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河南开封一书香门第添了个男孩,取名章樾。此人先是入选京师国子监,后去湖北任知县,再后调至盛京,办理东边一带垦务。至光绪三年(1877年),受人举荐而以试用知县名义前往桓仁建县,三年后实署,成了桓仁历史上的首任县官。彼时桓仁人烟稀少,  相似文献   

2.
程安平 《社会福利》2007,(11):25-26
救助工作向社区延伸,是"主动救助"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焦作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救助工作进社区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设施为阵地,以社区志愿者为资源主体,以企事业单位一帮一、多帮一为载体,以城市低保、定期救济、大病医疗基金及慈善协会定向资助互为补充"的救助机制,形成了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救助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的新格局,使社区未成年人预防和回归安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付世明 《学术交流》2008,(2):107-111
波罗的海斯拉夫人与德意志人等在打击北欧海盗的过程中共同开辟了波罗的海商路,罗斯商人与汉萨商人的合作为汉萨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罗斯的诺夫哥罗德与汉萨同盟之间的正式贸易伙伴关系持续了200多年,双边的贸易真正达到了共赢,不仅活跃了北欧的经济生活、完善了国际法,而且使诺夫哥罗德成为罗斯国家面向西方世界的窗口,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罗斯的国际地位,也为汉萨同盟成为中世纪欧洲的共同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波罗的海商路巩固与加强的基础上.俄国开辟了白海商路,为开发巴伦支海与喀拉海沿岸资源、占领新地岛和北地群岛、征服西伯利亚以及增强俄国在北冰洋的战略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俄国与汉萨同盟的长期合作一定程度上振兴了德意志北部各邦的经济,但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可在客观上却为俄德两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晓英 《今日辽宁》2007,(5):28-29
"这种鸟名字叫做黑脸琵鹭,目前全世界仅有1400多只,春天它在辽宁庄河,秋季又长途跋涉飞到台湾台南县越冬,年复一年"。9月1日上午,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在沈阳喜收台湾高徒叶怡均。拜师收徒仪式上,辽宁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分析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实训的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发,结合的自身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应充分利用学院的自身资源来积极开展与引导实训,往往比单纯地把学生介绍到企业中去实训取得更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6.
宪法之下的天皇制虽然已经从战前的神权天皇制转换为现在的象征天皇制,但象征天皇制之下的天皇所具有的"神格"与"人格"的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日本宪政的解释中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突,依然对现今的日本政治与社会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天皇制对日本社会而言是一种仪式性、宗教性要素,由此不断地酝酿、强化历史地形成的民族性的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革命一词的历史哲学含义内在地含有目的论意义和不可抗拒性意义,不能把所有变革都称为革命,只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或本质变化的变革才能称为革命,革命的形式也不一定使用暴力.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革命观具有循环论和道德论的局限,而且造成了革命标准的模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的改革是一种非暴力意义上的渐进革命,但是其彻底性超出了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期,随着移民向北挺进的脚步,东北中部和北部的土地得到开发,辽河码头逐步向北延伸,大量的农副产品汇聚到辽河两岸,并顺流而下到达营口.同时,人们所需要的日用品也溯流而上.随着辽河航运的发展,辽河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东北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邹满星 《唐都学刊》2008,24(2):19-22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给文化的交融带来契机.绘画艺术在此时也与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女性为题材的仕女画达到高峰,创造出丰满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以丰腴为美"时代特征.这一风尚的形成有着生活安定、国力强盛作为社会基础,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是胡化风气浸淫下的审美时尚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莹 《唐都学刊》2008,24(1):55-57
在近代当代文学的"文化热"中,不少作家从民族远古的或者近代的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出现了民俗文化向纯文学的强有力的渗透乃至交融.当代作家文化意识的觉醒,使我们的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同时能以20世纪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艺术地把握显示的优秀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梆子老太>、<四妹子>、<蓝袍先生>等一系列作品便为我们展示了关中民间人生仪礼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12.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双肩挑"管理模式虽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管理效能,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不足之处开始凸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理顺教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推动人才评价体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双肩挑"向"一肩挑"的转变,是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副词"又"的语气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又"的用法很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加强反问"、"加强否定"、"表示转折"这三种语气用法可以作统一的描写,即突出对立关系,又使结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9.
董淑华 《学术交流》2006,(9):149-151
“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寡人”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并不是一个自谦的词,而是一个能够标明诸侯的等级和特定身份即他的“嫡正”身份的一个词。也不含有“少德”之意,“少德”之意的注疏,是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后,一些儒学大师以“温良恭俭让”为思维准则,主观臆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创作的要求,反映诗人的独特心理体验.语句的"重复"和意象的"勾连"是组诗语体风格的重要特征,它对增强节律、充分抒情,有序铺陈、推衍叙事,逻辑性地表达情感诉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产生特殊魅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