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忽必烈在其先辈统一蒙古及灭金亡西夏的基础上,于1279年最终灭亡南宋小朝廷,完成了全国大统一。在元王朝统一管辖下,四百年来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振兴、强大起来,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内的民族大融合,也再一次出现新高潮。元朝大统一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是依时顺势推动历史前进的。忽必烈本人,在这惊心动魄的政治、军  相似文献   

2.
12 - 1 3世纪 ,蒙古族在成吉思汉时统一蒙古 ,到忽必烈时不仅统一中国 ,而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然而中原的经济、文化已是发达的封建经济、文化 ,这种文化的差异 ,迫使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但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统一中国前是实行积极的汉化政策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经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 ;李?乱事后 ,实行消极的民族政策 ,以民族歧视、保守落后为特点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1253年10月,忽必烈率领蒙古军亲征大理,经过两年的战争征服了大理地区,并统一了大理各部。忽必烈平定大理后,逐渐加强政治统辖,建立了云南行省,并采取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使云南地区呈现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兴盛的繁荣局面。这对于地方安定、国家统一、西南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及国内民族关系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均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廉希宪是我国少数民族畏兀儿族人,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他协助忽必烈取得汗位和统一全国,帮助忽必烈建立了各项典章制度。特别是对克服蒙古原来的杀掠政策、减少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二、元明清时期的草原文学公元12O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军联合灭金。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版图。元代的疆域,史称“北逾明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乙。)实际上是东、南到海,西到新疆及以西,西南包括西藏和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游牧民族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发展到力量最强的时期。蒙古最早见于《旧唐书》之蒙兀室…  相似文献   

6.
忽必烈在蒙元史上是个令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之一。自成吉思汗以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由忽必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在元朝开国史上,他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鼎新革故,推行汉法;安业力农,改革币制,都为元朝的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无愧为我国13世纪蒙元史上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7.
广笑府     
《可乐》2010,(6):79-79
歪戴帽子 元时,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胡石塘头戴棕皮编织的帽子,稍有歪斜。忽必烈问他所学的是什么,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  相似文献   

8.
1258年,蒙哥汗因进攻南宋的东路军无功,改命忽必烈统率东路军。1259年7月,蒙哥汗在四川军中病死,忽必烈在军中闻讯,并得到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图谋即大汗位的消息后,即匆忙与南宋约和,赶回燕京。1260年3月,忽必烈在一批宗王大臣的拥戴下,于开平宣布即大汗位,5月,阿里不哥也纠合一批宗亲旧勋,在阿勒台驻夏之所宣布即大汗位。双方因而展开激烈的战争,至1264年7月阿里不哥失败,被迫归降,忽必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忽必烈登大宝后,使其得以摆脱蒙古贵族中守旧势力的牵制,按照他统辖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述了忽必烈和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结交的复杂过程,并试图对忽必烈当时为什么要选择与八思巴联合,他们与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噶玛拔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一新的阐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十三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在中国建立的元王朝(一二七一——一三六八),是一个蒙古贵族和汉族大地主互相勾结,残酷地剥削压迫各族劳动人民的封建王朝。人民所受的苦难极为深重。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在这近一个世纪的黑暗岁月里,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盛极一时的元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就是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冲垮了的。元王朝自忽必烈死后,日趋腐朽没落。忽必烈以后的继承人,抛弃了忽必烈坚持统一进步、反对分裂倒退的革新路线,大大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土地集中的现象日益严重,蒙古贵族和汉族大地主强占民田,进行土地兼并。有一家贵族占田竟达三十二万五千顷  相似文献   

11.
1241年窝阔台驾萌后,忽必烈开始出现于历史舞台。由于忽必烈的父亲拖雷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却为人们所忽视,所以就出现了忽必烈在蒙古历史上扮演次要角色的局面,几乎没人能预见他最终会成为蒙古领土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但在众人之中,忽必烈那极富才能和智慧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却预见到了这一点。她对她的四个儿子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并献身于他们的事业,最后她的四个儿子都成为蒙古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20日至24日,元代社会文化暨元世祖忽必烈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天津、石家庄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元史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元代政治、社会、文化及元世祖忽必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秘书机构 1276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建成了统一全国的元皇朝。元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取法宋朝制度,建立了庞大的行政机构。在全国大小衙门里,设置了一套秘书机构,担负起草文书和保藏文卷的工作。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名称,有些也与唐宋时相  相似文献   

14.
元代,以儒治国是其一项基本国策。忽必烈汗为巩固其汗权,“行汉法”、重儒士,备一代之制,成一世之大业。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元代以儒治国之策,即“守成者必用儒臣”、“行汉法”必用儒臣、元初儒臣之作用。本文用较翔实的史料论证元初儒士们,在忽必烈大力推行“汉法”中,云集其周围,出谋划策,使忽必烈实现统一大业。儒士们有了用文之地,发挥才智,名垂史册。元代的以儒治国的政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忽必烈薛禅可汗从至元四年到至元廿二年(公元1267-1285年),历时18年营建元大都,使其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执政期间,忽必烈薛禅以非凡的胆略正确处理了历史上凡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地区后所遇到的三大矛盾,即民族、宗教和游牧与农耕文化的矛盾,使元大都在初、中期出现了民族融合、宗教自由、文化发达、商业繁荣、国际贸易活跃的局面,给中华文明输入了新的血液。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和宫殿建设水平凝聚了中国各族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对中华民族的建筑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涮羊肉     
《阅读与作文》2011,(9):15-15
大约700年前,我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大汗率领大军出征。  相似文献   

17.
拥有人口七百二十万的中国回回民族,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遍于神州包括台湾在内的三十个省(区)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先后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临夏、昌吉回族自治州、还有化隆、张家川等七个回族自治县。追溯回回民族的形成史,事实上是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才开始,成吉思汗西征胜利之后,旭烈兀攻陷了巴格达(1258年),大批的中亚细亚各族人以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签调中国内地,编入了“探马赤军”,随着忽必烈参加了统一中国南北的战争。从公元1273年起,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才长期地、世代相续地留居中国内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统一,征伐南宋的过程中,元宪宗蒙哥的突然去世造成蒙古朝廷内部的权力真空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夺位危机。以廉希宪、郝经、商挺、董文用等人为代表的色目、汉族大臣力促忽必烈果断中止南征,挥军北还,攘取皇位,并对相关事宜做出严谨周密的安排处置,衷心翊戴辅佐忽必烈成为一代杰出的封建帝王。而他们当时对此事件的奏报议论以及其他作者稍后对上述人物、事件的叙述纪录也就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和出色的政论散文。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的传统的伦理思想发展到元朝并没有削弱。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地位,忽必烈不能不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本文从“尊儒学,重礼治”“崇佛教,促治心”“朴实无华,居安思危”等方面,论述了忽必烈的伦理思想。这也正是元朝时期蒙古族伦理思想的新特点、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月21日,扬州市城北公社新民生产队出土一方元世祖忽必烈手下的黄金符统军总管彦弘的墓志。这一墓志是扬州已出土的元代四块半墓志之一,上载彦弘为山西东平人。由于其形貌出众,作战勇敢,受到忽必烈的赏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