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1世纪初南亚地区形势错综复杂。一方面,不稳定因素增多,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南亚地区及周边安全环境,对我国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度,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为扩大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南亚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总体上朝积极方向发展的同时,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严重地制约了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影响了南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为紧邻南亚的大国,无论是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南亚国家利益出发,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政策,积极推动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南亚国家应对各种安全挑战,开展与南亚国家的安全交流和合作,支持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维护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3.
南亚宿敌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将阿富汗视为增加各自战略利益的筹码,为此印巴两国长期在阿富汗进行对抗与争夺,这不仅加剧了阿富汗国内的动荡,使得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地区方案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给南亚地区安全增添变数.印度和巴基斯坦需要从地区长远利益考虑,努力将印巴矛盾与阿富汗问题脱离开来,在阿富汗重建上协同战略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湿地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以何种研究方法、理论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相关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从环境史视角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推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着重从环境史角度对白城湿地文化的内涵、研究状况、意义和展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哲学家奥康纳在资本批判的视野下对环境史提出了独特的看法。首先,在资本主义历史书写谱系中,环境史是史学书写类型的逻辑终点。其次,在环境史研究中应当运用一种自然、劳动与文化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最后,环境史可以视为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性的历史批判。奥康纳的环境史观点既是对当今世界自然资本化危机的重要警示,也是对环境史发展的内在性和外部性原因、环境史研究的科学意识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对于理解环境史本身和生态危机问题的历史学解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而历史学界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该文就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史作为近年来西方现代史学中的一支生力军,最早诞生于美国。从历史的角度、整体的观念审视,美国环境史留下了它的"悲欢离合",同时环境史赋予人们新的价值取向,进而有益于人们理解环境史研究的深层意义,矫正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环境史的价值取向,可以为构建一种新的、积极的环境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环境史作为近年来西方现代史学中异军突起的新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其环境史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当代国际史学中有深刻的影响.对传统历史理论的创新、旧史学的发展、跨学科理论的应用以及全球视野构成了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事实上,环境史的诞生是在环保运动的推动下而成长起来的,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密切结合,促成了环境史的源起.  相似文献   

9.
南亚地区多种利益碎片化的状态是由物质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物质性因素主要包含权力、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宗教、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这种利益碎片化导致了南亚多边合作受阻,双边合作有限,与之相对,南亚国家与域外国家的合作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国应在加强与印度的互信、互惠基础上,发展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着力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与南亚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打造畅通、共赢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分析1992—2015年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并依据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从需求、结构和竞争力三个角度剖析了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亚地区进口需求规模的增加是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农产品结构变化总体上对中国—南亚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较小甚至在部分时段阻碍出口增长,近年来出口结构适应性有所提升。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正由需求主导转向竞争力主导。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史学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以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人类活动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为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史观是核心指导理论;其研究方法在承续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外,大量借助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法,其中,史实综合互证法、实地调查法、口述访谈法、计量统计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该学科扩大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增加科学要素,强化史学的公共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2.
《五卷书》在印度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故事流传于世界各个地区,受到世界民俗学界的高度重视。《五卷书》在中国、中东、南亚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在世界民间文学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具有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区位优势。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发生变化,印度洋成为“海权”中心。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但我国海洋地缘环境却不容乐观。印度洋对我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能源通道和打破关国封锁两个方面上,本文则旨在围绕印度洋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现实困境,提出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可作为我国印度洋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来分析论述,它不仅可为印度洋战略的实施提供突破口,而且其地理上的优势可发挥陆上通道的作用,进而解决我国通往印度洋出海口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条件来看,也有其可行性的实施条件。而对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相关挑战,本文认为一是要构建大国平衡战略,二是要加强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交通科技日新月异,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多。将交通工具的演进历程置于生态环境史的视阈之下去作观察,就会发现交通技术的进步是以生态环境的异化为代价的。交通工具由生物力负荷、自然力承载,到机械力驱动,再到能源做动力的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以交通工具为媒介,与环境日益抗衡、同自然不断疏离的历史。倡导自行车交通,呼唤清洁环保交通,应该是每个社会公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文学史就是中国佛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佛教实践即佛教修持与佛教弘传过程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就是用汉语、西域胡语、藏语、蒙古语、傣语等语种写成的大中华佛教文学的历史。"中国佛教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禀持民族本位立场和教派史视野,全面清理中国佛教文学的历史进程,并进而提炼民族精神、建构宗教诗学。"中国佛教文学史"的书写特别要关注印度佛教在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本土化进程以及汉语佛教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化进程,在民族互动和国际交流中探讨宗教实践对社会和谐、文明演进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亚洲有三大文学圈:东亚地区的汉文学圈、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文学圈、西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学圈.这三大文学圈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具有相互关联性与相互重叠性.三个文学圈以宗教传播为驱动力,各自不断地从中心向外延伸扩散,最终在各自的边缘处互相叠合,最终"三块连成一片".由此,亚洲文学区域得以形成.如果说欧洲文学区域具有"两点(希腊、希伯来)连成一线"的"同源、单线演进"的特征.呈现"y"状结构,那么可以说,亚洲文学区域则呈现出"三点扩散、渐次重叠,连成一片"的特点,在结构上犹如三个边缘相接的圆环.  相似文献   

19.
欧盟环境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处于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等特点.回顾欧盟环境法的发展历程,了解它的现状与最新发展,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欧盟环境政策和法律的先进制度、工具等经验,有利于开展与欧盟的环境外交,并有利于处理中国与欧盟及欧盟国家的环境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乔尔·塔尔(JoelA.Tarr)是美国城市环境史的开拓者和最杰出的研究者。他的研究主要包括交通与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及各类城市污染,擅长使用历史视角考察和“技术”与“决策”框架进行分析。他较早归纳和提出了城市环境史的定义、研究维度、研究模式以及学科价值取向,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该领域的成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