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探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挖掘思政和能力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机场信息管理与控制》课程将素质目标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考核方式,积极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了基于微项目翻转课堂的多元融合教学模式.该文对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实现机制、既有成果、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教与学融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融合、过程考核与课程考核结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多元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在线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有效激活中医药文化基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该文以动物类中药鉴定项目《奇妙的中药动物园》微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探索高职中医药类专业课程在线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是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在专业课程中以生搬硬套、整堂灌的方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该文以《中药炮制学》教学为例,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炮制理论与操作,又能将精益求精和依法守规的工匠精神贯穿教学始终.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各项工作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高校课程思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指导,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思政教育为牵引,对各类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实施合理、系统的融合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入手,对比分析了疫情前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的差异,并以《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为例,提供了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方案,通过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系列化与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电气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的定位,设计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分别从课程的发展历史、专业知识点、专业领域的科学家、时代楷模和教师个人经历等角度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掘出多个思政教育的案例,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电机、电路等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财会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课程目标相融合,分析财会类经济法特点、确定改革内容和重点,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要求,从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课程考核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优化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工作,同时还要格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内容来构建协同创新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该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学前心理学》做了简要概述,然后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学前心理学》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学前心理学》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线上教学应运而生,本课程结合了OBE教学理念,更好地从结果导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该文简述了OBE教学的概念,介绍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学情背景,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线上教学的中药炮制技术数字化平台.分别从课前引导、课中检查、课后在线复习、教学反馈等方面,开展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应用和实践,对疫情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效果进行利弊分析,为其他相关课程的线上课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双创"背景下,机电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推动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对工科其他专业类课程与思政的协同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针对机电类课程,从统一理念、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校企协同育人四个方面提出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实践尝试,包括:疏通引导做到思政润物无声,应和智能制造2025和双创背景的创新设计和多元化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产教融合和多样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科特点、专业课程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特点等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育人.通过《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行业自信显著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显著提高,政治素养、爱国情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2.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
袁忠 《探求》2018,(6):104-107
传统的"新闻无学"这一命题是从新闻的写作规范、编辑方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而上升到社会人生人性的体验和人文学科的内涵传播这一角度,新闻学是有学科体系、学术意蕴、学问素养的。从新闻理论看新闻有"学";从新闻教育看新闻有"学";从新闻从业者看新闻有"学"。传播活动也同样是需要深厚的人文性、学术性、思想性来支撑的,《读书无新闻》就是这样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业者应具备广博学识和坚实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吕乃基 《创新》2016,(1):40-46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指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归属上的模糊,以及从业者本身在社会归属上缺乏根基。在学科上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以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以研究和参与这一发展道路为己任,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定位。独一无二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不是出于思辨哲学的形上偏好,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道德文明和道德哲学发展的诸历史哲学形态.孔子开辟的道德强势话语下伦理优先的"中国传统",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智的德性"高于"伦理的德性"的"西方传统",都经历了历史哲学的三期辩证发展,它们在现代都遭遇到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矛盾.与西方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不同,伦理-道德悖论、伦理-道德二元对峙,是这一矛盾的中国形态.它表明,中国道德哲学与道德文明已走到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其历史哲学前景既不是传统性的"合",也不是现代性的"分",而是伦理-道德生态的辩证建构.伦理-道德生态,是其历史哲学的现代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曹凤霞 《学术交流》2003,(11):140-143
“曾经”、“已经”的语法意义:可以表示时间,但它们更主要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时态(体貌),而且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当它们不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既表示时间又表示时态;当它们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只表示时态。“曾经”表示曾然态,“已经”表示已然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