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基本原理同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因而,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基本原理是其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艺伦理思想是其重要来源,同时,批判借鉴了西方文艺伦理思想的积极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情节与空灵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及其孩提的天性,长期以来,中外儿童文苑始终向往故事情节的传统魅力,始终把情节的趣味性视为一条不可更易的美学原则.但是,改革开放促使西方现代文艺观念登陆中国之后,少年儿童的阅读兴味和作家对于生活的审美标尺相应发生了巨变,造成昔日传统文艺现向新文艺观的嬗变,造成儿童小说从注重情节向淡化情节的转移,造成文学空灵美现象的额频发生.昔日那种形式单一、表现手法陈旧和艺术风格呆板的弊病,终于透过作家们的创新突破而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3.
英美新批评是在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文坛并在80年代登陆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但是新批评的细读更多适用于短篇叙事作品和诗歌散文,当它面对中长篇叙事作品时其有效性则会大打折扣。当我们以反讽为中心分析韩少功的中篇小说《报告政府》时,会发现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前后变化很大,在结尾处甚至出现了反讽的失落与张力的耗散。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说明这部小说是失败的作品,相反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国叙事具有与西方文学不同的特质与传统,绝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小说理论来套用中国文学;中国文艺理论界应当创造自己的叙事理论与文学评论体系,而不应把中国文坛变成西方理论的实验场。  相似文献   

4.
先锋小说后现代意味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是受"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从共时的角度进一步观照了先锋小说在"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后现代性审美特征生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先锋小说在文本叙事层面的创新与变革,并考察了先锋小说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在精神向度和文化渊源上的联系,从而把握先锋小说在西方语境影响下为开拓文化审美所做出的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严复、夏曾佑合著的《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可称之第一篇具有近代化意义的小说美学专论。夏曾佑独撰的《小说原理》 ,也是近代“小说界革命”重要的小说美学论著。严复和夏曾佑的小说美学思想涉及小说的本原、审美特性、审美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既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合理内核 ,同时又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文艺“经世致用”精神 ,不仅对“小说界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也对中国小说美学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和军 《南都学坛》2010,30(4):53-56
新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具有革新思想的意识流小说作家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在文体样式、艺术技巧上打上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但从思想主题、反映内容上来看,更多地体现出作家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努力。不仅如此,新时期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改造,凸显出一种"西体中用,以我为主"的民族化的努力。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最初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批判和国民劣根性等问题的探寻和思索,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论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是指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政策问题背后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许多重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艺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  相似文献   

8.
蔡文甫的小说融合了中国古典小说、现代文艺与西方小说的多种元素。在小说技巧上,蔡文甫融入了戏剧、电影重矛盾冲突与古典小说重情节设置的结构艺术,善于设置层层推进的极限情境;受西方现代小说、台湾当代作家以及自身对哲学、心理学的兴趣影响,蔡文甫重视心理描写与复杂人性的深入挖掘;从思想内容来看,蔡文甫对善良人性的真诚呼唤,对背信弃义、重利忘义的讽刺和鞭挞,使得他的小说现代主义意味减弱而古典主义意味增强。蔡文甫借现代小说的结构与技巧元素,编织的依然是以传统道德为旨归的具有古典情怀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郝岚 《东方论坛》2004,(1):72-77
哈葛德的冒险与神怪小说是林译小说中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品,正是这些通俗小说成为中国新小说的效法对象.林纾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序跋实现了译者对原本的干预,忽略了西方冒险与神怪小说中的个人主义因素,特别突出中国传统中所缺乏的"贼性"与"盗气",将西方人炫耀种族优势的小说作为抵抗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武器.但正是这一点.凸现了他意欲在屈从于西方话语之后获取攻击帝国主义力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写作精神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精神和西方史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在叙述方法和艺术标准上以文学本位观念为出发点,他的文学史研究是带有史学精神影响痕迹的对文学发展进行自主叙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恶魔到天使——论靳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以早期爱情题材小说,以对负心女性的谴责为主旨.不仅为其整个创作奠定了极端情绪化的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创作观。恶魔般的女性形象,在其小说中一直挥之不去,靳以也曾赋予女性一种全新的面貌,即以忧国忧民、鼓动宣传为使命的纯洁少女形象。《前夕》中还出现了静宜这样自愿放弃个人幸福、甘为家庭奉献的人物.既是作家的自我影像.也是坚守个体岗位的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余国松先生的散文集《半醒人语》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传统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痴迷”的人生态度;对现实丑恶以嘻笑怒骂、装傻充愣的“狂态”表现其痛心疾首之情。美学风格上的“恢诡谲怪”,文体上“散文小说化”较成功的尝试,语言风格上的文白交错相糅等,是这部散文集的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文化,他以著书或译书的形式实现"对外讲中"的目的。本文以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为例,分析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翻译策略,以期对今天的对外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他将大量的比喻运用在<水浒传>评点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其评点中的比喻运用的情况及特点分析,指明了比喻对小说评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文学以其独立的文学创作姿态给现代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京派"文学中见到的乡土特色、人性关怀和文学审美的个人化追求,在沈从文的创作中都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或者说,沈从文的创作为"京派"文学确立了基本的格调与范式。  相似文献   

19.
绿原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人,现代诗追求复杂的内蕴和复杂的表达。中国现代诗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诗,但不能简单地追随与模仿,应从自己创作实际出发进行借鉴和吸取。绿原从自己四十年代就形成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现代诗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从“复杂的象征、暗示”,“智、理的表达”,“挖掘内心”,“史诗视野”几个方面展示出他融化现代诗艺术的创造性的匠心。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