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廉清秀 《现代妇女》2014,(4):209-209
目前,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很少,国内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或者是从其他学科如农业和马克思主义学科角度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勇  雷刚 《职业》2015,(1):57
【本刊讯】近日,湖北省枣阳人社部门专门为失地农民开展免费技能和创业培训。经过培训的人员,大多学会了一项技能,并可以在市区找到工作,每月收入2000~3500元不等。目前,枣阳南城有5000多名失地农民实现了再就业。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成为政府尤其是人社部门的新课题。首先,政府将老弱病残对象纳入城市和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3.
阮世坚 《城市》2016,(4):30-34
在越南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农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许多失地农民的问题需要合理解决,其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借鉴中国、德国、日本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经验,对解决越南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个失去了土地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从而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新的社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成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土地征用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和失地农民的实际,政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德阳市多次遭受余震、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区部分群众特别是还没有搬入永久性住房的因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困难,御寒物资匮乏,安全温暖过冬仍然存在问题.德阳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七举措确保因灾失地农民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开发利用,由此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农民多数被政府统一安置到"新型社区"中,并开始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如何保障这些农民的利益,使得他们能够实现经济状况的改善,并且能够迅速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为切入口,探讨当地在解决该问题上的一些独创性的举措,主要是:规范补偿安置工作、创新安置方式、加大就业扶助力度、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本文还就失地农民目前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四点建议:制定理财方案、发展集体经济、增进身份认同、增强保障政策的适应性与前瞻性,以资为其他地区解决该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也逐渐增多。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工业化和科技能力依托的超前城镇化、现有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城乡两元管理体制的阻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境遇尚不能尽如人意;他们中有较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于当下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未来生活前景的忧虑。  相似文献   

9.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多多,本文认为只有统一思想认识、理顺农民心态,给予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并积极采取各种可行的办法对农民进行安置,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以上几种措施顺序而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镇化过程中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定性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最后得出:我国不能因为城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放弃走城镇化道路。更不应该因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而忽视我们做出的诸多努力和探索,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目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结构性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解决失地农民的民生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2011,(6):137-142,172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王瑾 《现代交际》2011,(4):17-17
本文在应用个别访谈、现场考察、参考资料查阅与借鉴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市吴起镇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同时,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康岚 《社会学》2009,(3):41-4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变身为“城市居民”。对于这一作法,广大失地农民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是否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出让土地?到底有哪些因素最终会影响其出让土地的意愿?本文利用2008年夏天对上海、河南、辽宁、广东四地失地农民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征地补偿、抗风险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可持续发展机会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其中抗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中的上海与河南农民是典型例证),而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将对农民出让土地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效应(本研究中的广东农民是典型例证)。因此,仅仅依靠给予单纯的经济补偿并非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记者最近与国务院体改办专家进行联合调研,深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调查城镇化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因热衷短期政绩、谋取部门利益等原因,正掀起新一轮“圈地风”,这不仅破坏了基本农田和城市规划,还使城郊出现大批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6.
一、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前提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征占农民土地也越来越多,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仅2002年四川征占土地而农转非达40多万人.虽然在征用土地时作了足够的经济补偿,但因农民技能、文化、观念,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在严峻的城市就业和市场竞争形势下,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故其普遍就业率不高,生活水平低,大多属于城市贫困阶层,城市的繁华与自身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由此聚众要求政府追加补偿,阻断交通,阻碍工程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现今的状况给未征地的农民起了示范作用,致使征地越来越难,严重地影响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耕地被征收或征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世代依靠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和发展基础的农民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土地。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其土地权益保障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越南4个县的调研数据,对越南失地农民安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被征地农户户主的年龄、学历、被征地总面积以及家庭平均年收入对失地农民选择补偿安置方式具有显著影响,附属劳动比例、家庭劳动人口、失地后家庭平均年生活费对失地农民选择补偿安置方式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目前越南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方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x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县城周边郊区土地大量被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商品房建设,x县境内的农民逐渐失去赖以谋生的土地,失地农民群体规模呈继续扩大化趋势。他们为了寻求再就业的机会而涌入县城、周边县城甚至重庆市区,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既影响他们自身的生活状况、水平与精神状况,也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和谐和民族工作的开展等,同时也映射出民族自治地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占,失地农民问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进二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