义文学的练笔。分析《外科室》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泉镜花独特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6.
死亡意向及其心理构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日本民族对死亡有着毫无恐惧甚至追求和向往的态度,可以说,死亡精神是他们个人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文学所体现的重要内容.日本人的这种死亡尤其是自杀精神和心理,可以通过日本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来透析.本文以日本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及其作品为例,探析日本文学中死亡意象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贾植芳写于1940年代的小说在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文学追求上,都与鲁迅开创的启蒙主义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战争中的历史乐观主义,他们对抗人的丑陋与堕落,追求人的价值、责任与存在的意义,希望在此基础上"开始真正的人类历史".这一点对于当代现实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题学研究的是主题跨文学之间的流变,"欲望"主题及"理性"与"原欲"的矛盾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的物欲的膨胀直接催生了人类心底的欲望,失去了理性规约的欲望往往导致人格的扭曲和心理的分裂。然则,人之为人关键在于人有理性,"欲望"下的"堕落"表现了本真的人性,"欲望"深渊中的"理性"之火又彰显了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存在,"理性"之光永远昭示着人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和郁达夫同为现代主义作家,在创作重心上,都把反映外部物质世界的小说传统转向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即重在表现人的"自我".他们把对生命与生活的敏锐感觉溶于各自生命文学的创作之中,以揭示人在意识层次中的"潜意识"部分为主线,大胆而直率地解释人性,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其所处时代自然美与理性美的理念感悟和理解;在否定假、恶、丑的同时,注重灵与肉的结合,进而达到真、善、美伦理道德的理想追求.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民族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出于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尽相同,甚至表现出美学意识上的极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姚倚云,近代著名女诗人、教育家。家学渊源,素嗜吟咏,通过文字审美地捕捉生命的诗意,深情满溢,是对人性之美、人情之挚的张扬。以范伯子去世为分水岭,诗歌显示了情感内涵的变迁,前半生侧重传统闺阁情趣,后期在社会变革和妇女解放思潮激荡下,带来审美视阈的开拓,赋予个体抒情丰富深沉的意蕴,诠释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精神内涵,体现了近代女性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学史上,本土化、西方化、国际化和全球化是四种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变迁趋势.社会学西方化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它与社会学本土化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社会学国际化与社会学本土化彼此是相容的,但目前社会学的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社会学全球化具有多重含义,故它与社会学本土化的关系须分层次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水及其载体河、湖、海等有着天然的敬畏,在水患肆虐的地方更是如此。明清时期,因黄河及运道过境徐州,所属州县内水神崇拜甚为流行,各路神灵被纷纷搬上祭台,甚至武圣关羽、门神尉迟恭都被奉作水神,既说明徐州所属州县水神崇拜之盛,同时也显示了人们对水患的无奈。随着洳河开挖及黄河北徙,徐州漕运中枢地位急遽衰落,导致各种水神崇拜和祭祀活动也随之湮灭不存。本文从地域水环境变迁角度对水神崇拜的盛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大学的定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高校的现状 ,河南科技大学目前应属教学型大学 ,其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巩固本科、尽快提升专科、努力实现三级学位办学 ,争取进入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对媒介控制和使用权利的分配模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的阶层及其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可划分为三类 :拥有媒介的控制权 ,引领媒介发展潮流 ,决定社会舆论导向的强势阶层 ;拥有媒介的使用条件与使用能力 ,具有主动的媒介接近意识 ,善于利用媒介满足自己需要的中间阶层 ;缺乏使用媒介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现内容之外的弱势阶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自主性与科学素质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科学的自主性,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利用,不能弃置不顾甚至恣意妄为。漠视乃至违反科学的自主性无异于摧残科学。科学自主性思想缺位的科学素质传播是不全面、不深入的科学素质传播。然而,多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物质生产对科学的动力作用得到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进而造成了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轻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引导公众逐步树立科学具有相当自主性的意识,当前在我国,科学自主性思想的传播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宪法密不可分。近代以前没有明确的权利概念和专指权利的词语,"宪法"只是规定国家政权结构的法律或私人契约。权利概念及专指权利的词语的出现,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活动。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及制度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存在着明显的职权冲突,主要原因在于二元公司治理模式固有的矛盾以及现有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区分长期和短期两种制度安排。短期内要明确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种制度的不同性质与功能,形成协调机制;长期则要实现二者职能的融合,向单一监事会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20.
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基于公平正义的考量,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立法和司法审判活动对其进行限制。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是对履行合同的要求,不对契约自由构成限制。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可划分为绝对限制和相对限制。对不同类型的限制,各有对应的司法干预方式。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应当合法、合理和必要,应以实现契约自由和公平正义的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