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华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严歌苓的<扶桑>,都以丰富的历史想象来重塑过去,融合了传记与小说的双重特点;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在种族和性别歧视中勇敢生存的华人女性形象母亲和扶桑;作者有意识地将此女性形象作为现实生活的榜样和参照,反思当下华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华人女作家对过去的书写不仅重新建构了自身形象,而且重塑了并揭示了被美国主流话语掩盖和压制的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2.
女性"讲古"的新体式--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华女作家谭恩美的英文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的女儿>,以其"讲古"式的叙事策略,改写了美国华裔女性长期以来的失语与沉默状态,反映了华裔群体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作品运用"集体的"、"个人的"叙述模式,从多方位交互赋权,多角度折射出华人们鲜为人知的辛酸历史以及动人复杂的母女关系,潜移默化为传授人生经验、传播古老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谭的小说在美国主流文化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并获得文学界不断关注,表明了作品中彰显的华裔女性叙事新体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孙卫国 《河北学刊》2004,24(1):77-83
美国史学家迈克尔@罗杰斯在<苻坚载记正史的一个案例>中,运用后现代的分析方法,对<晋书>中的<苻坚载记>进行了系统的解构.指出其叙述的并非前秦的真实历史,而是运用了神话、想像与虚构的手法,折射了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与隋炀帝时期的历史;进而否定淝水之战为真实的历史,把它看成是初唐史家们用事实与想像混合而编成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本文在介绍罗杰斯论文方法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批评,指出其论史方法虽新颖,但其结论却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4.
"亚裔感性"是赵健秀等华裔美国文学先驱者和评论家孜孜以求的亚裔美国文学的"度量"标准.在<饮碗茶>中,雷庭招从主题内容、文化、语言表达诸方面做出了"亚裔感性"书写的文本实践,使<饮碗茶>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两条主线所折射出来的福克纳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南方情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6.
凌新 《江汉论坛》2002,46(11):52-55
1995年,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在<工作的终结>一书中提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日益自动化,人类历史正开始进入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劳动将会消失.这一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在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法国<费加罗报>称"为了今天和明天,里夫金挑起了一场重要的辩论."然而,工作的终结并非是什么新观点,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通过对劳动及其发展史的科学分析,天才地预见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最成功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社会悲剧,凡人悲剧,以及"美国梦"悲剧三个层面来说明<美国的悲剧>正是"美国梦"的破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明确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在时问上是重合或同序的,在逻辑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力量前提和方法论原则.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观,对于今天的"全球化"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1,22(4):75-78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悲剧艺术在小说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人物.白嘉轩和鹿子霖是两个悲剧内涵截然不同的人物.白嘉轩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悲剧,鹿子霖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政治的和人性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又都是时代的、社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来表现"生活的演变过程"和"历史的演变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透视出来沉重的历史演变的沧桑和异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沉沦的文化变迁给人带来人生无望和痛苦挣扎,使小说具有一种透视历史、透视民族性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人类学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如何反映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的演变带来的文化变迁及文化变迁给人心、人格带来的波动,以期对小说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在这基础上对阿来及<尘埃落定>的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中,冰心是惟一一位受到特别关注的女作家.以茅盾为代表的编选者在确立新文学"关注现实,提出问题"的创作传统、赋予新文学历史合法性的过程中,选择冰心的"问题小说"进入这部"经典",对其提出问题的社会意义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对冰心小说所体现的具有女性性别内涵的社会问题思考做出了贬抑.该书的编选,对构建和彰显以男性为主导的新文学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此间女性历史和自我的双重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遮蔽.  相似文献   

12.
海登·怀特的"历史若文学"的思想从叙事层面上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血路>、<花腔>两部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此思想的回应.这提示我们不要再把文学当作是虚构、历史著作当作真实这样一种眼光来看待文学和历史,而要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新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来寻求二者有效对话和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真经”与道教《真经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中的"真经"与历史上唐玄奘所取得的"真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它有一些谜是运用文学、历史和佛教知识都不能够解答的.实际上,<西游记>"真经"是脱胎于道教内丹经书<真经歌>中的"真经",其实质就是道教内丹学中的"真金"(即元气).  相似文献   

14.
燕筠 《晋阳学刊》2001,(5):101-105
由于历史的及编导人员创作认识上的原因,不少"主旋律"影视剧具有概念化倾向,收视状况不尽如人意.如何摆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桎梏?<生死抉择>与<一代廉吏于成龙>为"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创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苏麓垒 《学术界》2001,(3):176-188
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里,作者戈登·伍德从思想意识对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见解是共和主义使得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了自母国继承而来的君主制社会,革命释放出了人民的力量,人民大众最终将这场革命导向美国民主制社会的建立,而不是共和主义精英们所设想的共和社会.这一共和主义的流产和民主社会的诞生的社会过程才是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真正的体现.作者在书里建立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框架,并对以往的史学定论加以革新,但在与各史学流派的辩难中,仍显现出纰漏.本文对<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的内容、思想、方法加以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学术论坛》2005,(4):163-167
瞿秋白和彭德怀作为上世纪革命史乃至整个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虽罹难于敌对阵营的囹圄中,却有着相似的时代悲剧况味.他们在囹圄中分别留下的<多余的话>与<彭德怀自述>可视为留在历史的一份精神遗产.文章从权威政治文化、求真文化信仰和个体文化性格三方面来审视这两份"自白"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曲考>是一种古代戏曲目录,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刘致中却发表文章说,人们所讲的<曲考>,是<剧说>的初稿本.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刘说之误,认为历史上人们对<曲考>的记载是真实可信,不容否定的.<曲考>不是<剧说>.  相似文献   

18.
《十七条协议》与西藏社会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统治西藏的历史,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十七条协议>规定了西藏社会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提出了西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划时代的丰碑,促进了西藏社会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Campbell v.Acuff-Rose Music(1994),从美国著作权法§107的四项因素出发,为各级法院如何处理<漂亮女人>这样的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抗辩,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经典的分析框架.胡戈的视频作品<馒头血案>是否侵犯电影<无极>的著作权,中国现有著作权法难以裁判.而美国合理使用理论、"漂亮女人"案的判决,以及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为我们处理戏仿作品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20.
曾春燕 《南方论刊》2001,(11):37-38
&lt;水浒传&gt;和&lt;三国演义&gt;都是我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杰作.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两者都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尤其在语言艺术方面,更是独放异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