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接受美学为依据,通过对旅游翻译实例的分析,提出译者在旅游翻译实践中应该适当对译文读者的语言审美习惯、文化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三个层面进行关照,合理地运用翻译策略,满足读者期待视野,实现旅游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旅游”概念发展、演变、运动的历史轨迹指向美学、归于美学.从美学角度看,所谓旅游活动,准确地说应叫”旅游审美活动”.这是因为:旅游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的要素,旅游心理活动与审美心理活动,旅游需求与审美需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美、审美与旅游审美活动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均为自由生命的表现.不同的是,与单一的或以自然美、或以社会美、或以艺术美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相较,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子;其功能、本质、作用皆可全面地、综合地、多侧面、多层次地体现、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自由生命.  相似文献   

3.
庐山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的到来,休闲主义与实用美学的广为流行,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审美观念,旅游审美趋于世俗化、符号化,旅游审美过程变成了旅游者参与快乐、体验休闲的消费过程.应该说这是旅游审美的解放,也是旅游审美的异化,它导致了自然和人文两种生态危机的同时出现.过度的旅游消费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带来了旅游审美的重重危机,促发人们对消费主义和庸俗美学的思考,于反思中澄明,促使人们的旅游审美观念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审美上来.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体现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旅游文学语言所呈现的世界是超越现实主客二分、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旅游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旅游文学语言的文化品格是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反映,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旅游文学语言的诗性是指在诗情画意中达到的一种身与心游、物与神游的完美;旅游文学语言的哲理化境是一种形象化的、情感性的哲思,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心理距离、审美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与空间造就了心理距离,心理的距离创造了审美,旅游活动恰恰就因为其自身时空变迁的特点,而演绎为了审美活动。人的审美是一种情绪上的认知,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往往有知觉的闭合原理和再造想象的参与,所以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呼唤关于景区景点的一种开放性的弹性结构,旅游者不仅可以审美、赏美,还可以创作,旅游者也因此在距离与审美、审美与认知、审美与创作中不断的掀起愉悦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7.
当今旅游美学疏于对主体动态审美的研究。而通过对影视美学、建筑美学和园林美学的借鉴,可以发现主体动态观赏有三种方式:直线前进式观赏、环绕圆周式观赏和蜿蜒曲折式观赏。这也是主体在动态中审美主客体间的三种视觉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中存在旅游者和旅游地原住民的“双向审美”,即旅游者在对目的地文化进行审美的同时,目的地居民也在对旅游者及其文化进行积极地、主动地、无功利地审美,目的地文化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审美驱动的结果。保持“双向审美”是开展民族旅游应具有持续吸引力的根本条件,也是目的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营造良好旅游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旅游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审美主体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有层次的综合感知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理智得到满足、精神得以愉悦的体验过程。爱美是人所共有的特性,但人的审美能力并非天生,一个人的美学修养需要培养方能提高。在旅游实践中的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缺位及旅游行为失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都昭示着这样一个问题:旅游审美需要学习。我国古代众多山水文学是创作者游历山水时的审美活动的记录,是现代旅游者学习旅游的丰富资源。撷取《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中范文若干,从旅游者的视角分析山水文学的内容思想,行文特征,试探讨现代旅游审美可行的方法,以求教于现代旅游美学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要创建出具有理论深度和指导意义的旅游美学,关键在于弄清它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任务、方法。性质是在研究旅游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解决旅游审美矛盾的应用美学。研究对象旅游审美的各种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研究任务建构旅游美学体系、指导审美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关学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业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政出多头、法规不完善和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应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化视野中的旅游问题的对话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多维文化视野中 ,现代旅游愈益突出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开发、旅游管理部门的内涵与外延 ,批判了旅游业开发过程中的短视行为 ,指出旅游是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的人生过程和文化事业 ,强调旅游对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等多重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红色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面临着科学规划不足、制度建设乏弱、管理水平不高和旅游项目单一等多重问题急需化解。当前,必须积极加强宣传促销与科学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培育相关人才,创新旅游活动方式,并加强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分析,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1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奋斗 ,基本成型 ,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观念落后、用人不当、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其发展速度缓慢 ,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延边旅游行业经实际调查后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引发了旅游规划热,推动了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旅游规划成果,同时也凸显出了旅游规划中存在着缺乏特色、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评审多流于形式、监督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突出地方特色、重视市场调研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跟踪监管、着力培养综合型旅游规划专才、强化审批管理等措施,同时还应跟随彰显人文底蕴、关注社区作用、重视可持续发展、走团队合作道路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旅游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流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今,旅游社会学研究已形成众多理论流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七种:发展演进学说,新迪尔凯姆学说,冲突和批判学说,功能主义学说,韦伯主义学说,形式主义、现象学和人种学方法论,符号互动主义。不同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审视了旅游社会现象,为旅游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共同推动了旅游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旅游竞争态模型对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俄罗斯在黑龙江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分布不合理,瘦狗市场与幼童市场客源国较多,客源国中没有明星市场,黑龙江国际旅游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场是由旅游活动形成的场。它由旅游力、旅游主体、旅游媒体和旅游客体组成。旅游力是旅游场平衡的决定性因素。当旅游力大于旅游污染力时 ,旅游场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建立旅游场平衡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旅游产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南旅游产业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业时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打造中部旅游精品、开展特色旅游、创建旅游企业集团、加强旅游产业化的组织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是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和满足民众海量个性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在旅游日益大众化、个性化的趋势下,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势在必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即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旅游信息指示系统,旅游交通服务系统和旅游咨询服务系统。通过这四个子系统的构建,可以满足游客对信息的方便查询以及自助游和自驾游游客对旅游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