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价值论语境下的最终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价值问题,是关于社会发展所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的问题以及为谁而发展和怎样科学合理地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内涵于不同的发展观念中并支配着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行为.社会发展理念从GDP崇拜到GNH关怀的转变促成了人类关于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由崇尚经济发展转向崇尚以人为本,关心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和命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一个全新的价值世界,终于找到了人类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3.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也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伦理理念、匡扶公平正义的基本道德、尊重个体发展的主体价值、凸显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幸福理论的发展,以经济学中的快乐理论为指导,研究国民幸福指数(GNH)的细化指标之一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对国民幸福的影响.认为GNH折射出GDP价值坐标的不足,即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社会成本、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社会福利水平、人民幸福程度无法用GDP衡量,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是GNH的二级细化指标,它正向影响着GNH.因此借鉴国外及地区的做法,完善、实施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制度,提升可支配住房用户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人民所期待的GDP和GNH并没有守望相助,而是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幸福悖论”。寻求“幸福悖论”的成因,探析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总值的路径,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价值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理性批判与反思,关切到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它作为人类理想承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包括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向度,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精神的关照下,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关注个体,又着眼于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7.
论幸福的休闲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实现人的幸福为本.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价值观与发展方法论的统一,本质上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存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手段的发展哲学.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标,需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改造人类的劳动,二是发展人类的休闲."积极休闲"对于人类的幸福生存具有日益重要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福与快乐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幸福与快乐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因而也就必然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说它常新,不仅是由于不同的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幸福与快乐的具体含义及其实现方式不同,而且幸福与快乐对人生、社会所具有的终极价值,在实际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中往往被遮蔽、遗忘或曲解.因此,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背景,探讨民生幸福与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倪瑞华 《天府新论》2001,42(3):53-56,61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新发展观,折射出了对人类普遍的和终极的关怀,包含着浓厚的人学思想.它肯定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权利,个体人争整体人应得到和谐的发展.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GDP到GNH:经济发展价值坐标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衡量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尺度,但是从国民幸福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却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国民幸福总值弥补了传统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不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向标。本文重点讨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构成,进而提出了以GNH为核心、并与GDP相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幸福的渴盼更是他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引导他们客观认识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然而,当作为承栽人类理性精神的科学技术无限放大其力量时,其将囿于工具理性的必然转向而陷入自身的异化,从而给人类幸福生活带来诸多困境。因此,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高地,我们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以人文觉醒的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追求属于人类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3.
行为理性是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理性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统一.行为理性对"何然"的建构,是以工具理性对"实然"的把握和价值理性对"应然"的确立为基础的.以行为理性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三个层面上展现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了作为完整形态的理性对真、善、美的追求,使理性达到了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单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各因素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成为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主导价值原则。而在人的问题中,人的幸福问题是人的问题的核心。人的所有问题,人类历史的一切活动,归根溯源,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什么是幸福,如何看待当前历史条件下的幸福,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一、幸福的含义及其要素什么是幸福?古今中外许多…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形上学的"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批评了哲学界对作为哲学形上学概念的"理性"理解的偏失,对理性与知性、理性与理智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理性不仅是人对宇宙总体存在的认知,而且是人的实践的意志和审美情感在哲学形上学中的对象化;理性本质上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合理性依据在哲学形上学上的投射,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如何处理社会规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也就决定了他如何理解理性.立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理性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对象,因而必须以马克思的理性自由主义取代黑格尔的理性专制主义,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利益理性的成长与利益主体的形态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追求利益的历史 ,从人类自身来说 ,也是人的利益理性成长的历史。从利益理性的成长这一视角考察 ,利益主体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本能利益人或利益人的前理性阶段、经济人或利益人的片面理性化阶段 ,最终将走向利益人的全面理性化。“没有个人物质功利的追求的人生”是利益理性的成熟形态 ,也是利益主体发展的最高形态 ,它将引导人类走向恒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邓立  任兰兰 《理论界》2008,(10):110-111
当今的价值哲学,应该走出人类生活边缘化的窘境,关怀人类的生存状况、关怀人类的精神困境、关怀人类的价值选择。在现代性背景下,抛却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价值认识的相对主义,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从多层次、多维度去认识人自身,结合人的社会实践,回到人自身存在的认识域,是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唯一方法,也是人类价值重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消费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正义是当代社会日渐凸现的重大伦理课题,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消费正义的实质是用人类整体理性来反思人类的消费行为,以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主张合理消费、正当消费、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消费观,健全利益机制,发展绿色产业,倡导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实现消费领域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才能发挥消费活动对人类有益的价值,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贻玉 《学术界》2007,1(4):165-170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文明或和谐文明的程度就不高.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以人为目的,崇尚理性、倡导实事、公平拥有生产和生活资料、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唯有做出这样的承诺,才能返归于人,社会才能不断实现和谐,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20.
梁飞 《齐鲁学刊》2013,(3):81-85
经济理性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经济理性虽然使人类克服了愚昧,摆脱了贫穷,但其并不能无限制的膨胀和使用。经济理性在本体论和存在论上都存在着限度。生态理性是将大自然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性。经济理性超出了其合理性限度就会转化为非理性,带来负面效应。当代经济理性的不断扩张的非理性逻辑正大盛其行,因此必须扬弃经济理性,发展并实施生态理性,从而避免导致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