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吴艳冬 《社科纵横》2012,(4):214-2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多样性的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遗产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着重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的日渐式微或被过度地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依据文化遗产的特性走适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实选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上,要把文化传承作为评价产业化发展质量的首要标准,把促进社区参与看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和传媒的有力支撑,通过整合并做强文化产业链条,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传统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对当前传统音乐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和传承性是构建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的先决条件,同时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使其与传承学校必然地结合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正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保护、开发的创新性制度选择与制度模式.针对现行制度的不足,通过构建以传承学校数据信息库、教育部专项财政扶持制度、“校企共建”公益基金制度、传承人引进制度、传承人教学考核制度、传承学校评估退出制度、传承学校交流合作制度为内容的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以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矫正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极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需要公法强力介入,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属性的内在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要求和利益平衡的要求需要私法的适度调节,以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公法、私法互补共存的保护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翔 《唐都学刊》2023,(4):51-56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的体认与创造性转化,不仅是该流域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而且对于该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应深刻挖掘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在保护村落文化的同时,探寻传承发展村落文化的路径。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建立“活化”分层体系;以创意元素“活化”传统村落文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村民为主体,提升村民参与村落文化价值体认与创造性转化的积极性,以实现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颖 《社科纵横》2008,23(12):170-17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的现状,论述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探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规划制定的对策,重点探讨文化服务联动机制的构建及其适应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基层文化馆在这项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与完善,将保护工作与传统工作做到位,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乃至重叠,对其实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此外,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但是,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专利权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制度障碍,同时还存在着保护不全面、保护范围受限制等局限性。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在知识产权法中对其做出防御性保护规定,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特性,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积极保护,规定其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利益分享机制,并赋予专门部门以行政职权,对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2.
高亚男 《浙江学刊》2012,(3):208-213
本文以文化多样性视角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践,包括形成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等.通过江陵端午祭“申非”的案例,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问题,结合UNESCO珍贵经验,为我国的相关工作探寻一种实际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0):148-150
通渭县以文化自信为理念、以丰富创新为思路、以彰显通渭小曲艺术魅力为前提激发保护传承地方曲艺的自觉性;以全面普查和深入发掘及系统整理为切入,以走出去开放式交流展演为主打、以申报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提升、以搭建县有文化馆、乡镇有限公司、村有协会的组织体系为依托、以薪火传承传习培训班为载体,实现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渭小曲这一地方曲艺的保护和传承,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的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成效显著的可供大家参考借鉴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许多戏曲剧种逐渐失传,面临着丧失活力和独特性的困境。因此,对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稀有剧种二股弦为切入点,对黄河流域的戏曲文化进行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二股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演变特点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流域的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三江源经济、文化、交通的相对滞后性,使三江源地区的文化保护事业与文化产业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管理都较落后。如何合理、有序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立法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三江源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玉树地区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正在进行,如何有效的通过相关的立法和行政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调查三江源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方法,以期提高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的价值认识,从而提高三江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水平,发扬非物质文化在社会发展及经济中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彬彬 《社科纵横》2013,(12):122-127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在调研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该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构建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进行界定,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但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部分内容的进行保护,且在分别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对非物质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钟珂 《创新》2008,2(6)
京族"哈节"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当地政府作为亮点来发展旅游业。但是,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京族独有的民俗文化传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贤文化的地域性、 崇善性、 亲缘性和政治性特质并未随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奠定了其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乡贤文化资源、 赋予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创新乡贤文化宣传载体、 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以及完善新乡贤参与机制等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乡贤文化,进而发挥其在重构乡村文明秩序和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俊霞 《社科纵横》2010,25(8):135-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兰州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点,挖掘和保护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持兰州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增强文化实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