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试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和澳大利亚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如果两国正式建立FTA,将会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关系。中澳两国的经济具有互补性特征,FTA的建立对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都将产生正面效应。对中国而言,这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因为这有助于中国突破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华进口产品的设限。  相似文献   

2.
中韩建交二十三年以来,两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韩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双边贸易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中韩FTA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双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进一步加强,进而将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化发展.但是,中韩FTA是双刃剑,中国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在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的基础上争取双赢.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中韩建交15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中韩两国领导人倡议双方开展中韩FTA的可行性研究.然而,尽管中韩贸易发展迅速,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但仍旧存在两国各自经济发展特点、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原因制约着双边贸易合作的步伐,有待两国此采取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长期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再加上韩国投资环境良好,政局相对稳定,且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使得中韩的双边贸易关系日益稳固,经贸合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韩两国就关于建立自贸区的相关协定已经结束了实质性的谈判。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及自贸区建设的进展意味着两国经济关系即将发生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中韩FTA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研究中韩自贸区与环渤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分析它们的发展特点,基于GTAP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及经济发展规划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家利益这一宏现视角,阐明中韩两国建交的历史意义。即分别论述中韩两国在国家利益的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韩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对方重要经济合作伙伴。本文从贸易、直接投资和人员交流合作角度分析了过去20年来中韩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中韩之间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在增强政治互信、推进民间双向交流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特别是促进中韩FTA早日签署将为双边经贸关系深入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规模体的中国和日本,在FTA谈判上难以取得进展;在中日FTA问题上,中国积极主动,而日本则消极推诿,究其原因,既有经济上中日FTA对日本国内产业冲击的担忧,也有政治上日本始终把中国作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与中国争夺东亚经济共同体主导权的因素,而由小泉纯一郎内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引起的政府间和民间的不信任感,更是阻碍了中日FTA谈判的进程.在回顾中日两国FTA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中日FTA谈判难以展开的原因,并就中日缔结FTA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FTA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大量涌现.尤其是在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把经贸政策的重点从WTO转向FTA.FTA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式.从1990年代末起,东亚地区各个国家逐渐开始重视FTA谈判和作用.近几年,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在FTA谈判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鉴于这种情况,了解东亚地区FTA谈判进程,分析FTA谈判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在此基础上从法律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东亚地区FTA谈判的解决途径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展开多方位的多边经济谈判。各成员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分享更多的经济全球化果实以及建立有利于己方的经济格局,进行着激烈的政治和经济较量,多边谈判的过程就是国际政治博弈的过程。国家之间的相互博弈深刻影响着多边谈判的进程,并且决定多边谈判的议题的选定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中韩两国都启动了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是在"先进—落后"二元结构国际环境当中启动和推进的,而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又是全方位的。这种状况使中韩两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充满了东西和古今政治价值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亚地区缔结FTA的动向日趋活跃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本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两国的FTA谈判还未被提到日程上来。尽管从经济角度来讲,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能给中日两国带来巨大的贸易转移效果,但由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自由贸易谈判迟迟未能启动。因此,必须形成"双赢",才能共同推进中日FTA。  相似文献   

13.
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保护涉及两个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是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协调;二是国内法如何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对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的要求。与多边体制下的政治博弈机制相比,双边体制下通过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可以推动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的进步,有助于协调国内法在保护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方面的冲突。就FTA的签署对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产生的实际影响而言,已有的谈判成果推动了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与发展。我国在今后的FTA谈判中,应当高度重视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保护,厘清FTA签署对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保护的影响问题,以便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并在双边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同处亚洲且互为近邻的新兴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都加快了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两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有经济、政治、地区及全球布局等多方面的战略意图.两国的战略意图都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注重与周边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又在战略出发点和具体进程等方面各有不同.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和态势,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中的斗争与让步何增光斗争和让步是谈判的两个策略。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国共双方为了共同抗日举行了多次谈判。在谈判中,中共中央及其代表从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既坚持了原则,又作了必要的让步,经过斗争一...  相似文献   

16.
美国-SACU的FTA谈判动因、分歧、失败原因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国与SACU是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才启动FTA谈判,双方对FTA的目标与范围的认同不一及在具体部门谈判中出现严重分歧。此次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提出的高标准、宽范围的谈判目标和谈判模式,特别是"美国版"FTA将对SACU的经济和国民产生重大的损害影响。为了推进中国-SACU的FTA谈判有必要借鉴美国-SACU谈判的失败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及中韩自身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两国贸易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结构。通过对中韩贸易整体概况及走势的分析,并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韩贸易的具体结构和趋势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韩产业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模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今后要进一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则应加快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自上世纪90年代正式建交,在经济贸易合作领域获得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贸易逆差和贸易争端,出口反倾销等问题。对于中韩两国之间如何扬长避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合作,解决争端,获得两国经济交流和发展的共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中韩两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探讨中韩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减少纠纷和经济摩擦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韩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将贸易引力模型和双重差法结合起来,实证分析检验、预测中韩FTA建立对韩国进出口产品产生的贸易效应。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韩国产品出口异质性影响非常明显,韩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签署FTA能够显著促进其对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但韩国与发达经济体签署FTA却显著地降低其对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另外,韩国对外签署的FTA对韩国的进口影响不显著。因此,构建中—韩FTA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韩FTA将为东亚合作提供新动力,帮助中韩两国更好地参与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重塑。  相似文献   

20.
从1697年俄日关系启幕至1855年《俄日下田条约》签订,两国早期关系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演变。1815年,两国在平息军事冲突和解决人质危机后相互默许边境划分构想,为缔约奠定了历史基础。1852年,俄日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随着东北亚局势变动被打破,为缔约创造了现实条件。两国在谈判中以退让促成和解:俄国以土地让步争取到日本开港通商,政治利益让渡给经济利益;日本则以开港通商保全国体,经济利益让渡给政治利益。妥协性是《俄日下田条约》的突出特征,揭示了条约的实质和俄日早期关系的本质。对俄国而言,《俄日下田条约》是因殖民竞争中的力所不逮而在东方采取的权宜之计;对日本而言,则是避战止戈的近代外交尝试,是幕府逐渐放弃锁国的主动对外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