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买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1]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指标就是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如西南民族地区75%以上的人口就集中在农村社区.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扶持力度”.[2]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反贫困中的政策、领域和作用等方面,而对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贫困问题的研究甚少.这不仅制约了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因此,本文从民族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来探讨其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贫困问题,以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地区在五普时即已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这是继该地区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贫困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又出现的人口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和可能将要产生的负面效应无疑会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口安全环境建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又因区域文化、生境等客观存在,其失调特征与原因有着比汉族地区更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呈现出民族种类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多样等特点。西南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与国家的安全、稳定及人民共同富裕紧密相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重视、学界关注。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支持研究、发展历史和民族关系研究、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保障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是与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较,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尚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宜从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立法、守法、执法等方面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工作,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事关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外社区报的办报经验,积极兴办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报,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以及开拓媒介市场的有利举措。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政策、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对信息需求、社区成员的同质性特色以及报业的差异化竞争,为兴办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报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实现民族乡村社区报的可持续发展,一要遵循本地化低成本原则;二要对报纸正确定位,彰显和民族文化特色,培养受众资源;三要构建多元筹资机制,确保办报资金。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之一。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探索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区域,完善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的特点及生育政策,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成效和影响,提出了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建设新型婚育文化等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高低的重要体现和结果,它不应是个悲观或沉重的话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人口基数、转变时间、经济发展等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与全国相比,云南省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具有滞后性和后发性特点。人口老龄化从人口的角度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多民族地区乡村民族社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民族社区的建设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快民族社区的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而我国的民族社区又主要集中在西部贫困地区,有的民族社区还处在深度贫困之中。因此,应当加强民族社区的制度发展研究、关注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及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探索其发展模式;同时,还必须研究民族社区的文化发展。因为,民族社区的村寨文化,不仅是民族社区精神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表征,对于加强社区成员的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战胜贫困、实现社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健康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在国内,健康旅游潮流涌动,已经成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温泉、森林、湖泊、山地、多姿多彩的民俗等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健康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多民族的保健、康体等自然疗法为健康旅游提供了丰厚的题材。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健康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云南少数民族健康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建立本地的健康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利益性社会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形态。民族地区农村的非利益性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系统分析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成因,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50多年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内外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应该注重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一种现代型的社会秩序及其维持机制。只有形成以理性为基础的多向互动关系才能满足这种变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促进理性的多向互动关系发展,应注意强化社会的规范制度化建设、增强社会的组织化建设和促进沟通协商渠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分别从地级市、县、乡(镇)、村四个行政层次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现象和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数据,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人均耕地以及农村自然条件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流动与迁出地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之间遵循一定规律,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根据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迁出影响的分析,农村劳动力派出对农村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对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指出农民的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思想。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一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