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源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孤岛"困境,特别是解决传统思想增值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为了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全面育人效果.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问题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举措.该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及教学实施,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该文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从课程大纲的调整、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从"思政课程"建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转变,如何使每门课程都能有效发挥育人作用、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深入开展并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改革给《美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使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进而达到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高职数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有时间、内容、课程方面的优势.提出以文化、哲学、应用、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深挖思政元素,通过情景创设、提炼升华、实践应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安徽中医药大学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工作,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思想政治作为核心因素并突出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育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进行引导,准确理解"产出场景制导"和"输入促成产出"两个关键教学理念并按照实践教学案例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和产出导向法相互融合,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共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最终促使思政教学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视角,随之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深度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基于教学设计的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路径,研究旨在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政元素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探索完成专业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查询和获取思政教育知识点,得到相关信息,从而完成任务,使专业任务和思政任务紧密结合.以《电工学》课程中的两个设计实例为例,进一步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两个实例已在教学中经过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0.
"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是从课程观的角度做思政,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念的引领有机结合.高校影视创作类课程具有丰富的"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资源,挖掘其思政内容、发现课程育人重心、思考育人资源如何更好地融入课堂,实现无缝衔接,对当下"美育""德育"融入式教学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微电影创作课程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德育""美育"融入《微电影创作》课程的路径,以期在微电影创作课程当中逐步实现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1.
《种子学》的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种子和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体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将结合《种子学》的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中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情怀观的有机融入作一些有益探究,为专业课教师开展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相比较本科生群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来自专业课程的课堂以及导师的言传身教.为此,加强研究生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课堂的思政建设意义重大.以研究生专业课程《机器人系统技术》专业课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探讨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如何有机融合,可为同类研究生课程的课堂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创新,其目标是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让有形的知识传授和无形的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类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该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通过阐述《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梳理出《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现状以及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化工系列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贯穿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实现我校"五有三能"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结合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介绍了提高专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途径,探索了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并挖掘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介绍了本课程部分课程思政案例,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计算思维》作为一门大一新课程,在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尤为重要.该文对课程思政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思维》的课程思政现状和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协同思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者协同开展《计算思维》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搭建计算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互动平台以切实推行二者的协同育人.研究期望为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担当和面临的内涵建设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明确、引领作用不充分等现实挑战,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健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绩效考核机制建设等推进路径,以期为目前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与专业课同向同行,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基础课程,该文探索了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深化《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施措施.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的哲学要素、价值引领作用、电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基于杰出历史人物的课程思政方法,以及结合教师自身魅力进行课程思政等,深入分析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思政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郑州轻工业大学《烟草原料学》课程组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政策、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理念、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科学故事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将思想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由我国学者根据采矿工程实践需求与特色而自主创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矿压"知识分析解决采矿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服务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结合课程的属性特色、行业背景与发展历史,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思路.研究认为,应深入挖掘课程在发展传承与创新实践过程中所涵养孕育的丰富课程思政元素,重点梳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对应关系;重塑设计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植入迁移路径;系统构架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量化评价体系,指导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