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2.
川菜是西部特色产品之一,也是四川独具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的产业,川菜产业是四川特有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比较优胜产业,川菜产业"走出去"是当前"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在WTO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实施川菜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既是21世纪四川饮食业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更是实现四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塔罗 《阅读与作文》2009,(11):64-66
古典川菜在宋末式徽,并在明末战乱中灰飞烟灭。移民的到来,给宛如废墟的四川大地注入了新鲜血脉。川菜,也随之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4.
梓潼薄脆子     
杨珺 《社区》2012,(6):43-43
川菜苏点,一直以为,苏杭才有好点心。这次去四川梓潼,却邂逅了薄脆子,让我好一阵惊喜。  相似文献   

5.
川菜文化名扬世界,深得大众喜爱,但大家却往往只知道那一小部分经典菜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需求,很多川菜的菜品推陈出新,形成了新派的川菜文化。四川地大物博,各地的美食别具一格,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美食与美景互相映衬,成了天府之国的靓丽名片。基于此,弘扬四川美食文化与旅游文化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功夫小吃王》是一部有别于其他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力作,它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以"美食为主、美景为辅",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将四川各地的美食与美景串接起来,自然而流畅地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娓娓道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部风光旅游片中去享受美景与美食的休闲时光。本片力求动画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同时也十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说《功夫小吃王》是一部动画版的《舌尖上的四川》。  相似文献   

6.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边庭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形象地描绘了祖国西陲雄奇壮丽的风光,而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爱国热情。不仅受到当时人们的关注,更受到后代人们的推崇,其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尤其崇敬岑参。本文拟就岑参对陆游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深讨边塞诗的价值。南宋孝宗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陆游以蜀州(今四川崇庆县)通判之职处理嘉州(今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川菜菜名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这对四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依据川菜的特点,川菜菜名可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这一类菜名,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川菜的历史底蕴、独特风味、考究的工艺以及包容渗透的文化魅力,介绍了川菜在海外华人中的积极影响,提出了让川菜文化连接世界华人根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川菜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川菜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那么,川菜文化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川菜文化有哪些表现?川菜要如何才能走出省门和国门,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川菜文化?本文便能使读者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摘要]川菜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宣战略的重要组成。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策略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地方传播多元主体所认同,但存在着媒介策略整体规划偏弱,川菜企业国际传播媒介对策研究缺失,传播主体对传播媒介选择与传播受众对传播媒介需求错位,川菜外宣传播媒介产品翻译规范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实施中华文化传播语境下川菜文化美食观的国际传播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整合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需求调查与反馈策略、互联网络媒介主打策略、川菜文化品牌中外媒体联合传播策略、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对外翻译的规范化策略等六大策略,以促进川菜文化从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1.
梦境是陆游诗作取材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围绕梦境的记述、描写和议论构成了陆游记梦诗的主要创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式。通过对诗歌体式的选择、写作模式的运用、梦中情境的建构等方面的阐述,记梦诗模式中蕴藏的陆游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被呈现出来,即以梦境与现实的二元结构和自己的经历与抱负的二元结构相呼应、相同构,将原本虚幻、非理性的梦境打造成真切、理性的又一重“现实”。  相似文献   

12.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11,31(3):56-60
钱钟书先生对南宋诗人陆游的精彩论述,见诸《管锥编》者,尚多值得开掘探讨之处。钱先生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陆游诗学渊源的探讨,多考察陆游师法前人句法之处,其中对陆游与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关系等均有言简意赅之阐述。第二,对陆游诗文成就的探讨,既有对陆游诗歌中对仗、用典等具体的创作特色给予精当的评析,也包括对陆游总体成就的评价,准确指出了陆游之诗、文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第三,"研究"之研究,亦即对前人有关陆游的评论进行分析和批评,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偏颇之论。第四,对于陆游诗文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处给予了批评,对包括陆游在内的宋诗的某些弊端给予反思,如"竞用新事","且表学问"等。钱先生对陆游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而客观地评价陆游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追溯川菜饮食资源的起源与发展,提炼川菜饮食资源具有调味精妙、清鲜醇浓、善用麻辣、艺术精巧、技法多样等文化特色。运用符号学理论探讨川菜饮食资源符号化的可行性,指出川菜饮食资源的符号化是保持其文化特色完整性的有效途径,利于提升川菜饮食资源及其文化特色的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14.
梓潼薄脆子     
杨珺 《社区》2012,(4):43
川菜苏点,一直以为,苏杭才有好点心。这次去四川梓潼,却邂逅了薄脆子,让我好一阵惊喜。梓潼地处古蜀道南端,在交通落后闭塞的年代,当属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但因为安禄山造反,玄宗逃难,梓潼留下了皇帝的足迹。《长恨歌》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是说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陆游故居考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解放后,除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外,还出有朱东润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齐治平的《陆游传论》;欧小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著作。这些专著均对陆游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过程和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对陆游的故居,除了人们熟知的鉴湖三山外,一直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其所在。众所周知,陆游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绍兴度过,而其中又有极大部分时间住在老家。直到宋乾道三年,他才开始在绍兴鉴湖三山修建房屋(此时陆游已四十三岁)。那么他在这以前究竟住在哪里,对这个问题,很有弄清楚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索。陆游是绍兴人,这无庸置疑。但几乎所有研究陆游的人都依照陆游自己的说法,把他说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诞辰八百六十周年,浙江省文联、绍兴市文联、杭大中文系、绍兴师专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诗人故乡绍兴举行陆游学术研究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七个省市的陆游研究专家、学者,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会员,以及新闻出版界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先后收到论文三十二篇。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高度评价了陆游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18.
田青 《老友》2005,(11)
到中国旅游的人如果不到四川,看看天府之富,九寨沟黄龙之美,剑门关之雄,青城山之幽,尝尝成都之美食,是一憾事;如果到了四川,不去看看峨眉之秀,更是一大憾事了。古往今来多少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岑参、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咏赞过峨眉山。苏东坡曾说:"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这里的"嘉"指的就是峨眉乐山风景区。郭沫若称峨眉山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核心内容的介绍,指出了川菜企业应当如何采用六个“提高顾客总价值的途径”和五个“降低顾客总成本的途径”来有效提高川菜企业产品的顾客让渡价值,从而使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川菜企业营销管理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