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弗·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在他优秀的作品中充满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无限的同情描写那些在沙皇俄国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城市贫民、小职员、农奴、孤女、贫苦的大学生……,而对於贵族农奴主,对於沙皇的官吏,对於俄国及西方的资产阶级则级予无情的揭露和打击。他反对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现象。他憎恨金钱的權利。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中充满了矛盾,这就使他的创作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在四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作过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的同路人。他的现实主义的才能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倾向也曾受到革命民主主义的作家和批评家的重视。但即使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两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这种伟大,不仅表现在他们解剖人的灵魂的功力上,而且表现在他们对人的命运的关切,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执着探索精神上。 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既由他们个人的全部生活和创作道路所表明,也渗透在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本文拟以他们的小说创作为中心,观察他们的探索踪迹,并对两人后来走上不同的道路的原因,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现代小说,《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巧合的是,不仅这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都与外部形式恰成反调(“穷人”确实贫穷,衣食匮乏,但又不穷,在精神世界上最为富有;“狂人”的确疯狂,语无伦次,行为乖谬,可又不狂,最为清醒地揭穿了旧世界的本质),而且它们都提出了“人”的问题。当然,我们并不以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但是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伟大作家在写他们文学生涯的奠基之作时,并非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呻唤着人的苦难和不幸,以此作为对旧制度的抗争的。将两篇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它们在各自国家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看出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中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俄国作家。他的小说大都译成了中文,其中多数有两种以上中译本。陀氏的创作对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乃至当代文学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最早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是《新青年》杂志。1918年正月出版的该刊4卷1号上发表了英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解剖人的灵魂的功力,通过三组相对应的人物形象分析,考察了他们小说创作在刻绘人的灵魂方面特点的异同。作者认为,两位作家都善于反映人类的普遍心理特点,都塑造了“精神胜利”的典型,而且工于刻画人物的特异心态,一身而兼任审问者和犯人两种角色,发掘善恶相间的复杂灵魂深处。鲁迅与陀氏不仅写出了灵魂的“深”(复杂性),而且表现了灵魂的“全”(丰富性),因之,他们是世界文坛上比肩而立的“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在美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特色是狂欢化手法的使用.狂欢化文学是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的变迁,在拉伯雷、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里得到了发展,最后被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无独有偶,法国的左拉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也继承和发展了狂欢化手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和左拉小说的狂欢化手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人物和作者都平等地参与对话,让思想进行交锋;共时艺术的使用;大量的双声语.但两位作家的狂欢化手法又有着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产生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个性差异所导致的创作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时 ,已对可溯源于爱伦·坡的西方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发生浓烈兴趣。明确否定托尔斯泰而肯定安特莱夫对自己创作之影响 ,昭示出鲁迅与西方传统现实主义的疏离而与西方心理现实主义的亲和。鲁迅的创作确与西方心理现实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安特莱夫一流的宗师陀思妥耶夫斯基颇多相似之处 :灵魂审问的深度 ,现代主义文学的色彩 ,复调世界的营造(对位法结构 ,人物关系的对立式组合 ,“内心对白”等)。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唯一能与陀氏对话者。但来自契诃夫的对于日常生活、平常事件开掘的重视 ,又使得鲁迅与陀氏创作的某些方面保有一定距离。这恰恰涵养了他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意识分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对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基本美学性质,历来有不同看法;如心理小说、忏悔小说、悲剧小说、思想小说、复调小说等等。其中“复调小说”是苏联著名评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诸问题》中提出来的,它在欧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一般人对此还不甚了解,有必要对它作番简短述评。下面就是巴赫金对这个概念的集中表述: 许多种独立的和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各种有完整价值的声音的真正的复调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特点。不是许多性格和命运在统一的客观世界中根据作家的统一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展开,而正是许多价值相等的意识和它们各自的世界在这里不相混合地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巴赫金一再强调:在他以前和同时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或者只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内容(即主题、思想、生活意义等),或者把这些东西与结构形式混为一谈,因此都不能真正穷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美学意义;而“复调小说”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俄国作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他是“第一个伟大的小市民小说家。”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社会心理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其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罪与罚》。 今年11月11日是陀氏诞生160周年,2月9日又是他逝世100周年,苏联将广泛开展纪念他的活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的重大节目表中也列入了这位作家的纪念日。苏联《外国文学》杂志今年一月号刊登了该刊为纪念陀氏而举行的座谈纪要,发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有着深厚末日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事件相互作用,作家则注视着情节发展,并挖掘出希望.可以说,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负载着作家精神朝至的历程,是作家预设的"末日",这使得情节具有两极性、共时性和未完成性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信仰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核心问题。他用纯粹文学的方式探讨神秘的信仰 ;用人性的眼光 ,解读俄罗斯的基督教精神。作家把俄罗斯下层民众在苦难中所表现出的虔诚信仰和坚忍品质 ,看作是带领俄罗斯走出苦难、走向未来的保证。而十九世纪俄罗斯知识青年对基督教的反叛 ,在作家看来 ,只会使人们精神迷乱、道德堕落 ,最终导致社会失序。在信仰的层面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展示了复杂多变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刘久明 《江汉论坛》2003,4(5):83-85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间,郁达夫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接受姿态.与"为人生"派作家普遍看重陀氏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不同的是,郁达夫更为注重陀氏创作个性中一些更具本质性的特征,如对痛苦的宣泄,对于二重人格、变态心理的表现,对人性真实的深度探索及其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等.在这些方面,郁达夫的创作无疑也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军 《人文杂志》2003,(4):103-110
巴赫金接受与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巴赫金在中国的接受首先是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形象被意外地引入的 ;另一方面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翻译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对中国的陀氏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之成为陀氏研究绕不开的问题 ,陀氏研究者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采取了“延续性接受”的方式。不仅如此 ,巴赫金的接受以及其对中国陀氏研究的影响也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论话语走出“别、车、杜”产生了潜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个称号——“残酷的天才”,在我国的研究者中间是很流行的.人们把这一称号当作是对陀氏的赞誉,或对其创作个性的概括.其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史上,“残酷的天才”这一提法本来并不是赞誉,倒是相反,主要表达对这位作家的否定性的评价.并且由此引出一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争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残酷”的吗?换言之,“残酷的天才”这一提法能够正确地概括这位作家的创作个性吗?不同的答案,反映了各派批评家对这位作家的不同评价.“残酷的天才”的版权属俄国民粹派理论家、文学评论家米哈依洛夫斯基(1842—1904),出自他1882年以此为题发表的长篇论文.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两位伟大作家,一位是有“俄国革命镜子”之称的托尔斯泰,另一位是被奉为现代派鼻祖的陀思妥也夫斯基.两位生于同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以自己天才的创作,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罪与罚》、《白痴》、《卡拉玛卓夫兄弟》等伟大作品.他们的出现,是俄国文学的奇迹,亦是世界文学的奇迹.两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形象.在此,笔者拟对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女主人公娜斯塔西雅和《复活》中的女主人公玛斯洛娃进行分析比较,试图由此对两位伟大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行一次小小的管窥.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间,郁达夫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接受姿态。与“为人生”派作家普遍看重陀氏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不同的是,郁达夫更为注重陀氏创作个性中一些更具本质性的特征,如对痛苦的宣泄,对于二重人格、变态心理的表现,对人性真实的深度探索及其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等。在这些方面,郁达夫的创作无疑也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路翎的《谷》──兼及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谷》中的印痕李春林,臧恩钰路翎是一位善于解剖人的灵魂、尤其是知识分子灵魂的心理描写大师。他完成于1945年的长篇巨著《财主底儿女们》被胡风认为是“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的汹涌的波澜和它们的来根去向,是那些...  相似文献   

18.
王培英 《北方论丛》2002,2(5):57-59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陀氏对后来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作出的别具一格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病态的激情和人物的内心冲突:第二,二重人格形象的塑造;第三,无意识心理活动片断和心理细节多层次交错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七岁时曾说过:“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个一生,也不能说是浪费时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后来他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了这一誓言。因此,当他晚年总结自己创作历程时曾自豪地宣称:“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这话道出了作家一生所从事的文学创作的宗旨,即探索人的秘密。鲁迅曾称他为“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说“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1 9世纪的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今天散发越来越撼人的魅力,是什么在作怪呢?笔者认为,是"诗者之思"的力量."思"是人的一种建立在"自我认同体验"基础上的"自我内在批判"."思"可以为文学培养生命的感受力与审美的体验力,并同时为文学积淀价值的光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不断的在心理体验(忧郁,虚无,安宁)中认同自我,触动那深层的令人生畏的自我,然后在不断的心理认识(困惑,焦虑)中反思自我,拷问那灵魂的令己不安的此在.是"诗中有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