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多维度感知风险,调查中国公众的献血意愿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无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公众对献血行为、心理、情境、制度、偏见、服务、宣传七个维度的感知风险入手,在问卷调查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证分析,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不同特征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无偿献血招募及保留措施,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某综合性大学和某医学院校为例,比较两类学校学生在无偿献血认知、献血参与态度及献血动机方面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及焦点小组评分编制调查问卷。认知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态度和动机差异采用t检验。综合性大学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较低。医学类院校学生在献血参与态度方面的得分较高,二者在献血感受上无差异。献血动机方面,医学类院校学生献血的利他性得分较高,在两校暂未献血人群中,医学类院校学生自我效能型和献血奖励型动机得分更高。需加强对综合性大学学生献血知识的普及,根据态度及动机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献血宣传及招募。  相似文献   

3.
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周岁至55周岁,如果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所以50岁的您只要符合健康标准,就可以参加献血。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每个参与这项公益事业、奉献爱心的人都值得称赞和敬重。适量献血不但无损身体而且还有益健康。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体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一次献血最多400毫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探讨我国无偿献血招募及管理中的不足:主要包括政府缺乏主导作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献血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群众参与率低及招募策略不完善等。无偿献血者招募和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予以解决,建议政府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主导作用;采供血机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献血服务、加强延期献血者和应急队伍招募;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共同参与,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等,进一步优化我国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探讨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动员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采取文献计量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阐明结果。228篇文献的研究地区覆盖我国17个省市,91.2%的文献显示献血点是无偿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18-35岁者、男性、文化程度高者、城区居民的献血倾向较高,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献血经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人口献血率、保障临床用血,建议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提升采血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开展针对男性、年轻人、城区,同时扩大到女性、年长的、农村地区的宣传与招募。  相似文献   

6.
脸谱     
正双胞胎姐妹:坚持每月无偿献血顾恬尔与顾恺尔,一对1998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现均就读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在校期间,她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坚持每月结伴献血,至今已各自成功献血22次,每人献血总量达4500毫升,成为"高校热血先锋"。"当初想到要去无偿献血,既出于好奇,又带着医学生的使命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了不少关于血液的知识,觉得献血这个行为很不错。"姐姐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就马上告诉了妹妹顾恺尔。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无偿献血者朋友:今天是第十四个“世界献血者日”,2017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我能做什么”,口号为“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在此谨向全市无偿献血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无偿献血是人类最伟大的行为,是博爱赠予生命的礼物,是文明献给社会的硕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逾120万人次的爱心市民无偿献血,献血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固定献血者不断壮大,已累计捐献血量31万升,3619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2016年我市献血人次首次突破9万人次,千人献血率首次超过10‰,连续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救助生命,无疑是行仁义之事。公民行献血仁义之事,血站须得以仁义之心待之,尊重无偿献血者的被认同感和价值,推行文明、亲切的"人性化语言",提供高效、规范的"人性化采血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性化献血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公民无偿献血,并成为无偿献血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公众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行为态度,识别无偿献血机制面临的伦理困境,为完善无偿献血机制提供对策建议.作者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对昆明市250名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及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29.11%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机制面临宣传导向不正确、自愿献血困难重重、血站运行机制不合理等方面的伦理困境.要想走出困境,应该加强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及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坚持公益性原则,理顺血站运行机制,消除公众信任危机;杜绝非自愿性献血,充分保障公众的自主权;完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献血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眼球     
北京无偿献血率增至93%北京市血液中心表示,与往年暑期献血量锐减的情况相比,6月至7月,该中心的血液日库存量不仅稳定在8000单位(每单位200毫升)左右,自愿无偿献血率还达到93%,成为北京倡导无偿献血多年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安徽省无偿献血招募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干预献血行为,制定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安徽省皖中、皖北、皖南地区三市街头献血者进行调查,分别在三市随机抽取3个采血点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街头献血者583人,皖中250人,皖南105人,皖北228人。初次献血者255人(43.7%),重复献血者294人(50.4%)。献血者无偿献血相关政策知晓率为52.3%,知识知晓率为71.4%;重复献血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72.6%)高于初次献血者(70.1%,P<0.05);献血者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有地区差异、职业差异及家人是否献血。不愿意再次献血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怕疼痛和怕传染疾病。结论:安徽省无偿献血者知信行有待提高,同时为了巩固与保留现有献血者,应优化献血奖励机制及扩大献血有益身体健康方面的宣传,为临床用血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安徽省社区居民、大学生和街头献血者三类人群的献血意愿及献血障碍因素,该研究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人群并对其进行自制问卷调查。三类人群无献血意愿者比例依次为社区居民14.6%(76人),大学生21.9%(195人),街头献血者1.5%(9人,χ2=257.855,P<0.001);知识、政策知晓水平低是三类人群不愿献血的原因之一。三类人群中无献血史者不愿意献血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健康、怕传染疾病、怕疼痛;有献血史者不愿意再次献血的原因主要是献血后身体不适、身体状况不适合、之前的献血经历不愉快。建议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落实优惠政策、促进献血动机,改善献血环境,消除人们的献血顾虑,使更多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相似文献   

13.
互助献血在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制度层面、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文章拟在解读涉及互助献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目前我国互助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以期改变互助献血的混乱局面,提高公众无偿献血意识,保障临床用血的供应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4日的世纪广场,分外热闹,广场上矗立着大型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喷绘夺人眼球,书写着"庆祝2017‘6·14’世界献血者日"巨大字体,12块献血展板围绕巨型喷绘周围,阐释今年世界献血者日口号"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市直卫计单位志愿者身穿"献血超人"T恤,现场发放无偿献血宣传材料,为过往人群进行咨询,为献血人员进行服务。此外还涌动着一股"红色热流",10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子商务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已经上升到生态系统层面,有必要研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均衡机制.鉴于此,分析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三个主要种群——领导种群、关键种群和支持种群,考虑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建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用仿真实验研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稳定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三方参与主体受彼此参与意愿影响程度各异,关键种群影响力度大于支持种群,领导种群影响最小.(2)领导种群激励政策的作用受关键种群和支持种群的初始意愿影响:当初始意愿较低时,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合作水平;当初始意愿较高时,激励政策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快速达到稳定状态(提高收敛速度).(3)合理的收益共享系数有利于提升关键种群和支持种群的合作水平.所提出的模型旨在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化动态量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临床用血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量每年以10~15%速度递增,血液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意愿"研究框架,探析村民的社会公平感与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引入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两个个体认知变量剖析社会公平感和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之间的运作机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的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村民社会公平感越高,其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越强烈;社会公平感并不直接影响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意愿,而是通过社会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双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此外,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比较发现,机构信任在村民社会公平感与乡村治理有序参与意愿之间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建立村务公开公示机制、完善村务监督和法律机制以及构建村务民主协商机制等措施,以激励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政府参与下核证减排量质押融资演化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资产质押融资对缓解中小控排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企业骗贷行为、银行参与性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碳资产质押业务发展缓慢。针对此问题,引入政府的激励政策,构建企业-银行-交易中心演化博弈模型。以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为例,探索碳资产质押融资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路径,从多主体角度寻找有效激励措施。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相较于单个主体参与意愿的变动,CERs质押融资中企业和交易中心双主体参与意愿的同时变动对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大;政府处罚措施对企业和交易中心合谋骗贷行为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且加强对合谋骗贷中企业的惩处力度能更快推动CERs质押融资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发展初期,相较于无政府参与的情况,政府激励措施能有效提高银行的参与意愿,降低企业欺骗意愿,且风险补偿机制比风险分担机制能更有效地帮助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建南平市280份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意愿的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强烈。家庭收入、家庭总人口、了解程度、预期加入是否能够显著增加收入、周围亲朋好友参与人数等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水平;努力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益,让农户更好地享有其规模效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现有合作社社员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合作社的入股方式,平衡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