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2.
父母往往以自身待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孩子参与社会交往的方式。有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的学习交往规律,有时候是因为父母将自己在交往中的恐惧映射到孩子身上,误导了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以下误区经常发生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父母引起重视。误区之:将友伴间的分享"模式化"  相似文献   

3.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5.
父母离异,历来把子女判给父亲或母亲,这一千古不易的判决终于被法国打破了。法国有一对离婚夫妇为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和住房居住权而争夺不休,鉴于父母离婚,其最大受害者乃孩子,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法官做出了反常规的判决:“父母归两个孩子所有,原有住宅的居住权归孩子所有。离异父母定期轮流返回孩子身边居住,履行天职。”  相似文献   

6.
当今,孩子似乎成了父母的个人档案卡,父母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被记录在上面。能否把孩子养好,成了公众评价父母的主要依据。于是父母们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全程控制和安排孩子的生活。但专家认为,对孩子"放养"要适度。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亲子沟通的现状分析 沟通意愿低,孩子不愿沟通 谈及与父母沟通的话题时,孩子常常更倾向于将心里的想法讲给同龄人或朋友听,而不愿意与父母深入交流.当孩子表现出低意愿时,父母很少思考原因,相反以一种掌握"话语霸权"的身份评判孩子的低意愿行为.  相似文献   

9.
俞国荣 《家庭科技》2007,(12):38-38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年轻父母出于种种原因,生下孩子,甩手交给了奶奶或姥姥,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外地去,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接回身边,目的是监督读书,让孩子按父母的愿望去发展。于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孩子毕竟是灵  相似文献   

12.
朱澜 《家庭科技》2012,(8):13-14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本都是天高海阔的,如果要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安全感、自我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等天性,学会接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生活中,以下的教育片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正家里有0~6岁的孩子,家长可要注意了,这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做得好"如果每次孩子做好了某件事,父母都用"好孩子""做得好"来表扬,孩子会将父母的称赞和肯定当成以后再做这件事的外在动因,而不是自愿去做这件事。所以,下次孩子再做好某件事时,可具体告诉孩子好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对如下情形也许并不陌生; 父母走进孩子的卧房,看到一夜之间贴满墙壁的稀奇古怪的明星照,大惑不解…… 孩子看到父母对着精心供奉的财神爷双膝跪倒,轻蔑地皱皱眉…… 父母看到孩子及其伙伴随着流行音乐跳着怪样舞蹈,无奈地摇摇头…… 全家人围坐一块儿对新上映的电视大加褒贬,弄  相似文献   

16.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7.
父母婚姻留给我们的困惑如此之多,只有解读清楚父母婚姻的影响力,才能走出父母婚姻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读懂父母婚姻的影响力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生长在父母相亲相爱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对婚姻形成美好的憧憬和乐观的看法,也能从父母那儿学会如何经营婚姻。  相似文献   

18.
徐光臻 《家庭科技》2021,(11):35-37
家庭教育中父母陪伴的常见误区 将孩子委托给他人照顾 将孩子委托他人照顾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以下两种类型的孩子:一是农村留守儿童,二是城市父母双职工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到城里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祖辈照顾.由于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起到辅导的作用.有些长辈一味溺爱孩子,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严格的管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赵婷 《家庭科技》2013,(2):20-20
也许是太渴望成功了,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少受挫折,并担心孩子经受不了打击。这样的后果就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永远只能是孩子。  相似文献   

20.
家教冲突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我极为欣赏。孩子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是爱的一大部分。 丈夫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上。在儿子面前,脸板得象一大块铁,不见喜怒哀乐,还动辄拿出“三纲五常”来教育儿子一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