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要要素.依据德育视域下的网络素养内涵,建立了n个指标观测点,对沪上61所高校的384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沪上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总体良好,其中,网络道德认知得分较低,仍需进一步加强;各个网络素养指标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网络安全法规认知是各个素养指标的基础;网络素养情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调研结果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关系密切,志愿服务能够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职业认同,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格外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高职院校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何翔 《社科纵横》2013,(2):279-280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已经随处可见。当代的大学生充满了激情和对新事物的好奇,他们会迅速的融入到网络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4):150-155
网络舆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教师观念陈旧,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手段单一;校园主题网站德育效果欠佳;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筑网络教育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博客建设;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化素质等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3):164-169
随着手机4G网络及客户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已成主流。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课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越发凸显。在内容方法、教育者媒体素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此,高校要积极利用机遇、改进不足,发扬优势、应对挑战,通过建立主阵地、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者媒介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创新教育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四方面的创新战略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文昇 《社科纵横》2007,22(11):170-171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网络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网络中传播的各种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需要教师和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资源,对相应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12):165-168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社会实践根植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顺应时代历史潮流,贴近当代大学生独有的思维习惯、生活行为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大众的机会。本文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路径进行研究,充分利用这一途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拓宽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我思想水平与实际能力,使实践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