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公路交通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公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它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与治理.本文分析了陕西公路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公路交通灾害的基本概念,研究了基于人、车、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公路交通灾害的致灾机理,构筑了公路交通灾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日趋加快.伴随着人类改造人居环境的种种努力,各种灾害现象日益加重,愈来愈严重地妨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灾害预防和应对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等必须切实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该文以现代中国灾害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以期能够为促进和完善国家的救灾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生存目的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发展和周期性过程.它作为逻辑动因,推动实践活动形成由探索实践、创造实践、变革实践和生产实践构成的实践活动动态结构.实践活动的周期从生存目的开始到生存目的实现,周期性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和重构着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阐述了建立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灾害,分析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保障大陆桥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绿色大陆桥理念,共建生态文明;建立大陆桥区域环保共同体,保障陆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属于精神活动领域.就内容而言,原始宗教信仰反映了人类关于自身生老病死及其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客观现象;就形式来说,原始宗教信仰显然是充满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处处体现出非科学的特征;至于性质,透过荒诞离奇的形式,原始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人类关于与生存问题有着直接关系的社会、自然环境客观因素的朴素科学认识.这样的认识同样适用于对自然崇拜的把握.只有那些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于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才会进入到其信仰和崇拜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与佐证。人类的这一生存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进化。在科学技术张力的作用下,人类的实践活动经历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到以智力劳动为主的转换。这一体脑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转换,不仅表明人类生存方式的发展进化,而且凸显出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人类生存方式的这种进化,学会学习化生存。  相似文献   

8.
灾害与经济关联分析及减灾经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生产力布局又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对灾害的影响都在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中必须树立减灾就是效益的灾害经济观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可能降低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致灾效应;努力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降低社会经济的易损性;逐步建立以灾害保险为主体的综合救灾补偿保障体系;大力开展灾害经济区划工作,将减灾防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题刻、碑记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跟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古到今,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同洪水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古代埃及人民,在与尼罗河洪水灾害的斗争中,发现天狼星出现,就预兆尼罗河洪水期即将来临,进而按照天狼星的出现与隐没,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从而奠立了人类早期的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着这样光辉的古代文化.从很早的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四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与洪水灾害的长期斗争中,谱写了悲壮史诗.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人类深刻反省自身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经济活动的首尾相顾,既是循环经济的实质性问题,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长远之计.文章就如何实现首尾相顾的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然的消极贡献产生人类经济活动,自然的积极贡献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自然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正在逐渐变成一个人化了的世界。人类的福利水平越来越依赖于人自身的经济活动能力及其产出水平,灾害、贫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逐渐远去,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环境质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逐渐改善。GDP核算理念是对人及其需要的多样性的尊重,超出法律用任何一种标准或任一群体的偏好将经济产出区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不仅是很困难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缓解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是放慢资源开发而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现行GDP进行绿色调整的主张至少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 ,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 ,还应 :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 ,必须注重减灾 ;2 )重视城市灾害防御 ;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4 )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综合减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在自然灾害预测、防灾、抗灾、救灾等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管理措施使生物的减灾作用得到系统整合与效应强化,可改进减灾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该文从自然规律、变化与人类愿望、需求的联系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灾害与生物减灾“行为”的本质;提出了基态(原态、第一态、自然态)、中间态(第二态、影响态)与结合态(第三态、控制态)的生物减灾作用管理理念,以及第一态零干预,“无为而治”,第二态软技术干预、间接调整,第三态组织、控制的技术途径。文章同时提出了时空结构中以周期性瞬态为参照的自然灾害生物应变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相似文献   

16.
重庆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认为人为因素在地质灾害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为地质灾害也成为重庆地质灾害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在地质灾害形成过程中作用方式的分析,归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风险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国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过程;以山东地区的旱灾为例,分析这一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通过历史与国际经验的介绍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非收费公路可持续发展中的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公路资产的属性分析及公路资产的价值管理研究入手,指出了我国公路收费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对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投入的公路建设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对收费公路进行战略结构调整,提出了将公路按照经营性公路、收费公路和公益性非收费公路三大类公路资产划分,并进行分类管理,以及采用会计学上的资产价值确认方式,对公益性非收费公路资产进行确认,并通过非收费方式实现其价值补偿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了前朱家山石灰岩矿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讨论了由于以往矿山不规范开采活动而造成的土地占用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灵璧县城镇发展规划,本着"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设用地工程、道路工程、水塘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植被绿化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后其减灾、经济、环境等预期成效,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