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贵州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要省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比,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少、逗留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区位因素的制约成为贵州入境旅游的瓶颈与障碍。近年来,贵州不断后发赶超,贵州省委省政府秉承"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块长板"之一,明确了旅游的新定位。本文将结合贵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情况,提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贵州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要省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比,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少、逗留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区位因素的制约成为贵州入境旅游的瓶颈与障碍.近年来,贵州不断后发赶超,贵州省委省政府秉承“生态贵州”“多彩贵州”的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块长板”之一,明确了旅游的新定位.本文将结合贵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情况,提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相关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西藏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铁路的开通,促使在西藏的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的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均获得迅速的增长,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发展带来契机。2008年拉萨“3·14”事件,造成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双双下滑,对西藏旅游业造成负面且严重的影响;随着事件的落幕,2009年西藏旅游市场已经复苏,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文章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2005~2007年间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的动态变化,藉此研究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变动情况,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开发国际市场和规划国际营销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地区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学角度分析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出随文化距离的增大而递减的总体特征;港澳台同胞、外国游客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其与中国内地文化关系的不同,在旅游需求结构上表现出"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文化特征.指出旅游市场细分和选择、旅游产品开发要以文化及其保护为基点,注意分销渠道的文化选择,以文化为媒进行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5.
因为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从共生概念和旅游共生关系的内涵入手,研究了青藏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对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旅游收入、转移态、经济联系强度的定量计算,分析了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条件,进一步说明了青藏地区跨行政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宁市越南游客的市场调研,在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越南游客的行为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南宁市进一步拓展越南旅游市场的对策。认为自2007年以来,越南已经成为广西第一大入境游客客源地,越南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广西入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是越南游客重要的中转站和目的地。越南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将对南宁市开发越南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经济产业。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21世纪的经济巨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1999年,全国实现旅游收入4002.14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但是,旅游业在东西部地区的发展表现为东快西慢,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则更加滞后。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看,新疆、宁夏、西藏三个自治区总计仅为 1.1l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88%;从入境旅游人数指标看,三个自…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加拿大土著居民康复基金会"出版的系列读物之Cultivating Canada(《耕耘加拿大》)一书的简介与评析。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分析,对其核心理念进行了阐释。在对该书做了整体介绍之后,分三个层次对文章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评析,最后对全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王英 《民族论坛》2013,(2):110-112
本文是对"加拿大土著居民康复基金会"出版的系列读物之Cultivating Canada(《耕耘加拿大》)一书的简介与评析。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分析,对其核心理念进行了阐释。在对该书做了整体介绍之后,分三个层次对文章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评析,最后对全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在内的直播平台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各种大型融媒体民族网络直播逐渐起步,迅猛发展。整个行业也在进行不断摸索,本论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新背景新形势下的平台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有其积极意义.然而,仅仅依靠社区自身力量主导旅游发展,运行中隐藏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暴露出来,而地方政府出于对整体经济利益的考虑和外来企业对市场情景的良好预期意味着以政府和外来企业为代表的外来利益主体介入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面对外来利益主体的介入,什么样的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是适宜的?能够在维护社区利益的同时,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旅游发展的个案剖析来揭示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体验与休闲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概况,并就此对相关理论作出客观评述,以期待更多研究者深入到旅游体验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收益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法律、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论述了民族文化资源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收益分配不公平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站在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收益权的意义及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毗邻,双方对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显缓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和“两廊一圈”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广西的旅游业应当抓住机遇,实现“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马艳霞  刘果  罗颖 《民族学刊》2011,2(2):76-81,88
大力发展旅游先导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响应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的有力手段;是把握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经济转型机遇,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受益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2011年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发展政策举措,大胆提出了设置“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改革试点区”、成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与旅游协会、设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打造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投融资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吉首市构建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吉首市构建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必要性以及其构建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有关吉首市旅游发展定位、区域旅游一体化、吉首旅游资源整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设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为吉首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市方正县的自然与民族历史旅游资源的状况,并对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特尔菲法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该指标体系对甘肃省肃南县和贵州省黎平县进行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 ,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旅游者生态足迹用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出发点,是把地区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生态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以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2000~2007年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和变迁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就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从保护的意义、对象、主体及动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