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家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居民的必然选择.审视道家旅游观,其中包含了"回归"、养生、追求天人和谐等乡村旅游元素.阐述道家思想中蕴涵的乡村旅游元素,现代乡村旅游勃兴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开发现代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2.
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阐述道家思想体系中可适用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无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文化精髓。结果表明,这些体现了现代管理的辩证谋略、适可管理、首重“治人”等思想,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道教旅游观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哲学的独特贡献,论证了道家、道教旅游观与现代旅游文化惊人的契合,道家道教旅游旨趣与现代旅游本质的统一,提出道教旅游观对于现代旅游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解决现代旅游的困惑有启迪作用,它暗含了未来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皖北是道家文化发源地。丰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道家文化旅游资源。把道家文化旅游资源翻译成英语,是时代的需要和皖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道家文化旅游资源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表达方面的问题,从实践出发,以词汇的翻译为切入点论述:道家文化旅游资源的翻译,贵在对道家思想的深入领悟,贵在意译,而脱离文本本身的窠臼,达到意义上的"信、达、雅"。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它对现代科学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远,在此背景下,对道家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作了现代诠释,并探讨了其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因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弊病,使道家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定范围内具有了现代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家思想立足于①人与自然②人与他人(社会)③人与自身心灵的矛盾冲突的协调与缓解。道家思想的以上三个层面可以被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吸纳进来,却不可奉为柱石  相似文献   

8.
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道家思想,当然对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在现代人旅游审美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在中国园林、道观和城市建筑上的体现。如由中国园林所体现出的虚静为本、以天合地、天人合一的理念,由道观建筑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物我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由城市建筑所体现出的主题鲜明、结构有序、人地和谐的理念。这种发生在旅游中的审美活动,有利于现代人树立热爱自然、和谐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忽视文化、忽视文化意境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本文通过对乡村文化意境的内涵、元素及其对乡村旅游重要性的阐述,结合乡村文化意境的影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进行分析,指出造就富有美感的乡村文化意境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尽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的路径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规模化经营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走出低层次竞争的困境,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的数量性与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途径。本文根据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经营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加快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尖锐,严重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政府行为和法律手段等强制性的解救生态环境的办法之外,人类能否寻求到一种自觉的、内在的解救之路呢?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信仰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伦理思想具有约束、教育和规范作用,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在客观上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作用。本论文在阐释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涵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整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及文化生态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传统乡村是人们的劳绩之地和诗意栖居之所。工业革命摧毁了传统乡村,催生了现代乡村旅游业,乡村日益成为一个商品化的旅游消费空间。寻求真实体验是游客的自然愿望,但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乡村文化变异,使其失去真实感和活力。文化生态旅游主张“文化生命观”、“均衡发展观”和“社区参与观”,并力求在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做到平衡,它可作为一条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的本质实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历史基础为人的亲土习性与心理结构、人对乡土的心理认同与回归诉求、乡村审美的历史传统与中国人的田园精神;其社会背景则包括现代生产与人性异化、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民族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与时空危机紧张。但是,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根性诉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然而人们对乡村根性价值仍表现出极为珍视的信念,乡村旅游需要在传统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中出现的一项新产品,是以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自然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最后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以期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道代表了人类的终极关怀。老子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使道获得了本原、本体和社会人生终极依托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建构了一座道的丰碑。道具有实有无形、超言绝象、混朴虚静、兼赅有无、独立永恒、自然无为的特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而非一般的物质或精神实体。它不仅在现代物理学面前表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人生价值,对现代人克服虚无主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探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是一个交叉性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体验等研究范畴,根据前述有关概念,分析归纳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这一概念。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空间构成,指出它是由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要素构成的,同时分析这一空间构建主体与构建过程。根据空间构成要素找出了乡村生态体验四种主要途径:乡村风光观赏、民俗风情体验、土特名产采种制作、乡村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这四种体验途径给旅游者在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以及逃遁体验等方面带来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19.
围绕徽文化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目前黄山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徽文化的传承,也能提升旅游品味,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黄山周边乡村能够将游、购、娱、食、住、行等旅游要素与徽文化相结合,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却相对匮乏。因此,基于徽文化视野进行黄山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已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和对我国思想、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幅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道理,又从个人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