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罗马共和国的城市被释奴占古罗马共和国被释奴的绝大多数,是古罗马共和国被释奴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鉴于古罗马共和国城市被释奴问题直接涉及到对罗马奴隶制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研讨古罗马共和国城市被释奴的产生、正确评价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已成为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囿于史料的匮乏,资料的欠缺,对古罗马共和国城市被释奴问题,国内史学界很少有人向津,有关此问题的著述与论文至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较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罗马研究中关于释奴社会现象的传统观点,即认为出现释奴就是奴隶制衰落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就罗马释奴及释奴阶层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复杂的社会历史作用,提出了新的观点。作者认为;罗马释奴阶层的存在与发展,不但不是罗马奴隶制衰落的表现,恰恰是罗马奴隶制加强的表现。释奴的存在与奴隶制的瓦解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3.
罗马共和末期和帝制初期,家奴和被释奴由于和主人关系密切,往往作为主人的亲信参与罗马的政治斗争,在罗马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较而言,被释奴要比家奴的影响更大,他们有些被权势人物和帝制初期的元首委以重任,甚至担任重要官职。  相似文献   

4.
作为奴隶社会的一个反常现象,被释奴问题一直是学人好奇和关心的话题。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罗马的释奴现象更为突出。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被释放原因及其以后发展的了解,以期增加对古代罗马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以后,罗马已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罗马霸权的确立,罗马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与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充分暴露和日益尖锐,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灭亡和军事独裁帝国的确立。本文仅就这几对矛盾及其具体的历史事件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两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和斯巴达克起…  相似文献   

6.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和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奴隶与农奴的纠葛”问题。多数学者只承认古希腊雅典型的奴隶和古罗马意大利型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奴隶”)是奴隶,至于古希腊斯巴达的“黑劳士”(Helots)是否为奴隶,古罗马帝国晚期普遍出现的拥有“彼库里”(Peculium)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授产奴隶”)是否为奴隶,古史学界就有种种不同的意见。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王毓铨和郭沫若两同志曾为“黑劳士”的身分问题进行过争论,郭沫若同志称之为“奴隶与农奴的纠葛”。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古史通报》开展关于罗马奴隶占有制崩溃问题的讨论时,在确定拥有“彼库里”的奴隶即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至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高庋发达、繁荣的时代,是上古世界奴隶制发展的新高峰和最高峰。这一发达型奴隶制的特点是:奴隶来源宽广,奴隶数量最多;奴隶在生产事业、经济部门、政府机关和家庭中被广泛使用;在它的中心区和经济总结构中,奴隶制简单商品经济居于主导的地位;奴隶反抗的规模大,形式多等。本文认为,只有生产事业发展到商品经济为主的水平,才能容纳大量的奴隶劳动,奴隶制才能进入繁荣阶段;不承认罗马商品经济水平高于古代东方和古代希腊国家,是一种从偏见出发的片面观点。罗马发达型奴隶制的成因主要是:罗马以改革调整了内部矛盾,以致基本能一致对外;共和体制发挥了政治家治国的积极作用;罗马的国家政策顺应了从小农自然经济为主向奴隶制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转型的要求,使转型阵痛没有严重损伤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8.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共和国末期。这次大规模的、发生在意大利本土的奴隶起义,自古代起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马克思称赞斯巴达克“具有高贵的品格,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的代表”,列宁认为“斯巴达克是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对革命导师的这些评价,斯巴达克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也和历史上无数次的奴隶起义一样没有获得成功。这是由于奴隶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要求提出和建立代表奴隶阶级利益的新的社会制度。因此,必然要归于失败,这是一条不以人们  相似文献   

9.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商业在内外贸易、货币金融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原因与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征服战争的影响和统治阶级的政策推动密切相关。城市众多、奴隶成为商品和金融贵族势力强大是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和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奴隶与农奴的纠葛”问题。多数学者只承认古希腊雅典型的奴隶和古罗马意大利型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奴隶”)是奴隶,至于古希腊斯巴达的“黑劳士”(Helots)是否为奴隶,古罗马帝国晚期普遍出现的拥有“彼库里”(Peculium)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授产奴隶”)是否为奴隶,古史学界就有种种不同的意见。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王毓铨和郭沫若两同志曾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追求自由的道路可谓是一路艰辛。即便对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一部分受到奴隶主垂青的奴隶来说也不例外。进入19世纪以后,黑奴获释从最初只需奴隶主同意即可到1820年法令进一步要求得到州立法会的同意,黑奴获释的条件越来越高。但有的奴隶主还是忽视法令上的严格规定,允许一些黑奴自由生活。尽管这些黑奴在现实生活中能享尽自由人的所有的权益,但终因其自由在法律得不到认可和保障,所以他们只能是半自由黑奴,只能处于既是自由人又不是自由人、既是奴隶又不是奴隶的尴尬的社会地位之上。  相似文献   

12.
产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和私有两种因素,是从公有制社会到私有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的两种形式:劳动奴隶制和家庭奴隶制与农村公社的大体消灭和大量存在有关。在奴隶制社会里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公社,战败的农村公社沦为集体奴隶,并有中央专制政府居于其上,这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罗马奴隶社会本身没有出路,取代它的封建社会所以充满生机,是由于灭亡罗马的日耳曼人处于农村公社阶段,他们将农村公社的精神带到封建国家里。农村中的公有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他们的技术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建立新型的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巴比伦法典和秦汉法典的分析,发现古巴比伦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家庭私有奴隶制阶段,其奴隶基本上来自外族和债务,国家对本族奴隶的数量要求不大,法律处死罪犯而不是沦为奴隶,无株连罪犯亲属为奴隶法。秦汉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高级阶段———国家公有奴隶制阶段:除了公民家庭使用私有奴隶外,奴隶制帝国还大量使用公有国家奴隶。国家奴隶来源部分为战俘,更多的是帝国刑法将犯有不同程度罪行的公民沦为不同级别的国家奴隶,没有像巴比伦那样大批处死罪人。为了防止奴隶逃亡,两河流域和中华文明奴隶社会都通过发型和肉刑给奴隶打上识别记号。秦汉国家的严酷的奴隶制法律加强了国家和君主的权力,获得大量的最低成本劳动力,由此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国家水利工程和征服战争。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1世纪罗马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因主要是巨资的积累和奴隶的劳作与元老、贵族和骑士的投资以及帝国东西行省间的商业往来.其特点表现为土地所有制与生产性的巨大变化和庄园生产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奴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战俘奴成为劳动的主力军;金融业和高利贷业跃居古典社会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雅典,奴隶在银行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可以从事重要业务,还能以租借的方式经营银行,甚至可以籍此获得释放。奴隶在银行业举足轻重地位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怒火烧干了泪水, 铁拳能把旧时代打碎。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 我们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我们的先辈。从这珠光宝气的地主庄园, 到那画凤雕龙的帝王宫殿, 哪一处不是他们的垒垒白骨, 白骨垒垒? 看一看这收租院中妻离子散的惨景, 想一想那奴隶主墓里披枷带锁的人殉, 哪一处没有他们的血泪斑斑, 斑斑血泪? 人类文明,奴隶创造, 历史道路,奴隶开拓, 哪是甚么“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 请站在这里, 举起你的拳头, 面对着奴隶们的群像宣誓。这哪里是泥塑, 明明是历史的证据。双目失明的老爷爷, 颤抖地拿着小孙女的卖身文契, 这就是孔老二的“仁义”; 无依无靠的寡妇,  相似文献   

17.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奴隶制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悲惨遭遇以及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重现了黑人奴隶的血泪史。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极度渴望解脱,向往自由。在没有尊严充满压迫的日子里,获得自由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和目标,为自由而活着是他们普遍秉承的生存伦理。同时,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对亲人的爱无法正常地表达,导致黑人世界的家庭伦理走向极端化。通过对黑人奴隶的伦理异化和道德困境的刻画。莫里森表达了其倡导黑人民族摆脱伤痕累累的历史,重新建构民族文化,寻求伦理回归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汉代社会中,奴婢的大量存在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晚期又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奴婢即奴隶;一种意见认为奴婢不是奴隶。解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出土的一些文物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古代殷商、西周社会,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既无任何私有财产,也无正式的婚姻和家庭。他们是奴隶主的财产,在奴隶主权力任意支配之下他们被当作牲畜一样来买  相似文献   

19.
奴隶的生死     
《阅读与作文》2008,(3):64-64
古罗马的奴隶命运十分悲惨,而奴隶主视人命为草芥,还想出种种处死奴隶的花招来取乐。 这天一名奴隶被巨大的石块压在身上等死,他在奄奄一息中对刽子手说:“求你给我一个痛快吧!你可以再用大铁锤使劲把我一锤打死。如果我能活下去的话,就把我放了如何?”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场,从而保证了罗马奴隶制向其顶峰继续发展,为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深入地分析凯撒征服高卢的作用,不但是正确评价凯撒的历史地位所必需,而且,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认定征服战争对罗马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联系,进而对罗马奴隶制的兴衰规律有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